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措并举抓创建维护稳定促和谐
——巍山县和谐寺观创建活动纪实

2016-11-26巍山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张燚

今日民族 2016年10期
关键词:宗教界信教活动场所

□ 文 / 巍山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张燚

多措并举抓创建维护稳定促和谐
——巍山县和谐寺观创建活动纪实

□ 文 / 巍山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张燚

巍山不仅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境内还主要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4大宗教,以及土主崇拜、本主崇拜等民间信仰,有道教协会、佛教协会、伊斯兰教协会等3个宗教团体和1个基督教管理组。全县共有600多处宗教活动场所,民间小寺小庙近400个,有一定规模的宫观寺院208座,已依法登记开放64座,其中道教宫观26座、佛教寺院14座、清真寺23个(含固定处所1个)、基督教堂点1个。

根据省、州民族宗教部门关于创建“和谐寺观教堂”的总体部署,巍山县于2012年8月,在全县依法登记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积极开展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4年来,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3个宗教团体和依法登记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建立健全了民主管理机制,逐步实现了宗教活动规范化、宗教事务法治化、民主管理制度化,深入推动了“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结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样板区建设,将“和谐寺观”创建列为“3121工程规划”的“五大创建工程”之一。累计投入1740多万元,其中省州补助120万元,整合资金237.7万元,群众筹资1382.3万元,创建并命名了25个“和谐寺观”。巍宝山文昌宫被评为“首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县伊协被评为云南省“首届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下西莲花清真寺被评为2015年云南省和谐寺观;巍宝山青霞宫已在省民族宗教委网站公示,拟推荐为全国第三届和谐寺观。

小围埂清真寺 范健华 摄

取得累累硕果离不开坚强有力的措施。

加强领导,制定创建方案。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广泛发动宣传活动。围绕“爱国爱教、知法守法、团结稳定、活动规范、教风端正、管理有序、整洁安全、服务社会”的创建标准,制定了《关于开展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的实施方案》《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分类参考标准》。道教、佛教突出建章立制和规范管理,伊斯兰教突出包容和顺,基督教突出抵御渗透和规范有序,使创建活动既有统一目标,又突出各宗教特点,扎实全面地推开创建活动。

强化指导,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对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指导各宗教团体和活动场所,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根据宗教团体和活动场所的性质,分别健全完善了《学习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民主推选健全场所管理小组,依法开展正常宗教活动。通过创建活动的深入推进,各宗教团体和宗教场所基本做到管理民主、财务公开、透明规范,重大节日和法事活动严格向主管部门报告,确保治安、消防安全。定期排查安全隐患,不断促进宗教事务的规范化、健康化,逐步达到制度完备、管理民主、遵纪守法、卫生整洁、正常有序、和顺和谐的预期目标。

深化宣传教育,培养宗教人才。有计划地组织宗教团体人员、教职人员、信教群众,广泛学习相关政策法规,宣讲《宗教事务条例》“四个维护”“五个坚持”“五个认同”等内容,引导宗教界树立团结和谐的理念,以“和谐寺院教堂”创建的八条标准为准则,自觉为促进宗教内部的团结和睦、社会的稳定和谐做出贡献。结合开展“爱国主义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联合县委宣传部、司法局、法制局,组建“宣讲团”,深入3个宗教团体和各宗教活动场所,广泛宣讲“爱国、法制、和顺、和谐”的思想,累计组织宣传、培训21场次,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参与3300多人次,发放宣传教育《读本》等材料计3000多份。做好宗教界人士和教职人员的培养工作,强化人才对提升宗教界和谐发展水平的积极作用,支持宗教团体到外地考察学习,积极推荐宗教人士到省内外宗教院校学习、进修。结合教职人员登记、备案,清理教职人员资格,培训宗教人士,整顿宗教教风。通过开展创建,我县宗教界人才不断增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宗教教风不断改进,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知法守法的意识得到提高,爱国爱教的意识得到增强,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谐。

