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日江南

2016-11-26张赛萍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雨巷水泥路江南

张赛萍

印象中的江南往往是小桥流水人家,美人溪边浣纱;或是常有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撑着油纸伞,彷徨在寂寥的雨巷。

这次荻港之行,却让我明白了今日的江南,与那古代诗词、现代诗歌拼凑成的印象中的江南,是不尽相同的。

首先是路的变化,除了老河道边仍保留着青石板路,其他地方,为着生活的方便,已变成了水泥路。但就算是灰不溜秋的水泥路,江南也自有她别致的风韵——几朵“笔功深厚”的落梅,以一种潇洒写意的姿态绘于其上,至于作画者么,便不晓得到底是哪家门前蜷着晒太阳的猫儿了。由此可见江南人也是极其温和且富有情趣的,没有抹去那一路上的大师之作,能让信步至此的我会心一笑,更爱江南三分。

河边的屋舍倒是变化不大,只是修缮了一番,仍是一副白墙黛瓦、氤氲如墨的模样。河上的桥更是一副亘古不变的样子,青苔斑驳其上,在阳光下显得历经沧桑又生机勃勃;桥下的水也是一如既往地优哉游哉地淌着,默默看着古镇的点点变化;绿莹莹的水草看似欲随波逐流,却又牢牢地抓着河底,不愿弃古镇而去。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那些在溪边绾发浣纱的女子,那些撑着油纸伞彷徨在江南雨巷的女子都已不复存在。我所见的只剩河边洗衣的老媪,只剩院中纳鞋底子的老太。那些年轻的女子到底去哪儿了呢?带着好奇问了一位正在晾衣服的老太太,才得知她们或是去外地学习了,放假过年才回来一次;或是奔着那更好的条件,嫁到外边去了;或是为了生计,去外地打工了,日后回不回来,也难说了……

江南孕育出的年轻的美人离她而去了,如今陪着她的,却也个个都是极美的人。

路过一座小院时,便见着了这样一个极美的人。院内茶花开得正盛,当得上“千朵万朵压枝低”,几棵柚子树也都硕果累累。一只小狗正趴在树下小憩,我驻足看它,它却忽地朝我扑来,一心护院,吓我一跳。正打算拔腿就跑,却见它被主人喝住了。我抬头,只见是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银白如雪的短发上别着两朵含羞的白兰花,馨香怡人;普通的衣着,却穿戴得十分干净整洁;脚下似是双自家做的白布鞋,还绣着几朵素雅的白茶花。老人看上去年过古稀,却精神矍铄,岁月似乎使她更美了。她俯身摸了摸那条仍瞪着我的土狗,请我进院坐坐,还热心地摘了个大柚子送给我,跟我讲起她有个和我差不多大的曾孙女,不过跟她的父母住在外地……我看着老人一院的花果,想:这都是老人的思念与孤寂吧。但还好她是江南的老人,即使没有儿孙绕膝,也仍有着自己的生活,仍旧活得得体美丽。

和好友过一座不知名的桥时,再次见到了一个极美的人。是一个清理河道的老者,他窄窄的小船肚里装满了塑料瓶和水藻。看来江南之所以美,其本身固然重要,人的珍爱和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又忽然想到自己还从未乘过如此一叶小舟,感受江南的脉搏,领略她的容颜,便心血来潮地向老人唤了一声,问能否载我们一程。老人很是和蔼,欣然答应,将小舟靠岸,载我们上船,还不忘提醒我们小心。我和好友坐在船头,与船尾的老人面对着面。老人咬着一卷自制的土烟,脸上有着如江南水波般的皱纹,多却线条柔和,让人一看就觉得他和蔼可亲;上身套着件军绿的布衣,下身是条蓝色的布裤,脚上是双上个世纪的解放鞋,极其朴素的着装,却和整个青绿的江南浑然一体。确实,他是江南美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老人的船上,我们一览了江南的生活。有将手兜在袖子里,三五成群坐在岸边聊天的老头儿,有围在一起裹粽子的老太太,有吆喝着叫卖自家糕点的小贩,有在岸边小茶馆喝茶逗鸟的食客,有坐在桥跟上端着碗吃饭的中年人,有相互挽手漫步的老夫老妻……一幕幕随着流水流向远方,钻进一个个桥洞。老人的舟靠岸了,我们的水上之旅结束了。上岸,成为江南岸上故事里的一个过客。老人拿船桨一撑岸,荡开了船,拐入另一条河道,迎着光,留下一人一舟美丽的剪影……

如今江南的水,少了少女的春花烂漫,却承载了更多的故事与思念;江南的飞檐下,少了凭栏眺望的妇人,多了盼子归来的老母;江南的桥少了爱恨纠葛,多了白头偕老……

今日的江南美则美矣,却已迟暮,待今日的老人离去,明日的江南又剩何景?今日从江南出去的人,明日老时会回到她身边么?希望江南不要在我们不知不觉中死去,化为历史中的一坏黄土……

猜你喜欢

雨巷水泥路江南
周明扬
城市的地下有什么
冬季的雨巷
再见雨巷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一条蚯蚓在水泥路面上蠕动
水泥路的面积
走出“雨巷”的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