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改革强军背景下军校网络政治工作新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6-11-26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陈家俊

办公室业务 2016年24期
关键词:军校强军政工

文/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陈家俊

关于改革强军背景下军校网络政治工作新发展的几点思考

文/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陈家俊

习主席关于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的论述,把握住了我军网络发展形势和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时代特点,指明新形势下政治工作为改革强军事业提供强大政治保证和精神动力的发展规律和时代要求。军校改革作为全军改革的重要环节,要抓紧统一改革共识、凝聚改革合力,亟须推动政治工作与信息技术的高度结合,积极探索军校网络政治工作发展的新路径,强化军校官兵理解改革、投身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改革强军;军校网络政工

军队改革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在全媒体、大数据时代里,要把我军政治工作的特有优势转化为统一改革共识、凝聚改革合力的现实成效,亟须发展网络政治工作,为“生命线”加载“数据链”。推进网络由“最大变量”转变为改革“最大正能量”,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加强思想引领,树立网络政治工作积极作为的主动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发展军校网络政工,一是要树立“网络时代顺势而为”的意识。强化“拒绝信息化,就是拒绝现代化”的认识,强化时不我待、争分夺秒的意识,主动适应信息化条件下部队建设特点规律,借助网络载体做好政治工作。二是要树立“网络战争不可不为”的意识。网络的思想田野里,我军要第一时间大胆发声,通过教育解答学员思想疑惑和情感困惑,保证党始终主导舆论战中的话语权。三是要树立“网络政工大有作为”的意识。改革强军主题教育如火如荼,要求军校把此次军队改革的战略部署和长远谋划搬上网络平台,让学员真正透彻认识军改的现实意义和丰富内涵,从思想上、行动上支持此次军校改革。

二、推动理论创新,提供网络政治工作科学发展的理论支撑

习主席指出:“科学的军事理论就是战斗力。”网络政工作为政治工作在网络空间延续开展的一种形式,也要遵循政治工作的原则、规律、特点,加强网络政治工作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和技术平台理论研究。强化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度,尤其要抓好应用理论研究,突出重点研究课题,分层级确定研究内容,明确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限,采取问题倒逼、突出重点、分层研究、集中研讨、成果汇编的方式,聚焦改革中军校网络政治工作发展的重难点问题。比如如何利用网络有效全面把握改革进程中学员的思想动态并及时跟进服务疏导;如何解答学员关于改革的思想困惑,强化学员“四个”意识等,都亟须强化问题意识,针对发展现状,加强理论研讨,为网络政治工作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

三、打造人才队伍,强化政工人才开展网络教育的现实成效

加强政工人才队伍建设,要把利用网络开展政治工作的能力作为选人用人的一大标准,为军校网络政工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一是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要求发挥网络语言幽默性强、吸引力大、共鸣度高的特点,借鉴网络流行语的模式丰富教育吸引力,使学员改革强军的信心和决心更易塑造。二是针对网络对教育模式形成的挑战,要求具备较强的信息素养和用网能力,推进网络空间中的政治工作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转变、由单一教育向多元化引导转变。三是针对改革阶段的风云突变,要求能够借助网络阐述和宣传改革决定,能够分析解决网络空间各类负面舆论、虚假事实、意识攻击,灵活主动发出党的“最强音”。

四、统筹两个“舆论场”,营造蕴育改革强军正能量的舆论环境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一个是老百姓的“口头舆论场”;一个是主流新闻媒体着力营造的“主流舆论场”。党报、国家电视台、国家通讯社等形成的“主流媒体舆论场”,宣传马克思主义、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等主旋律文化。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民间舆论场”,利用微博、BBS、QQ、微信、博客等讨论时事,针砭社会、评论政府,议论热点,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我军网络政治工作的发展,较好地把“主流媒体舆论场”对推进改革强军主题教育的作用发挥出来,但对“民间舆论场”的管理还是不太理想的。加强军校网络政治工作发展,必须统筹好这两个舆论战场,为促进改革思想教育营造良好积极的舆论环境。要健全完善网上舆情和信息监管机制,加强网络舆情动态监控,规范学员上网秩序、严肃网络纪律和行为,实时侦测网络生活,有效防控负面信息,正确引导改革的舆论走向和学员的思想变化。

五、坚持群众路线,把握学员思想动态增强教育感召力

习主席在今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坚持走群众路线,在军校网络政治工作的领域里,就要准确把握学员在军队改革中的思想困惑和认知缺陷,使教育更好紧贴官兵实际、紧跟时代脉搏。一是可以通过设置“首长信箱”“网络问政”等,为学员反映想法和建言献策提供便捷通道。二是可以引进网络心理测试,加强思想调查,更加全面、更具针对性地掌握学员思想动态。三是可以关注学员网络博客,借助网络的隐蔽性把握学员关于改革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四是拓展网络政工服务官兵的功能,在丰富网络政工内容、创新网络政工手段形式上下功夫,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地激发学员在网络学习中发展自我、矢志强军的信心和决心。

[1]陈芳.再谈“两个舆论场”—访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中国记者,2013(01).

猜你喜欢

军校强军政工
我的科技强军梦
《政工学刊》2021年优秀通讯员
强军战歌
烟草企业政工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基层政工工作者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这一以少胜多著名战例曾写入解放军军校教材
盛大国庆阅兵见证改革强军新时代
刊发郭沫若佚文《宣传要领》的《政工通讯》
冀军校
这里,有我们多彩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