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麻龙湾清明上河图泥塑园

2016-11-26李友生

唐山文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龙湾秋收泥塑

李友生



游麻龙湾清明上河图泥塑园

李友生

一幅宋代《清明上河图》留下了那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背景、风土人情。现实中,我们对这副稀世珍品的真正涵意了解甚少。麻龙湾泥塑清明上河园,给我们文化之游又添一景。这座占地200亩,投资过亿的集观光、餐饮、采摘、娱乐、商务会议于一体的旅游休闲园,总在牵引着我的视线,怀揣到此一游的情愫。今年十一长假,我圆了这个梦。

车出市区一路往北疾驰,穿过一片茂密的树林,进入景区。随着游客进到一个大厅,环目四周,有一个不大的舞台,台下已坐满了人。我想,这只是个演出场地,还没到演出时间。我在纳闷儿,到这观赏的是泥塑清明上河园。怎么……往左一瞧,又排起了长队,询问才知道,这里免费供应午餐,已经到了开饭时间。还好,吃完钣,舞台拉开序幕,杂技、摩术等一一亮相,观众一片贺彩。观完节目,在导游的带领下,才进入清明上河图泥塑园。

在这个长300多米,宽62米的泥塑艺术园中,把北宋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立体地呈现在游客面前。规模之宏大,匠心之独特,为国内首创。我一下仿佛被抛于世尘之外,回到久远的年代里。看,屋宇错落;商铺店坊,鳞次栉比。酒楼里俩人对饮,谈笑风声;品茶的过客闲人,闲谈于席间或凭眺于窗外,在繁杂的闹区,显得安然暇意。一卖艺人,双脚倒立,施展着自己的才艺,吸引着过往路人,各个专注的目光,表现得淋漓尽致。屋檐下的打铁铺,炉火正红,三人分工协作,铁锤上下翻飞,精神专注,形态各异。秋收场地,驴拉石碾压场,一老者手握木掀,借用风力扬场,一人手握毛巾拭汗,一举一动,表现出秋收劳动人的繁忙景象,虹桥上,车来人往,人声鼎沸,热闹非凡,都市人郊游,踏春、填坟……人物繁多,神情各异,栩栩如生,让人看得目不暇接,如醉如痴。

伫立园中,为泥塑家的传神技艺,紧凑的铺景,深感赞叹,一件件泥塑作品,使我悠然思古。把宋代社会的风土人情,穿越生命的长河再现景区,那和谐共处的感人场面,使我浮想联翩,心旷神怡。

从泥塑园游完,拾级而上,亭台楼阁映入眼帘,一幅幅麻龙湾故事传说跃然墙上,图文并茂,赏心悦目。经导游讲解,略知大概意思,只因时间仓促,不能一一品目,随游客鱼贯而下。

漫步园中,自由赏析。不知不觉,落日西下,随着游客渐稀,只好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结束这趟短暂的文化之旅,心情愉悦的踏上返程之路。

猜你喜欢

龙湾秋收泥塑
秋收节
多彩泥塑
民间美术——泥塑
秋收忙
『秋收』
泥塑作业
秋收
幸福老袁家
悦享逸龙湾
办好党史期刊 注重特色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