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踏着红二十五军足迹前进
——参加《重走长征路 同圆中国梦》采风活动札记

2016-11-26

长江丛刊 2016年34期
关键词:红二十五军六盘山延安

盛 莉

踏着红二十五军足迹前进
——参加《重走长征路 同圆中国梦》采风活动札记

盛 莉

似双手高高擎起的五角星里,镶嵌着红二十五军军旗,下面标注着三个遒劲大字:何家冲。徽派建筑风格的何氏祠,大门紧闭,只有门口的一块石碑,标志着这里曾是当年的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何家祠堂,曾为革命立下了赫赫战功,八十年的岁月风霜,依然掩盖不住历史的痕迹,祠堂里残留的标语,石头墙上的弹孔,都在无声地述说着,这块用鲜血浸染过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那些峥嵘往事。

当年红二十五军在英山陶家河被敌军围困,经过几天几夜激烈鏖战,突出重围撤离陶家河,转战河南罗山何家冲。半个月后,奉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命令,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于1934年11月16日,在政委吴焕先、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的带领下,从何家冲出发,开始迈出了万里长征第一步。

我们“重走长征路,同圆中国梦”――湖北英山文艺家采风团高举着红旗,走在何家冲的大路上。这条道路,曾经是弯弯曲曲的泥泞小道,红二十五军的将士们用脚步丈量过。现在,宽敞平坦,走过当地的农人、商畈,学生,以及我们这些来缅怀追寻的敬仰者。我们一路走过,看到纪念碑、红军碾、红军井、刻着“红色起点”的大石头。头发花白的老人,坐在红军井旁,闲拉家常。八十年前的记忆不属于他们,他们的家常话里,没有那些即将出发的娃娃兵和那夜的电闪雷鸣。但是如果你走上前去,询问八十年前这里发生的故事,他们会争先告诉你,当年何大妈如何用自己的孩子换回红军保管员的故事,红军出发当天雷劈银杏树的故事,等等等等。他们在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无不透着骄傲的神情,仿佛亲身经历过,又或者那就是他们自家人的故事。在他们的故事里,我看到了年轻的战士,正在用银杏树叶遮挡着雨水;十几岁的娃娃兵,抱着手里的枪枝,靠在大树旁数天上的星星;山林间无数的脚印,一步步向前,向大山外延伸。他们中的许多人,再也没有回来。

古老的银杏树,像饱经沧桑的世纪老人,屹立在天地间已经有八百多个春秋。八十年前,红二十五军全体将士在这棵银杏树下集合,准备出发长征。那夜的雨,特别大,雨水密密匝匝地洒下来,湿透了粗布军装,湿透了帽檐,湿透了十三四岁少年脚下的土地。风吹得银杏树枝干摇晃,一道闪电照亮了政委挥动的手势:出发!三千人马由此一路向西,向北,向着心中的梦想前进。

从河南方城独树镇,到陕西丹凤庚家河;从甘肃泾川四坡村,到革命圣地延安,红二十五军一路斩关夺隘、浴血奋战,击溃国民党数万大军的围追堵截,成功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成为第一支到达陕北的红军,不仅为建立陕北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红军长征指明了方向,被称为“北上先锋”。毛泽东主席曾深情的说,红二十五军远征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

一座座英雄革命纪念碑,一座座无名烈士墓,无声地述说着长征路上可歌可泣的故事。往日,历史都是以文字、影像、图片呈现在我的面前;现在,历史以一种如此清晰、如此逼真、如此可触可摸、可观可感的情境在眼前展现,让我感动,让我震惊,让我颤栗。我仿佛看到了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挥舞着大刀,冲锋在前;仿佛听到了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铿锵有力的声音:“我们这几千人就是牺牲完了,也要牵制住敌人,保证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顺利北上!”还有那些在战火硝烟中屹立的年轻身躯,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为了一个必胜的信念,流尽最后一滴鲜血,连姓名也没有留下。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红军!

