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中国梦精神内涵为指导做好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2016-11-26严玮

唐山文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精神内涵中国梦校园文化

严玮



以中国梦精神内涵为指导做好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严玮

摘要:本文以“中国梦”的精神内涵为指导,阐述了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新时期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措施。

关键词:中国梦;精神内涵;校园文化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中国梦”的提出,使高校的育人工作有了新的精神指引,即高校要培养认同“中国梦”心系“中国梦”,有能力担当起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重任的一代大学生。大学文化潜移默化作用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建立,社会行为等,可以说校园文化影响一代人,从而也影响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只有在“中国梦”的指引下,才能更符合新时期的人才培养要求。

在新形势下,要大力开展“中国梦”导向的校园文化建设,让高校校园文化成为实现“中国梦”、“教育梦”的有效推手,让“中国梦”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导向,将“中国梦”的精神内涵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使高校校园文化体现时代性,增强实效性,使广大青年实现对“中国梦”情感上的共鸣,更实现价值共振,自觉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二、以“中国梦”精神内涵为指导,做好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对“中国梦”的科学内涵进行了阐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以“中国梦”精神内涵为指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做到以下几点:

1.精神内涵融于物质环境,建设高校物质文化

以“中国梦”引领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应强化校园阵地意识,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将“中国梦”的精神内涵融入校园物质载体。如多媒体教室定期播放影视作品,图书馆组织阅读书籍并做好心得笔记,教学楼各处设计摆放宣传展板等,丰富美化校园各区域,在充分展现“中国梦”渊源历史及未来前景的同时,将“中国梦”的精神内涵通过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化、形象化,转换成同学们易于接受理解的形式,使同学们在参与过程中切身领会到“中国梦”精神中涵盖的民族精髓和时代先进性。另外,在吸引同学享受物质文化建设成果的同时,可进一步鼓励师生共同参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后续开展校园徒步大会、主题摄影大赛、校园美化设计大赛、师生嘉年华等活动,增强师生与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的良性互动,以实现物质文化建设成果的长期维护,使师生在身体力行中进一步熟悉“中国梦”的精神内涵并加深理解,同时注重校园网络安全问题,加强网站的日常督查与系统维护,密切关注网络言论传播,以防不正之风有机可乘,侵蚀校园文明。

2.以人为本,约束与激励并重,建设高校制度文化

制度建设是营造安全稳定校园环境的核心保障和重要前提,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和约束力,加强制度及制度体系建设,就是要用制度思维代替惯性思维,规范行为,从而提高成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新时期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应在约束规范行为的基础上侧重人性关怀,同时激发个体活力效力最大化,寻找制度与人性之间的契合点,保障师生的合理诉求,形成制度管理与文化发展的良性循环,从单一制度建设走向制度体系建设,为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保驾护航,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和实践保障。鼓励广大师生切身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认识到校园制度与自身权益息息相关、联系密切,通过学生会等组织平台对校园规章制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丰富制度体系的人文特性,使之有血有肉,为完善以人为本的校园制度贡献一己之力,使师生真正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者与受益者。从制度建设的方式上来讲,应注重合理化和多样化,贴近师生日常生活,约束与激励并重,激发个体效力最大化。

3.开展多样化活动,建设高校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

为深入贯彻“中国梦”精神内涵,应做好与“中国梦”精神内涵相一致的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担负着立德树人、文化传承等重要使命。而以中国梦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把中国梦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和实践教育,推动高校积极做好精神文化教育及行为教育等工作,以多样化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及实践技能。

论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和重要途径。新时期高校的精神文化建设中,应将“中国梦”深入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避免死记硬背和被动灌输,可通过小组开题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理论实践相结合是从古至今的教育方针。以“中国梦”精神内涵为指导,做好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更应注重学生的行为建设,积极探索及建立社会实践评价体系及保障机制,鼓励并帮助学生组织社会调查、勤工俭学、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及科技创新等,把握重大节日、重要事件等契机,围绕主题开展特色鲜明的实践活动,通过体验式教育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历练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他们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品格,帮助学生把对“中国梦”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作者简介:严玮,女(1991.1—),汉族,湖南娄底人,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硕士,初级职称。

作者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410132)

猜你喜欢

精神内涵中国梦校园文化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冰雪休闲体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舞台灯光的“光语效应”
论钢琴教育中的艺术审美
浅论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及意义
西方油画肖像画的精神内涵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