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贺西游击队与大桂山反围剿

2016-11-26屈艳玉

西江月 2016年1期
关键词:桂东游击队员游击

屈艳玉



贺西游击队与大桂山反围剿

屈艳玉

成立贺西游击大队

1949年5月,桂东地工委在公会马头山召开会议,传达贯彻广西省农委关于“到处播种,到处生根,建立武工队,从小搞建立大搞基础”的工作方针。同时还决定贺县不设县级领导机构,改为贺东、贺西、黄公、桂岭4个区工委(县级)。

会后,中共贺西区工委在鹅塘锦塘村宣布成立,陈灵明任工委书记,陈灵启任组织委员,莫太标任宣传委员。区工委以马鼻村为据点,管辖贺江以西的狮洞、沙田、马峰、道石、鹅塘、芦岗、厦良等7个行政乡(现为行政村,下同),以及莲塘贺江以西的几个行政乡的党组织和武工队。区工委成立后,在马鼻村召开区工委会议,决定建立马鼻、鹅塘、沙田、马鹿坪等武工队。

为配合解放军南下,同年8月,根据桂东地工委书记黄传林、副书记吴赞之的指示与批准,成立了贺西游击大队(也称大桂山游击队),陈灵明任大队政委,莫太林任大队长,陈灵启任政治部主任。将原有的4个武工队编为5个游击中队、1个政工队。

游击队的生活非常艰苦,吃的是山中野菜杂粮,睡的是茅草地铺,没有固定的住处,五个中队分布在大桂山和大桂山附近7个大乡的村庄,按上级分配的负责范围开展活动。

贺西游击队成立以后,干部的配备、队员征编和培养、武器装备、军事训练都有待加强。因此,桂东地工委派出桂东人民解放总队参谋长马伟,深入贺西游击大队指导工作。根据桂东地工委“要放手发动群众,加速武装队伍建设”的指示,贺西游击大队分别在活动的辖区开展了“三筹”(筹队员、筹枪、筹粮饷)活动。首先是继续培养、吸收一些可靠的进步青年入党入团,通过他们去发动群众,打好群众基础,然后由游击队骨干力量渗入活动。

为发展游击队员,他们分别在马鼻村和马峰街以办成人夜读班为名,对群众宣传革命道理,进行革命形势教育,提高农民思想觉悟,巩固农会,组织武装。经过两个月的宣传发动,山区的进步群众、平原农会会员、青年团员和学校的学生,一批又一批地参加游击队。鹅塘村有个大地主张信祥,他的小女张静珍在陈灵明的启发教育下,坚决要求参加革命,遭到其哥哥的威胁阻挠,她哥哥拿着枪指着她说:“如果你要参加游击队,我就毙了你。”张静珍没有屈服,毅然参加游击队,还设法把家里的驳壳枪也带到游击队交给组织。

1949年10月,贺西区工委在马鼻村召开会议,决定在区工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乡一级的革命武装,成立道石、马峰、沙田、狮洞、鹅塘、芦岗、厦良等各乡级游击中队,并落实了各乡游击中队领导人的名单,同时任命陈祖裎为联络员,从事区工委和各乡、乡与乡之间的联络工作。此后至临近解放,各乡级游击中队在战斗和工作中逐步充实。乡级游击中队是区游击大队的辅助力量,协同游击大队对敌作战,随时打击乡村国民党政权和地富的破坏活动,在配合贺西游击大队袭击国民党保安团、阻击保安团溃逃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收缴地方枪支弹药

随着队伍不断壮大,通过收缴地方枪支弹药来扩大游击队的武装力量,是当时游击队的中心工作。一般贫苦农民手里只有猎枪、锚子、马刀,步枪极少,偶尔有的,游击队向他们宣传党的政策,动员他们把枪支弹药捐献给游击队或长期借用,他们都给予支持。而要把地富官僚手里的枪收缴起来则困难重重。

对一些开明的地主绅士,游击队向他们讲清当前的形势,晓以利害,动员他们把武器交出来,以求今后获得人民政府的宽大处理。游击队员都是本乡本土之人,大家都认识,谁家有枪,有多少支枪、是什么枪都清楚。地主张清英有一批枪支弹药,国民党想要借用,游击队也想借用。但是他的枪支都是分配给其兄弟叔侄保管的,游击队通过学生和他家的长工,把他所有枪支的分布情况都掌握起来,并对他进行思想教育,让他配合游击队,平时枪支归游击队掌握使用,遇上国民党政府检查时,就按号码拿回去,检查完后又交给游击队。

