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对当前新生代农民工通过教育实现市民化的重要启示

2016-11-26陈元园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晏阳初文化素质市民化

陈元园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对当前新生代农民工通过教育实现市民化的重要启示

陈元园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晏阳初在农村推行平民教育,支持、引导并亲身带领平民教育事业向前发展,为广大农村的平民获取向上流动奠定了基础,更为改变中国人“愚、穷、弱、私”的状态做出了历史性功绩。随着城市化进城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逐渐脱离土地,由农民转变成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这一转变不仅是职业的转变,更是社会角色的重要转变。从各项关于农民工的调查结果可知,农民工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但农民工在城市的收入水平、居住环境、社会认同、制度保障等却存在很大的障碍,使得农民工不能很好的融入城市,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他们更是同时脱嵌于乡村和城市。这一问题的主要成因是户籍制度约束、农民工自身素质不高和农民工社会组织发展不完善等。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市民化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根本出路,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研究,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1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运动

晏阳初(1890~1990)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与乡村改造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理论,集中表现为他所概括的“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四大教育”是指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三大方式”是指学校式教育、社会式教育和家庭式教育。晏阳初曾多次谈及“如果忽略了农民的教育,那么所谓的平民教育无疑是一场空话。”由此可见,农民是平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部分。

晏阳初将农村教育问题总结为“愚、穷、弱、私”,针对这四个缺点,提出了“以文艺教育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治弱、以公民教育治私”的四大教育。总的来说,“文艺教育”就是通过对平民的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其“知识力”,达到个人整体素质的提升;“生计教育”是指通过提升平民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保证其就业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平民的生活技能;“卫生教育”是指通过改进医疗技术,提高平民的身体素质,同时还包括心理素质;“公民教育”是指对平民公民素养的培养,促进平民提高政治素质、法制观念和道德修养。因此,平民教育不是简单的成人补习教育,不是代替义务教育,不是简单的识字教育,不是社会教育,不是贫民教育,也不是相对于贵族教育的阶级教育,而是一种全民教育或民众教育,是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与公民教育相结合的整个教育。

2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及市民化困境

2.1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

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先已达到约1亿人,成为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关键人群。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有着自己的独特特点。这些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新生代农民工较老一代农民工文化素质高。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在接受了教育之后就进城务工,虽获得了相对于老一代农民工较高的技能,但总体来说,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仍比较低,在城市的工作中缺乏竞争力,收入水平仍旧较低。

其次,新生代农民工年龄年轻化。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都是毕业后直接到城里找工作,十分年轻,并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再次,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更强。

最后,新生代农民工处于双重脱嵌的境地。新生代农民工的留守经历导致其同时脱嵌于乡村社会和城市社会。新生代农民工由于父母长期在城市打工,在乡村原有的社会网络逐渐弱化,加之农村学校教育机制的不完善,使其对于乡村社会的归属感日益淡漠,而当其进入到城市工作时,因行为习惯、社会地位、制度约束等原因也不能融入到城市社会,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里犹如一个个“原子化”的漂泊者,成为同时脱嵌于乡村社会和城市社会的孤立的个体。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面临“双重脱嵌”的困境:既游离于制度性权力结构和福利保障体系,也在客观纽带和主观认同上脱离传统乡土中国。

2.2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

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在文化素质、年龄结构、市民化意愿和社会网络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于庞大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如何解决其收入水平低、社会网络缺失等相关问题成为当前农民工问题的重中之重,而各项研究表明,市民化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根本出路。

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必须通过农民工教育才能实现。

首先,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仍旧普遍较低。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是中专、大专水平,有一定的生存技能,文化素质仍旧较低,在城市里从事的大多数是制造业、服务业。较低的文化素质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里就业难、就业范围窄。

其次,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技能不高。劳动技能和文化素质密切相关,较低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使得农民工人力资本较弱,在城市里的竞争力不足,从事的工作也不固定,人口流动性大。