在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纪念馆第三展厅,我们发现了红二十五军手写的《木兰调红军歌》,这就是军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雏形,由红二十五军最先唱响。在采风团段仲谋书记的提议下,我们在纪念馆的院子里唱起了这首歌,歌声雄浑有力,吸引了不少游客,他们也纷纷加入我们的合唱,嘹亮的歌声在葛牌镇的上空飘扬。

六盘山山势雄伟,巍峨挺拔,历来就有“山高太华三千丈,险居秦关二百重”之誉。1935年10月,毛泽东主席率领红军翻越六盘山,写下了著名的词章《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站在广场上,放眼望去,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好似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古人有诗云:“翠屏障西陲,气势雄三辅。”六盘山地势险要,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历代兵家屯兵用武的要塞重镇,也是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结合部。它是红色的雄关,也是历史的雄关,秦始皇曾在这里修筑行宫,汉武帝六临六盘山,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在这里休养生息,西夏王元昊在此大败宋军,奠定了西夏王国的兴起。

在六盘山上,历代文人墨客、驻守边防的将士留下了大量的诗句,一代文杰范仲淹,因对西夏作战不利,被贬官调职,面对塞外的清寒,忧虑的诗人徒然留下了凄凉的词句: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和毛主席在六盘山上写下的《清平乐·六盘山》相比,我们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词句,表达的是两种不同的情怀。一种是豪情满怀、壮志凌云,一种是满目凄凉、忧思重重。范仲淹,也是一代名臣,他留下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情怀是一样的,都是心怀天下,心忧黎明百姓。但是面对六盘山,两人发出了截然不同的声音,究其原因,是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服务的对象不同。一个是封建王朝的重臣,纵怀有一心报国之志、心忧天下之愿,也难如愿以偿。一个是要打破旧世界、创建人民能当家作主的新世界的红军领导人,对未来,充满革命必胜的信心。六盘山见证了历史的选择,与其说是历史选择了毛泽东,选择了红军,不如说是人民选择了毛泽东,选择了红军。

枣园的灯光,映照着伟人的身姿,杨家岭的曙光,照亮了中国前进的道路。就是在延安的窑洞里,在简陋的书桌旁,毛主席写下了著名的《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著作,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陕北的山沟沟里诞生,指明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在毛主席曾经住过的窑洞前,有一张小石桌,当年毛主席和美国记者斯特朗就是坐在这张小石桌旁,用桌上的茶壶、茶杯论天下,发出了著名的论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此言豪气冲天,斯特朗惊叹“一个现时代的真理”出现了!在延安简陋的窑洞里,寄托着全中国人民的希望!延安,成为中华儿女向往的圣地,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爱国青年奔赴延安,1940年,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赴延安慰问考察后,兴奋地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回望历史,纵览古今,因为一个政党,大西北的黄土高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因为一种精神,延安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源泉。巍巍的宝塔山见证过,中国共产党的崛起;清清的延河水见证过,一支革命队伍的强壮。延安,这座光辉的城市,孕育了新中国的诞生,也必将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而不断唤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岁月流转,时代变迁,作为一代历史,长征已渐渐远去,但作为精神丰碑,它将永远铭刻在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长征,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精神血脉的一部分,就像长城,就像黄河,就像五千年来一路流淌的中华魂。每一步脚印,都是仓颉造出的方块字,记录着中华民族不屈的灵魂;每一滴鲜血,都是女娲锻出的五彩石,开创着中华民族的新纪元。

它是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我们;它是一面旗帜,时刻召唤着我们;它是一盏明灯,时刻引领着我们。它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复兴中华民族伟大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

猜你喜欢

红二十五军六盘山延安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版画印千年 传承有新意
试论沣峪口会议的历史功绩
长征时期红二十五军的队伍建设探析
六盘山陕西片区脱贫攻坚有序推进
红二十五军长征后勤保障研究
红二十五军长征战略转移的提出及其抉择
六盘山成为重要水源涵养地
藏在心中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