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舆情的镜子中看教育本相

2016-11-26张以瑾编辑李鲁山

教育家 2016年41期
关键词:学校食堂舆情教育

文 | 张以瑾 编辑 | 李鲁山

在舆情的镜子中看教育本相

文 | 张以瑾 编辑 | 李鲁山

[ 张以瑾,中国教育报刊社全媒体中心舆情评论总监,《教育决策参考》主编,副编审,教育学博士,蒲公英评论网创办者,现主要从事教育舆情和教育大数据研究与实践工作 ]

作为“教育舆情观察”专栏的首篇,有必要先讲明两点:教育舆情工作何以重要,我们怎样进行教育舆情监测和分析?

经常有人慨叹“教育到底怎么了”,听上去既愤怨又无奈。不管是在教育界内还是社会上,这样的声音多了显然不是好事。教育涉及面广,老百姓关切度高,本来就容易“出新闻”,比如新的教育政策、师生冲突、校园暴力、考试招生、学生食品安全等,都是频发舆论热点的议题。移动互联网时代,交互式传播更是助长了教育舆情的频度和热度。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只把教育的事情当新闻看,整天都有被冲刷的感觉,七荤八素,晕头晕脑,直至心生厌烦。显然,这样的关注方式和后果会导致教育生态环境的恶化。如果换个方式,运用舆情分析的视角和方法,就会克服海量的碎片信息给我们造成的信息混乱和认知障碍。在大数据时代,这是优化教育决策和管理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体现。

有了这样的认识,就不难理解近年出现的“舆情热”,也不会把教育舆情工作理解为应景之举。今年以来,我所在的中国教育报刊社全媒体中心与国内前沿的数据企业合作,搭建了“教育舆情监测与行业数据分析平台”,把教育舆情工作纳入教育大数据开发与应用的范畴,探索建立“数据挖掘+专业研判”的内容生产机制,取得了一定效果。我们每个工作日发布包括舆情动态分析在内的《教育改革情报》,每半个月发布包括舆情专题研判和应对建议在内的《教育决策参考》,帮助教育决策者和管理者“看清”纷繁复杂的舆情,尤其是潜在的风险和机遇,从而提升决策品质和行动效能。

刚刚过去的10月,是教育舆情持续走高的一个月。通过跟踪监测和聚类分析,可发现主要是由三类负面事件推高了舆情走势。

一是教职人员被不当处分,引发教育界内外舆论对教师作为弱势群体的同情。先是山西屯留一中教师假日聚餐被县纪委通报,接着福建宁化县两名教师因在占道经营摊点买菜被全县通报。尽管两地对于教师的不当处分很快被撤销,舆论没有进一步激化,但这两起事件都强化了教师作为弱势群体“好欺负”的印象,在教师群体中造成了较大的情绪。从教育治理的角度看,消除教师负面情绪,优化他们的职业体验,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保障。这一点,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不可不察。

二是学校食堂安全问题频发,北京、河北、山东、浙江等多地曝出学校食堂管理不善或学生中毒事件。其中,影响最恶劣的是山东海阳一学校食堂被举报给学生“吃猪食”。在家长们现场拍摄的照片和视频中,涉事的食堂里还发现了对人体有害的淋巴肉做成的肉馅。当地迅速成立由市纪委、检察院等组成的联合问责调查组彻查此事,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才平息了风波。10月14日,中国食品报报道安徽部分学校食堂存在食品原材料进货台账及索证索票不齐备、部分餐具清洗不净、“三防”设置不到位以及食品留样不足等问题。在学生安全被视为“高压线”的情况下,这些显而易见的“隐患”为何还有存身之所,实在让人费解和不安!显然,这暴露出当前学校食堂管理的诸多不规范问题。在应对上,一方面,各地各校要做好食堂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另一方面,家长和社会舆论最近对学校食堂也会“格外关注”,教育部门和学校有必要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尤其是提升食堂运营的透明度。

三是教师伤害、体罚学生的事件高发,加剧了社会舆论对师德师风和学校教育的不满情绪。深圳一名小学生疑因做操不规范,被体育老师推成骨折;山东日照辅导老师“杖杀”学生案开庭;初中生被老师罚跪,校方称是学生“主动行为”;四川营山15岁女生体育课后身亡,亲属称其被罚围操场跑9圈;山东泰安一名教师丢黑板擦将女生砸破相,老师称“失手,想丢她同桌”;四川7名学生被命下跪抽耳光,老师表示“恨铁不成钢”;安徽肥东一位班主任体罚小学生遭路人质问,被教体局责令停课反省;北京房山区6岁男孩因未按照要求做题遭老师掌掴,获赔1.5万……以中国之大,教育人口之众,这类事件似乎难以避免,但接连发生必然会对公众产生“强刺激”。事发后如果再回应不当、处置不善,则又激化了负面舆情。从地域来看,即便是在教育改革发展领先的城市和地区,教师伤害、体罚学生的事件也呈多发势头。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就不是某地教育的败笔,而会成为整个教育界的“伤口”,须引起各级各地教育部门、学校以及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当然,10月份教育舆情的热度并不都来自于负面事件,一些教育改革的新举措也颇受舆论关注。浙江教育厅发出通知,要求纠正部分普通高中学校违背教育规律和教学要求的5点错误做法,包括并开科目超过要求,限制学生选择权,挤压选修课课程,考试前全面停课复习以及延长教学时间。北京海淀区新公布的“十三五”教育规划提出,未来5年,该区将实施新优质和新品牌学校建设工程,通过专家引领、政策支持等举措,推出20所义务教育阶段新优质学校、10所普通高中新品牌学校,并探索建设科技、人文、语言、艺术、体育等5大领域的特色优质高中,让不低于90%的中小学生就读优质学校。这两条新闻分别进入了当日舆情热点排行的前十,并在教育界内外引发了持续的讨论。类似这样能给学生和家长带来利好消息或者让人们看到改善教育的希望和切实行动的事,都能得到舆论的积极回应。从这一点来讲,教育舆情就是一面镜子,教育的本相好了,镜子里面的形象自然会越来越好看。

猜你喜欢

学校食堂舆情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再来一碗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食堂是黑暗料理的发源地
舆情
舆情
舆情
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管理探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