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尿血验案1则

2016-11-26邓铭聪廖璐谢平霖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验案尿血

邓铭聪 廖璐 谢平霖

【摘 要】根据尿血的病因病机,即火热熏灼、迫血妄性,气虚不摄、血溢脉外,笔者用黄连阿胶汤加减治疗尿血验案1例,临床疗效肯定,可供学习借鉴。

【关键词】尿血;黄连阿胶汤;验案

【中图分类号】R696+.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5-0065-01

尿血是中医血证的一种,是指尿液混有血液,甚或伴有血块的病证[1]。其病因病机可归结为火热熏灼、迫血妄性,气虚不摄、血溢脉外两大类。在实热证中,又有实火和虚火之分。《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篇》认为:“热在下焦者则尿血”。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记载:“尿孔之血,其来近者,出自膀胱。其证尿时必孔道涩痛,小水红赤不利,此多以酒色欲念致动下焦之火而然。常见相火妄动,逆而不通者,微则淋浊,甚则见血。”可见尿血的发生主要与下焦肾和膀胱的病变有关。笔者用黄连阿胶汤加减治尿血一例颇有成效,今介绍如下。

1 验案

王某,男性,34岁,2015年11月15日初诊。主诉尿血1年余,加重7日。患者自诉1年前由于工作变迁,经常工作至深夜,每日睡眠时间不足5h,后开始见尿频、有时见肉眼血尿, 反复发作,经多方求治,西医诊断为“肾小球肾炎”,给予激素及潘生丁等西药治疗,兼服中药,但症状只能缓解。近7天病情再次发作,持续不减,尿中带血,血色淡红,伴口干,心烦不寐、五心发热、腰痛、乏力、小便频数,量少色黄,面色萎黄,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中医诊断:尿血。辨证:肾虚火旺证。治法:滋阴泻火,养血止血。方药:黄连阿胶汤加减:黄连12g,黄芩6g,阿胶10g(烊化),白芍15g,鸡子黄2枚,当归15g,生地15g,黄芪15g。共7剂,日1剂,早晚分服。7d后复诊,患者述尿血症状较前缓解,血色明显变淡,其余症状均减轻,效不更方,继续服前方7剂。再次复诊,诸症皆解除,检查尿潜血阴性,嘱患者注意饮食调护,勿食辛辣肥腻之食品,保持心情愉悦,早睡早起,3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2 小结

尿血在《黄帝内经》中称“溲血”(《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灵枢·热病篇》),“溺血”(《素问·气厥论》),是中医血证的一种,是指尿液混有血液,甚或伴有血块的病证。血证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火热熏灼或气虚不摄,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种出血性疾患,而尿血则血液下泄于前阴所形成的疾患。《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少阴有余,……涩则病积、溲血。”灵枢·热病》:“热病七日八日,脉微小,病者溲血,……。”《景岳全书·血证》说:“凡治血证,须知其要,而血动之由,惟火惟气耳。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无火,察气者但察其气虚气实,知此四者而得其所以,则治血之法无余义矣。”概而言之,血证的治疗可归纳为治火、治气、治血三个原则。本例患者由于工作需要而经常工作至深夜,睡眠不足,暗耗阴血,虚火内生,灼伤下焦,迫血妄行而始见尿血。尿血反复发作1年,病程日久,伤及肾阴,阴虚则虚火扰络,余热久则灼伤阴络;膀胱气化失司,故尿频、尿中带血,经久不愈;失血日久则血虚,血虚则脾胃失于濡养,脾胃运化失常,气血生化乏源,气不摄血,则尿血反复发作。气血亏虚,不能上荣于颜面则面色萎黄,故合并有乏力等症;虚火上炎,扰乱心神,故见心烦不寐;腰痛乃肾虚之象,尿血淡红,口干,五心烦热,舌红,苔薄黄,脉细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象。治疗以滋阴泻火,养血止血为法,方用黄连阿胶汤加生地黄、当归、黄芪。方中黄连泻心火,阿胶益肾水,黄芩佐黄连,则清火力大;芍药佐阿胶,则益水力强。妙在鸡子黄,乃滋肾阴,养心血而安神;加生地以养阴清热,另考虑到患者尿血日久,气血亏虚,故佐以当归以补阴养血活血,黄芪以补气,气充则能摄血,血自归经。诸药合用,则肾水可旺,心火可清,心肾交通,水火既济,诸证悉平。全方充分体现血证治疗的治火、治气、治血三原则,使热得清,肾水得补,诸症得解。

参考文献

[1]吴勉华,王月新.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358.

(编辑:陶希睿)

猜你喜欢

验案尿血
同是尿液异常:一喜一悲
同是尿液异常:一喜一悲
黄立中教授运用伏龙肝治疗恶性肿瘤 并发难治性出血验案赏析
尿血安合剂联合来氟米特治疗IgA肾病安全性及对患者VEGF、NF-κB表达的影响
杜小利教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验案举隅
生脉饮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验案
红色尿都是血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