游击队昼伏夜出,每到晚上,几人或十几二十人一组到地富家,一家一家地收缴枪支,当时能拿到手的就拿走,拿不到手的就约好时间再来取。有些狡猾的地主对游击队采取软硬兼施的态度。秉塘村地主黄钦明听说要借他家的枪,满口答应,并对游击队员说:“我帮你们去专署搞一批武器,搞到了再通知你们。”待游击队员第二次找到他时,他却说工作做了,但没成功。当游击队员要借他家的枪时,他却说游击队员要用时才来取。临解放时,他自制“解放”红布袖章,冒充游击队员,与国民党乡长罗钧茂密谋,酝酿组织地主武装,贺县解放第三天,贺西游击队奉命逮捕了他。

武装强制收缴枪支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游击队员们只能突然袭击。如地主张可求,有两支德国制驳壳枪,游击队派人去索取,他看情况不对,只愿交一支,双方僵持不下。第二天,游击队把他家包围起来,他才不得不把两支枪都交出来。

龙井村以张廷辅(曾任国民党政府国会议员、广西政府顾问)、黄炎燊(国民党钟山县县长)为首的两大家族,很多成员是国民党军警要员,他们的家里藏着各式各样且比较好的武器,贺西游击队派人与他们洽谈和平收缴不成功。后来,龙井村游击队员黄月娥通过张廷辅的女儿张美群,获悉了张廷辅以维护全村安全的名义,在大地主黄觉家召开全村地富分子会议的消息,大队长莫太林速派马峰中队政治指导员黄承明带着黄文斗,连夜赶到龙井村指挥夜袭缴械行动。当他们赶到龙井时,村里的游击队员黄宗财、黄月娥已前来接应了。队员们从小路直入会场(黄觉的家),派一个熟人把最顽固的张焕添(国民党龙井乡乡长)、张肇潘(国民党国税局梧州分局局长)引出会场外,让两个持枪队员看押。其余的队员包围会场,几个队员冲入会场,一个队员在场外鸣枪警告,以维持会场秩序。黄承明向与会各头目提出了要求,限令十分钟内交出武器,同时强令族头黄觉带头交枪,然后依次点名,一个一个收缴,没有带枪到会场的就上门去取,连岗哨的枪也缴了。这次夜袭仅用了一个半小时。

此外,道石乡乡长周锡良、道石乡马岭村国民党贺县党部书记邹绍昌家的枪,也都是武装强制收缴的。

成功突破敌人围剿

1949年11月4日,国民党党部和县政府派岑育斌带领自卫队120多人来到下程驻扎,贺信怀边游击大队接到情报后,大队长何日先根据群众的要求,经研究决定,动员上、下程和南乡武工队员及当地群众200多人,在崩岗头伏击敌人。

11月6日,当自卫队刚进入伏击圈时,一个游击队员过早射击,暴露了目标,自卫队便立即集中火力冲出包围,撤到了南乡。之后,国民党平乐专署派出保卫团两个连开赴上、下程“清剿”游击队。为了减轻贺信怀边游击大队的压力,桂东地工委副书记吴赞之决定采取“围魏救赵”的方法,部署贺西游击队在大桂山一带加强活动,虚张声势,以转移敌人的目标,为贺信怀边游击大队赢得休整时间。

在桂东地工委的布置下,贺西游击队大造声势,印发大量传单同一时间在各乡村散发、张贴,同时以共产党的名义公开发函给岑孟达、国民党专署、乡政府及所有的地主豪绅,警告他们认清形势,不要执迷不悟。大小地主都惊慌失措,胆战心惊,他们以为大桂山的共产党游击队有几千人之多(当时整个大队只有300多人,至贺县解放前夕,发展到531人)。游击队员利用这个时机,向地主施加压力,向他们借枪、筹钱、筹粮。

贺西游击队活动频繁,给敌人以沉重地打击,国民党八步专署和贺县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对策,企图集中兵力一举歼灭贺西游击队。

1949年10月,湖南衡宝战役打响,白崇禧残部纷纷逃到广西。趁徐启明兵团退至贺县之机,八步专署调集保安团、贺县自卫队,配合徐启明兵团229师部分兵力,分五路围剿贺西游击队。贺西游击大队接到贺县县政府军事科科长张适潮(中共地下党统战对象)的情报后,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决定一中队留守山区,以掌握敌人动向,其余4个中队在敌人还没有进入山区之前,化整为零撤离山区,转移到华山、崭塘、盘谷、磨山、马鼻、石板洞等大桂山外围的村庄,分散隐蔽。敌人进入山区以后,到处搜索,乱放冷枪,恐吓群众,折腾了三天,一无所获,只好灰溜溜地收兵。

贺西游击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为配合解放军解放贺县、创立贺县新政权做出了巨大贡献。

(选自《贺州文史》第四辑)

责任编辑:傅燕兰

猜你喜欢

桂东游击队员游击
桂东美食文化研究
网络娱乐配音:另类声音的文本“游击”与文化表达
我爱我的爸爸
《游击英雄》战火中的铿锵玫瑰
桂东农家门前芭蕉美
突发横财
耗子“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