APP下载

关于党员发展的六点思考

2016-11-27陈爱霖

团结 2016年6期
关键词:民革参政议政党派

关于党员发展的六点思考

一、以规范的程序发展党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章程》第一章第二条规定了发展党员的程序,需要申请人申请,支部和地方组织考察,支部大会通过,地方组织审核、省辖市级组织批准报省级组织备案。但各地在具体操作中,有的设置有不同的程序,如预备期,有的半年、有的一年。与中共发展党员的程序相比相对简单,且不够规范。许多地方组织都根据自己的实践制订了发展党员的程序,党员发展是一项程序性较强的工作,需要形成统一规范的党员发展程序,以规范的程序来发展党员。

二、以有利于党派履职的要求发展党员。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其基本职能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在履行基本职能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参政资源,这种参政资源一方面来自于中共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支持,来自于社会各界的关心,更重要的是需要党派自身整合每个党员的力量发挥整体作用。因此发展自身具有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资源或潜在资源的党员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根据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履职要求,寻找履职短板,重点发展短板领域的党员,做到缺什么补什么。

三、以提升党派凝聚力为目标发展党员。党派的凝聚力是发挥党派整体作用的重要条件,凝聚力来自于党员在党派组织中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在党派内得到锻炼提高,得到帮助、解决自身在工作、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对组织的认同。因此,要发展在行业中具有标杆型的党员,要发展具有奉献精神的党员,让党员以此为骄傲。总之,只要有利于增强党派凝聚力,都应该是我们党派发展的重点对象。

四、以发展的眼光发展党员。1983年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一起协商,以座谈会议纪要的形式提出的民主党派组织发展方针中指出,民主党派组织发展要坚持“三个为主”即以协商确定的范围和对象为主、以大中城市为主、以有一定代表性的人士为主。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中城市的情况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以绍兴为例,随着城市行政区域的调整,城市区域面积、城市人口与过去相比有了大幅增加,建成区从一个区扩展到三个区,原上虞市从一个县级市变为绍兴市的一个区,因为原没有民革组织,成为城市中没民革党员的一个空白区域。此外,有的县级市中的中心镇,经济规模较大,有的经济总量已超过中西部地区的一个县,甚至一个市,企业的研究院所中,知识分子、精英分子也比较集中,是否可以在乡镇中发展新党员也是一个新的课题。又如约定俗成的不在团员中发展党员,尽管章程没有对发展党员的年龄有明确规定,但因为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都不列入发展对象,随着多党合作事业的进一步推进,对党派成员在基层政府部门任职配备的比例大幅增加,特别是乡镇一级需要年轻的党派成员,原来发展中往往认为年轻人思想不够成熟,党员年龄往往偏大,党派推出适合乡镇任职的人选屈指可数,这些都需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解决党员发展工作中碰到的实际问题。

五、以辩证的思维来发展党员。在党员发展中,有观点认为,没有数量,哪来的质量,然而,数量和质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党员数量的增多,对整体质量的提升,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政党作用的大小,不取决于规模,而是取决于它职能的发挥程度,取决于党的凝聚力。早在1949年民革就对党员数量和质量提出要求:“我们的党员,不求其量之多,而求其质之纯,发展的范围不求其广,而求其适应新民主主义阶级中的建设需要。”党员数量增多了,作为组织管理压力也相应增大,因此,党派组织只要特色鲜明,结构合理,能正常发挥党派的功能、作用,就不能搞低水平上的数量扩张。

又如在党员发展中要辩证地看“精英”的发展,由于组织特点和历史传统决定,我国党派组织具有规模小、精英化的政党特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精英化政党的特色在弱化。为扩大组织影响力,更大程度发挥党派作用,大家都在寻找“精英”。从实践来看,具有合作共事个性的“精英”能推进党派整体建设,具有排他个性的“精英”,它的反作用与作用一样巨大,“精英”不仅仅是专业素质,更重要的是看政治素质、参政议政素质、合作共事素质,如果不清楚这些,盲目引进,于个人及党派的发展都不适宜,因此对精英的引进,也要有计划适度有序。

六、以多维的视角来考察新发展党员。党员加入党派绝大部分是由党内的党员介绍。为在准入时提高标准,要对介绍人在党内的表现进行了解,有的同志在单位在党内的组织纪律性不够强,合作共事能力比较差,对他们推荐的同志要预设问题,但也不能以偏概全。要通过约谈,初步了解申请人在单位的表现,以及其合作共事能力,从语言、行为来判断其个性,是否能很好地和他人相处。要通过其撰写的入党报告以及工作履历、社会关系,了解其对党派的认识和已受肯定的履历和能力。要通过观察参与党派基层组织活动的表现,来了解其是否具有奉献精神以及发展的潜能。要通过对其在单位表现的考察,对政治纪律、个人能力、性格、奉献精神以及发展的潜能等作进一步的了解核实,要从多维的视角来考察新党员的情况,切实提高党员准入的门槛,为建设高素质的参政党打下组织基础。(陈爱霖,民革浙江绍兴市委会机关支部党员)

猜你喜欢

民革参政议政党派
党派之争与颜之推的历史书写
江苏民革助力贵州省纳雍县猪场乡脱贫出列
关于开展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政治效能研究的若干思考
抗战时期《中国农村》杂志探析
民革中央关于表彰优秀民革党员之家的决定
民革中央关于表彰第一批民革示范支部的决定
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能力提升研究
提高高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研究
既要把握正确方向又要“接地气”
诗人结社与党派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