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冀热辽根据地:挺进东北的先锋

2016-11-26尚金州

共产党员(辽宁) 2016年19期
关键词:八路军根据地斗争

◎文/尚金州

冀热辽根据地:挺进东北的先锋

◎文/尚金州

1945年8月30日,冀热辽军区部队与苏军联手解放山海关

1945年9月,冀热辽军区十六分区部队进入沈阳

冀热辽根据地是晋察冀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抗战胜利时东北境内唯一的抗日根据地。冀热辽根据地的建立和斗争,是晋察冀边区对东北抗日斗争作出的重要贡献。

晋察冀根据地的重任

事实上,由于紧邻东北地区,晋察冀根据地一直承担着党中央赋予的与东北抗日斗争战略协同的重任,与东北抗日斗争有着密切关系。自“九一八”沦陷时起,东北人民就开始了不屈不挠的抗日斗争,其中部分义勇军部队在失败后退入华北;“七七”抗战爆发后,东北军中一部分部队拒绝南撤,留在华北敌后坚持抗战。对于这些部队,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一直视他们为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重要力量,予以热情的支持和关怀。晋察冀边区作为直接策应东北抗日斗争的力量,为此作出了巨大贡献。

许多在华北坚持斗争的东北志士,在共产党八路军的关怀教育下,在晋察冀这片热土上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的抗争,吕正操就是其中最为卓越的代表。1937年10月,已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吕正操率所部东北军53军第691团留在华北敌后,组建了人民自卫军。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得知后,立即派人与之联系,“为了把这支部队训练成八路军式的坚强队伍,我提出了调人民自卫军主力到平汉路西整训的建议,得到各方面的一致赞同”(据《聂荣臻元帅回忆录》)。经过整训,人民自卫军“成为具有人民军队基本素质的一支新型部队”,后于1938年正式整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吕正操任司令员,在聂荣臻和贺龙的领导下,成为开辟冀中根据地的主力军。

中央的通盘考虑

早在长征胜利、中共中央刚刚到达陕北时,党中央就从中国革命已“走上全国性对日武装抗战的过渡阶段”这一历史高度,通盘考虑了东北与华北抗日斗争的战略协同问题。1935年12月23日,瓦窑堡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确立了红一方面军东征,争取在山西、察哈尔、绥远直接对日作战,同时加紧发展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发挥其战略作用的基本方针。“七七”抗战后,山西很快成为华北抗战的主战场,在部署华北地区的抗战格局时,毛泽东再次考虑到了东北。

毛泽东在1937年9月25日给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周恩来并告林彪的电报中,提出了以国共军事合作为基础,在八路军领导下,巩固华北、挺进东北的宏大战略构想,以期“造成华北战争的新局面,支持相当时期的持久战”,但终因国民党华北正面战场迅速溃败而未实现。此后,毛泽东全力部署创建冀热辽根据地。

1938年2月8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作军事报告时指出:“热河、河北两省交界的雾龙山(即雾灵山,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境内)一带,派杨成武去发展新的游击区域。这是敌人的远后方,东面策应东北抗日联军,南面策应晋察冀,北面与蒙古接近,西面与绥远联系,在天下有变的时候,这个地区可以首先得到国际的援助。”次日,毛泽东又电告朱德、彭德怀并告刘少奇、杨尚昆、周恩来和叶剑英,部署开辟冀热辽根据地、相机挺进东北的工作,提出了建立雾龙山抗日根据地的设想,并准备选派高级领导人和东北干部赴此地工作。

冀热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

1938年2月10日,朱德、彭德怀、任弼时致电聂荣臻,责成他“立即准备派一精干游击支队一千五百人左右,由杨成武或邓华择一人为指挥员,另选得力政治委员,并配足其他干部及交通器材,准备在二十号以前向承德、北平、山海关之间出动,创造根据地,扩大本身。所需干部暂由你处抽派……选派之部队必须有深入的政治动员及统一战线政策深入的了解”。

自1938年6月起,晋察冀军区所属八路军正式出关作战。6月17日至23日,八路军在兴隆县城首战中歼敌近700人,日本关东军宪兵司令部惊恐悲鸣:“治安已处于一刻不容偷安之状态。”7月底,承(德)兴(隆)平(泉)联合县政府成立,这是八路军在伪满境内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

1940年2月11日,毛泽东亲笔起草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冀热察挺进军战略任务的指示,责成晋察冀根据地特别是挺进军“确保平西根据地,发展冀东游击战争,直至热河山海关,并准备将来再向辽宁前进”。此后,在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领导下,冀热辽根据地军民与日伪浴血奋战,使根据地截至抗战胜利时已发展到辽西绥中地区一带,建立了15个联合县一级的抗日民主政权。