再次,新生代农民工身心素质不强。在2010年1月23日到5月26日,广东省深圳市台资企业富士康厂区内接连发生12起新生代农民工跳楼自杀事件,造成10死2重伤的惨重结局。

最后,新生代农民工权利意识不强。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里从事的工作不稳定,且大多数人未签订劳动合同,导致农民工维权困难,加之法律的不健全,维权渠道不畅,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里没有话语权,很多人也不愿意主动去争取自己的权利,最终形成了权利受到侵害——忍气吞声——权利再次受到侵害的恶性循环圈。

3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几点启示

在“农民”与“市民”两个群体的属性差异上,科学文化素质的差异表现最为强烈,也是农民工市民化首先面临的挑战,只有当农民工的综合素质提高以后,才会逐步带来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并不断适应市民化的内在要求。而教育是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实现其在社会阶层的向上流动的关键。因此,在当前深入考察和研究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对于农民工通过教育实现市民化转化,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此可见,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在当今社会仍具有进步意义,其提倡的对平民的教育,对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提供了解决途径,由此通过对农民工的教育,逐步提升其科学文化水平、改变其行为习惯、转变其行为方式、扩宽其就业渠道,使新生代农民工能够在为城市化进程做出贡献的同时,融入到城市生活之中,成为真正的“市民”,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并最终解决农民工问题。具体来说,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途径主要有四个方面。

3.1 通过文艺教育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知识水平

晏阳初提倡“文艺教育”,也即是通过对平民的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其“知识力”,达到个人整体素质的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有融入城市生活,实现市民化的强烈意愿,但很多因素阻碍了其市民化进程,其中,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就是很重要的一方面。通过文艺教育,使其提升自我的科学文化素质,习得城市生活规范,逐渐与城市文化相融合,从而才能很好地适应城市生活,实现市民化。从社会学的角度说,农民工市民化的实质是农民工的再社会化。通过文艺教育让新生代农民工适应城市文化,也即是一个再社会化的过程。

3.2 通过生计教育拓宽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渠道

晏阳初提倡“生计教育”,也是指通过提升平民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保证其就业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平民的生活技能。由以前学者的调查结果可知,新生代农民工学历不高,技能不足,在城市里就业多数是服务业、建筑业、制造业等,职业技能不高,职业素养较低,就业竞争力不强,在城市生活举步维艰。

要让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实现市民化,提升其生活技能也是十分重要且基础性的一步。只有增强了其生活技能,才能获得在城市生活的基本保障。

3.3 通过卫生教育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身心素质

晏阳初提倡“卫生教育”,也即是指通过改进医疗技术,提高平民的身体素质,同时还包括心理素质。新生代农民工身体素质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设备的改进,同时也包括医疗社会政策的完善,但如今,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素质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方面,因此卫生教育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就像是一个个原子似的个体,在心理上容易感到孤单和无助,只有加强对其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才能保证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归属感,促进市民化。

3.4 通过公民教育培养新生代农民工的权利意识

晏阳初提倡“公民教育”,也即是指对平民公民素养的培养,促进平民提高政治素质、法制观念和道德修养。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生活中经常遇到权利受到侵害的情况,但其维权意识不强、维权渠道不畅、维权机制不健全等各方面原因导致新生代农民工面对权益问题时显得十分无助,最终演变成权利保护的“无为”,究其原因是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公民权利意识的匮乏。通过公民教育,培养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素质、法制观念和道德修养,为其融入城市生活提供政治资本。

4 结语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所提倡的四大教育——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对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市民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其在现代社会农村教育中仍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陈元园(1990-),女,汉族,四川广安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发展与社会政策。

D64

A

1672-5832(2016)02-0101-02

猜你喜欢

晏阳初文化素质市民化
艺术类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招考形式改革探索与研究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山东省奖励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出新招
陆铭:不能高估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
华工教育了教育者
浅谈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现实意义
晏阳初为办教育卖张学良赠车
论农广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
宴阳初的平民教育与乡村社区图书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