突出和谐包容,引导服务社会。在创建活动中,突出“和谐包容”, 立足宗教政策法规的宣传、贯彻和落实,引导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爱国爱教,遵纪守法,独立自主,遵经革俗,弘扬宗教优良传统,积极服务社会,以自身的善行实践和谐,实现和谐。全县宗教界给地震、洪涝、干旱等灾区累计捐款30多万元,给贫困家庭、困难学生捐助累计20多万元。伊斯兰教22个清真寺,对本村考入高中、大学的学生给予奖励资助,小围埂清真寺成立教育基金会,至今共资助105人,累计8.2万元。3个宗教团体充分发挥自身特点,组织、发动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群众,在扶贫济困、救灾募捐、助学助残、环境保护等社会公益活动中,积极参与服务社会,增进了各宗教之间、各团体之间、各信教群众之间、信教与不信教群众之间、宗教与社会之间的良好关系,既深化了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又有效促进了“和谐巍山”的建设。

加强自身建设,维护稳定和谐。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充分发挥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的主体地位,把握好“四个紧密结合”,即:将创建活动与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全面推进宗教工作紧密结合,由管好场所到管好人再到管好活动;将行政主导与发挥宗教团体和活动场所的自觉性、主动性紧密结合,充分激发创建主体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发动宗教界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将创建活动与推动、帮助宗教界加强自身建设紧密结合,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协助提高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紧密结合,既有长远规划又有阶段性目标,既着力抓好面的整体推进又集中力量重点突破。

通过活动的不断深入,涌现出不少先进集体,既实现了个体的和谐,又带动了整个宗教领域,乃至全县社会的稳定和谐。位于巍山坝子西北端的回辉登清真寺管委会就是其中之一。

多年来,回辉登清真寺管委会除了办好宗教事务以外,还尽力配合村两委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仅及时将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传达给村民,还规范了劳务市场,有效地避免了安全隐患;规范了微型车排班秩序,使来往车辆、行人有了出行的好环境;动员说服了村民不在道路上打场晒粮,有效地预防了火灾隐患,使村中的环境有了很大的好转。在历届老管事的辛勤努力下,多年前就发动村民捐款捐物硬化了村中的水泥路面,架设了村中路灯;积极协助创建能辐射汉、回、白、彝、苗等五个民族,十余万人口的西山街集市,将其打造成民族团结示范街,使其成为巍山北部一个重要的大牲畜、农副土特产品和日用百货批发、零售市场。

清真寺管委会不仅重视经堂教育,还十分注重提高信教群众的文化教育。回辉登清真寺阿文学校共开办脱产中级班6个,共有教师8人,男女学生共90多人;开办男性老年班2个班,有学员80多人;开办女性老年班7个,学员近400人。

2002年2月,为填补本地幼儿教育的空白,让广大幼儿适时入园,清真寺管理委员会创办了一所民办幼儿园,凡有困难的儿童都给予不同数额的学费减免或全免费,决不让一个经济困难的幼儿失去入园学习的机会。

在深入推进创建活动中,巍山也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将进一步宣传《宗教事务条例》等宗教政策法规,加强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等宣传培训工作,扎实推进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加大创建工作经费的投入,确保县级和各宗教团体、宗教场所开展创建活动的经费保障;重视宗教活动场所的维修问题,采用“以奖代补”的机制,激发宗教界自筹自建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促进场所建设,增强“和谐”硬件基础;做好宗教领域的维稳工作,深入排查宗教领域各种隐患,积极稳妥处理热难点问题,有力促进创和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宗教工作队伍建设,特别是宗教团体组织的建设,培养宗教优秀人才。

(责任编辑 黄薇)

猜你喜欢

宗教界信教活动场所
宜昌组织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观看爱国主义题材电影《长津湖》
人口老龄化与社区养老现状剖析及创新研究
关于宗教活动场所卫生管理的几点思考
学校教育支持系统视角下信教大学生的理性回归
论抗战期间中共中央南方局对宗教界的统战工作
“因病信教”:中国农民的宗教心理及其发展
宗教界养老服务机构护理人员现状及培养对策
宗教界养老服务机构护理人员现状及培养对策
加强宗教界代表人士教育培养工作研究
依托活动场所加强离退休人员思想政治建设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