1941年5月8日,在《对冀热边进行长期战争的指示》中,彭德怀高度评价了冀热辽根据地的斗争:“这不仅对平西冀中抗日根据地有实际配合作用,而且对东北人民与义勇军给予很大鼓舞,同时也给了平津及东北敌伪以威胁,当会引起敌伪以严重的注意。”

冀热辽军区部队挺进东北

随着抗日战争全面反攻即将到来,党中央进一步加强了东北工作。1944年9月4日,党中央向晋察冀分局和山东分局发出由彭真起草的电报,指示:“满洲工作之开展,不但关系未来中国之局面至巨,而且已成刻不容缓之紧急任务。”1945年5月3日,在七大发言中,彭真分析了东北抗日斗争的状况和任务,充分肯定了以周保中为首的吉东地区抗联部队(即抗联第二路军)的斗争,指出这是东北地区可以开辟游击战争的有力证明。彭真指出:

“东北四省沦陷区。在这些地区,敌人不仅统治着城市与交通要道,拥有点和线,而且统治着广大的乡村,拥有广阔的面。虽然在吉东等处还有极少数的义勇军,但力量与活动区域都还很小,还远没有可能造成包围城市的局面。在这些沦陷区里,我们不仅要加紧在城市与交通要道中进行工作,而且应该在一切可能开辟游击战争(小部义勇军和成股的土匪之存在,证明这是可能的)或能够配合我军与盟军进攻的乡村中,积极地进行地下工作,积极地组织地下军,并且广泛地开展伪军工作。在这些地区,我们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在城市产业中心、交通要道和乡村中有重要军事意义的地带以及伪军中。现在我们还没有力量和条件,因而也不可能普遍在乡村中开展工作。”

1945年6月27日,冀热辽根据地打响了关内主力部队挺进东北的前哨战。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后,晋察冀军区抽调了八个团又一个营的兵力和包括4名地委书记在内的2000多名地方干部,以冀热辽根据地为前进基地,分三路全力挺进东北,“协同东北抗日联军,同其他兄弟军区部队一起,配合苏联红军对日伪军作战,迅速占领东北地区,在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基础上,扩大人民武装,建立人民政权”(据《聂荣臻元帅回忆录》),仅在山海关战斗中,就歼灭日伪军千余人。

挺进东北腹地后,晋察冀军区部队和其他主力部队得到了以周保中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的有力配合。当时在长春广播电台工作的抗联老战士王一知回忆说:“9月10日,进驻沈阳的抗联负责人冯仲云同志电告保中:‘冀热辽军区李运昌部的先头部队曾克林已率3000人进驻沈阳。’这一特大喜讯,真是振奋人心!保中一面找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求助飞机,载送八路军的同志去延安向中央联系、汇报,一面又命令我撰写报道,通过长春广播电台火速播出八路军出关的消息,并赶写鼓舞斗志的评论文章,宣传我党中央的英明伟大,突出共产党、八路军的地位和作用,号召人民跟共产党走,踊跃参军,肃清敌伪残余,为争取祖国的和平、民主、团结而斗争。解放后,我见到李运昌同志,他深有感触地对我说:‘党中央当时真英明,命令我们抢先一步占了东北,意义实在深远。当时,抗联的同志们又一广播,结果,每天到我部队来参军的青壮年成千上万。’”

晋察冀军区功不可没

1945年10月31日,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部队和已改名为“东北人民自卫军”的原抗联部队一起,统一整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11月4日,毛泽东为党中央起草了《增兵东北之部署》的电文,决定“任林彪为人民自治军总司令,吕正操、肖劲光、李运昌、周保中(义勇军领袖)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副司令,彭真、罗荣桓为第一、第二政治委员,程子华为副政委,统率东北全军,部署作战”。在东北我军8位主要领导成员中,曾在晋察冀根据地战斗的同志占一半。原在晋察冀根据地工作的东北干部全部重返东北,韩光成为大连地区的主要负责人。由吕正操率领、活跃在晋察冀抗日战场上的原东北军部队,也实现了“打回老家去”的夙愿。

1946年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名为东北民主联军。光复东北的人民军队、砸碎日寇枷锁的东北人民,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踏上了解放战争的征途。

□本栏编辑/牛泽群

猜你喜欢

八路军根据地斗争
建立自己的写作根据地
几根香菜识破日特
领导干部要勇于斗争
强迫症患者的孤独斗争
革命者的斗争精神
窗台上的妈妈
以斗争精神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论平型关大捷与平型关战役的关系
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印钞之路”
八路军风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