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无百姓莫为“官”

2016-11-26包额尔敦

共产党员(辽宁) 2016年19期
关键词:现代出版社基层工作基层干部

◎文/包额尔敦

心无百姓莫为“官”

◎文/包额尔敦

最近我读了一本很有趣的书,是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基层》。曾经看过不少关于描述基层工作方面的书籍和文章,有出自高层领导的,有出自专家学者的,有出自知名作家的,但本书竟然是出自一位基层干部之手,不免使人陡生一种新奇之感。该书作者吴建昌现任大连金普新区三十里堡街道党工委书记,系大连市劳动模范,2016年6月被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授予“人民好干部”荣誉称号。出版社评价该书“开创了基层干部写基层的先例”,直接道出了此书的独特价值所在。

领导干部写书,有许多便利条件,比如把自己多年的会议讲话、工作报告汇编成册,也算著书立传。但这本《基层》不同,它以乡镇街道工作人员的视角、感受、体验,写出了基层工作百态,内容涵盖了基层党建、基层工作方法、基层社情民意以及民生文化等,而且书里讲的人和事等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读来有一种亲切感、亲近感、亲历感。

《基层》收集了作者62篇文章,总计10余万字。

书里不少题目都很有趣。比如,《让老百姓不上访究竟有没有可能》《老百姓不亲近你怎么办》《好招未必,但至少不是坏招》《胜则不足以喜,败则足见耻辱》《村委会群殴》《为改变乡镇干部精神气质而努力奋斗》《如何消除地区沉闷》,等等,题目都很抓读者的眼球,吸引读者愿知其详。

吴建昌/著现代出版社出版

当然,内容也和题目一样不乏精彩。在《在基层工作其实也不错》一文中,作者总结了在基层工作的四大好处:一是培养成事能力,基层就是抓落实的,不成事一切都免谈;二是培养抗压能力,一句属地化责任、一句守土有责,分量都是沉甸甸的。官职不大责任大,级别不高却始终需要政治上清醒,为官为人境界也并不能因偏安一隅而降低标准;三是培养综合能力,成天和老百姓打交道,就是捧着别样教材来研读,这些教材成色不一、风格迥异、特色鲜明,基层干部想不进步都不行;四是培养爱的能力,中国稳定之基在基层,基层干部对普通百姓怀有什么样的情感关系重大。基层干部成天和淳朴百姓打交道,成天接触最真实的国情,必然双脚沾泥接地气,必然对这片土地和百姓爱得深沉。有了这种大爱和情怀,再想虚伪起来、装腔作势起来、高高在上起来,恐怕都很难。

对于如何做好维稳、村级换届、基层党建以及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本书都有涉猎,视角独特,观点独到,文笔清新自然。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任职时,曾写过一篇题为“心无百姓莫为‘官’”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基层干部如何在工作中维护好、落实好群众的利益,读过《基层》这本书后肯定会受到启发,这也是笔者推荐这本书的初衷所在。

此书值得一读:于高层而言,它是了解基层的一个窗口;于专家学者而言,它可以提供更多的基层鲜活事例和鲜活语言;而对于广大基层干部而言,更是开卷有益,值得品鉴参考。对于如何完成基层治理这个大的命题,广大基层干部的深度思考是至关重要的。愿《基层》一书会带个好头,能带动更多基层干部拿起笔来,让我们看到更多丰富多彩的“基层”情况。

□本栏编辑/厉飞

猜你喜欢

现代出版社基层工作基层干部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回忆
笛是笛,箫是箫
《稻盛和夫:活力》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青春洒基层服务助梦圆
浅谈疾控机构如何践行“两学一做”
创新意识下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