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芙蓉镇》中封建意识下女性形象的分析

2016-11-26徐宛思

长江丛刊 2016年20期
关键词:原罪男权悲剧

徐宛思

《芙蓉镇》中封建意识下女性形象的分析

徐宛思

《芙蓉镇》这部史诗性的文本充分展现了“文革”前后普通人在悲苦的命运和被压抑扭曲的灵魂。本文在分析《芙蓉镇》中最主要的两个女性形象的基础上,旨在让人们了解特定时代背景下女性人物性格上的缺陷。

《芙蓉镇》 封建意识 女性形象

古华的小说《芙蓉镇》中除男主人公外,笔墨较多的就是正面人物代表胡玉音和反面人物代表李国香两个女性形象。借助两人人生命运的演变,真实还原了特定特殊背景下女性人物的悲惨命运。

一、“豆腐西施”胡玉音:原罪意识对自我保护意识的侵蚀

(一)内在的原罪意识

中国传统的男权意识中,女性以男性为中心,往往把女性自己的位置不自觉地边缘化。比如豆腐西施”胡玉音作为一个边陲乡村的传统女性,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不过是嫁给心爱之人,一辈子相夫教子。在小说中,胡玉音面对来自周围的种种压迫,最本能的反应就是无原则的妥协。这种妥协烙着很深的原罪意识的烙印,暴露了其女性形象极为软弱的一面。

从出身背景来说,胡玉音的母亲曾是一位风尘女子,这一点必然给胡玉音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使她自始至终都表现出对自身的极度不自信,尤其是在爱情观婚姻观上;面对自身的不育问题,她自己悟出的“最深刻的根由”是八字先生讲她命里不主子,她认为对自己的命运是无法做出反抗的。当家庭和自身的悲剧发生时,她的反应不是常理上首先去寻找那些幕后黑手,而是不自觉地把原因归咎于自身,以及自己周遭那样同样遭遇的受害者。

胡玉音本身文化水平低下,思想程度不深,认识不到一切悲剧产生的本质。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封建社会下男权意识在传统女性思想深处的根深蒂固。当一个女性在缺乏基本的经济权、政治权甚至话语权的情况下,她往往把所有的罪责都推到自己身上,彻底沦为男权社会的拥护者。

(二)自我保护意识的丧失

在小说中,“胡玉音“每逢赶圩的前一晚,因要磨米浆……两口子总是睡得很迟,推石磨就要推四、五个小时……“,就这样,一对普通的劳动夫妻依靠自己的双手,积蓄存款终于盖起了一座新楼。但是努力结果不是命运的转变,而是把自己推到了险境,那就是李国香算账算出来“她的收入达到了一位省长级干部的水平”,这个结果让胡玉音顿时就像被闪电击中了一样。她内心十分自觉地认为自己米豆腐摊的收入是不应当和“省级干部”相同的,觉得自己发了社会主义的横财。所以当她的新楼被查抄时,她并不是积极上访,而是理所当然地承认自己没有住新楼的命。一切的不顺利,都是自己命不好,“生辰八字”不利,所以她总是忍气吞声活着,,甚至想一死了之。

二、“人鬼传奇”李国香:生理机能丧失导致的畸形嫉妒心理

(一)性格本质上的阴险与歹毒

作为和胡玉音相对立的反面人物形象,如果说胡玉音的悲惨命运是作家对当时社会含血带泪的控诉,那么李国香的命运则被作家以戏剧化的笔墨,遮盖了其本身更加浓烈的悲剧色彩。小说中的李国香,正是在所谓主宰别人的快乐中,自己不自觉地被社会屠杀,从而使自己完整地成为了历史混乱中的跳梁小丑。

作为一个有政治野心和攻于心计的政治“小爬虫”,当县委“四清”工作组进驻芙蓉镇,李国香作为工作组组长,凭着灵敏的嗅觉,她了解到谷燕山向胡玉音献殷勤,以及黎满庚与胡玉音有往日恋人关系。她以此认定谷燕山、黎满庚与胡玉音一定有不可告人的奸情。在这样的推理基础上,她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阴毒的行动。先是整倒了胡玉音,再是整倒了谷燕山、黎满庚以及税务所长。一时间内,她把芙蓉镇搞得“猫弹狗跳,人畜不宁”。这一系列有始有终的陷害行动,非常生动地显露了李国香作为悲剧人物的荒唐歹毒。

(二)生理挫折导致的心理变态

李国香对同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同胞胡玉音的残酷迫害,和她自身爱情追求和婚姻生活的挫折失败经历息息相关。同作为女性,与胡玉音遭遇挫折时总是在心理上回归原罪意识不同,李国香则是把所有的挫折原因都归咎于他人,可悲的是这个他人并不是指向不公的社会环境以及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而是指向了和她自己一样被男权思想所压抑的弱势女性。

关于女性因为自身的生理缺陷和精神生活的挫折,把报复之刃指向同类的悲剧故事并不鲜见。“因为不得已而过着独身生活的人,无论男女,精神上常不免发生变化,有着执拗猜疑阴险的性质者居多,这些人生活既不合自然,心状也就大变......”鲁迅先生的至理名言,可以为我们解释李国香的阴毒心态和阴险行为,提供非常恰当和准确的依据。也难怪古华先生在作品中说到,“天哪,难道一个得不到正常的感情雨露滋润的女人,青春就是这样的短促,季节一过就凋谢萎缩?人一变丑,心就变冷......”

但是,从更为深刻的层次剖析,我们不能在同情胡玉音的基础上,把李国香仅仅作为鞭挞和口诛笔伐的形象存在。作为现实中类似形象的普遍存在,李国香其实同样是封建意识下的悲剧女性形象,而且和胡玉音这样的传统悲剧形象比较,李国香的悲剧色彩则更为复杂和浓厚。

总之,因为特定历史背景的衬托,对比其他文学艺术中所显示的悲剧女性,《芙蓉镇》所塑造的这两个典型的女性形象,则表现得尤为强烈和夸张。她们对后来文学塑造中国传统女性形象,无疑具有很多的借鉴意义。

[1]古华.芙蓉镇[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高海燕.浅谈《芙蓉镇》中男权意识下的女性形象[J].青年文学家,2014(30):16.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原罪男权悲剧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Myth and Mechas
你要有拒演悲剧的底气
画家的悲剧
罪与罚
从古典到西洋
《年轻的布朗先生》:对信仰的批判与坚持
华为在美国人眼里大概有“原罪”
近视的悲剧
中层:大企业病的“原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