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对策研究

2016-11-26官建英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创作小学生作文

官建英

(西昌市第五小学 四川 西昌 615000)

试论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对策研究

官建英

(西昌市第五小学 四川 西昌 61500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创作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于学生而言,作文创作其实就是学生在自身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围绕一定的主题在结合自身的感受和遐想的情况下进行写作的过程。小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文学素养水平。为了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认真的研究学情和教学内容,适当的拓展阅读内容,夯实学生的创作基础;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实事求是,让学生做到有感而发等等。

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对策;写作能力

在小学阶段,对语文的学习更多的是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语文文化的熏陶。小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会生活体验和感受,再加上他们很难有抽象想法,想象的空间也比较狭小,所以他们的作文创作就很容易遇到瓶颈,对作文的写作兴趣自然就比较淡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现代化的教育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减负增效,实现有效学习。

1 让学生爱上语文阅读,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为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的限制和社会阅历的不足,对于生活中的许多事物的感知力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就直接导致了他们在作文创作中缺少写作素材,想象能力匮乏,甚至会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改变这一困局最重要的办法就是拓展他们的阅读量和阅读范围,通过一定阅读积累才能提升他们的语言感知力和创作灵感,为学生的作文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虽然开设的科目不多,但是作业量巨大,自主阅读的时间相对较少,那么在阅读内容和阅读范围的把控上一定要结合学情做出合理的安排。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开展阅读的同时,做个有心人,利用自学和工具查找的方式落实好相关的基础知识学习,特别是对于字、词、句以及基础语法的掌握,只有这样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对字词的使用才会准确、恰当。同时,由于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就可以适当的拓展学生的语文阅读形式以及阅读内容,积累相关素材,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一定的创作思维和创作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指导小学生的语文创作来说也是如此。只有让学生对作文怀有好感,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进而主动的参与到作文学习中来,就会对学生创作水平的提升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为了激发小学生的创作兴趣,语文教师可以针对学情采取可行的方法,例如可以通过诵读学生创作的优秀文章来激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在作文评价的时候多谢鼓励性的语言;丰富作文教学的模式,以点燃学生的创作热情。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抗挫能力相对还比较弱,那么在作文创作的时候,要掌握好作文的写作难度和密度,做到适可而止,否则一旦小学生感受到创作的困难,他们就有可能失去写作的信心,甚至出现厌学的状况。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及时的转变教学观念,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这一点,语文教师还可以巧用多媒体来构建作文教学的意境,拓展小学生的创作思路,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也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题材,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快速的正确的掌握相关的信息,而且在积累一定的素材之后,学生创作起来就会越来越得心应手,进而逐渐体会到创作的乐趣。

3 突出作文写实,引导学生有感而发

对于小学生而言,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尚很欠缺,很多的学生在拿到题目之后,有很多的想法,但是真要写出来的时候又找不到思路,无从下手。这主要是由于他们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和知识进行整合,最终导致了“有话要讲,无话可说”尴尬局面的出现。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只有学会观察,才能让生活成为创作的素材。毕竟开展作文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让学生学会把自己的情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在传统的教学中,通常都是以教师为主,教学过于呆板和僵化,与生活脱节,最终导致很多学生认为作文就是简单的模仿、编故事,与他们的生活没有关系,进而逐渐失去了作文创作的兴趣。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活动中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作文的魅力,让作文成为生活的表达已经成为作文教师教学转变的必然要求。只有引导学生融入自身的生活,从自己的生活出发,这样才能创作优异的文章。

4 增加学生的见闻,培养创作兴趣

丰富的知识不仅是进行文章创作的基础,也是丰富文章内容的最佳途径。为了丰富知识,一方面需要学生们多读优秀的课内外书籍,特别是名著之类的优秀书籍,当然有关自然科学类的相关书籍也要多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辨"。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多看、多观察。生活中蕴含着巨大题材,比如说博物馆,展览馆,科技园等等,甚至是学生们在假期出门旅游的所见所闻,都可以成为他们创作的源泉。再比如说,教师可以利用黑板报、校园文学报等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知识。俗话说,生活是作文之源,从生活的各个方面提取的素材,最终都可以成为创作之本。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创作,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时,可以多方面的,从多个角度,将教学的范围辐射到各个角落,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善于观察,进而积累丰富的素材,拓展自己的作文思路。但是有的学生观察了,收获却并不明显,在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他们,提前设定一定的观察目的,比如说去科技园参观,就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比如:有些什么、特别之处在哪里、有什么功能、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等等一些问题。带着问题思考,对于校学生来说相对更为实际和有用。其目的最终还是要培养他们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进而逐步的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作文的水平和兴趣。

[1] 包鲁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间题与对策分析[J].新课程学习,2015(05)

[2] 宁文仕.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J].快乐阅读,2013(19)

[3] 张建军.也谈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的构建[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4(10)

G623.24

A

1672-5832(2016)02-0087-01

猜你喜欢

创作小学生作文
《一墙之隔》创作谈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