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甫诗歌爱国主义思想研究

2016-11-26郑玲玲

长江丛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爱国杜甫爱国主义

郑玲玲

杜甫诗歌爱国主义思想研究

郑玲玲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诗歌中所体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一直为世人所推崇,新唐书评价他:“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苏轼评价他“ 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本文仅从杜甫诗歌的爱国主义思想入手,探究他的具体表现内容及深刻的文学内涵。

杜甫 诗歌 爱国主义 思想

中国是诗的国度,而唐诗作为中国诗歌最高的艺术代表向来受到人们的推崇是世界的瞩目。明代著名的文艺批评家高棅在其著作《唐诗品汇》中将唐诗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有着巨大差别。盛唐时期的山水诗和边塞诗已经让我们独到了别样的风光秀丽和自然之美,让我们领略到了唐代在最鼎盛时期所展示出的中华精神和民族灵魂.在中唐诗歌中,盛唐诗那种浓烈的理想色彩消退了,人间的艰辛代替了理想色彩,中年的思虑送走了少年情怀。我们看到的更多是诗人有意识的字锤句炼,以及对国家民族更多的思虑和感怀,杜甫就是其中最伟大的代表。

一、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杜甫一生主要分四个时期,分别是青年壮游时期,困居长安时期,安史之乱时期,漂泊西南时期。其中青年壮游时期,唐朝尚处于开元盛世,整个社会一片欣欣向荣之景。加之诗人青春年少,接受其祖父杜审言之衣钵,发出“诗是吾家事”的积极宣言,既是当时大的社会背景的反映,又表达了作者青年时代的书生意气和报国豪情。世人皆知杜甫“一饭不忘君”,其忠君程度不亚于屈原,可为万世之楷模。这种对国家的忠诚在他早期的作品中,主要体现在他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二、忧国忧民

众所周知,杜甫诗歌的总体风格可归结为“沉郁顿挫”,这就说明杜诗抒发的情感不是一泻而出,而是曲折婉转,当然这一方面是由于杜甫的性格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现实造成的。杜甫从困居长安时,先后经历了应试、落第、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但是总是草草收场的结局。他过着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生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醇”的政治理想已经破灭,杜甫个人对于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也越来越清醒,尤其在安史之乱发生之前,他敏感地觉察到了天宝危机将给民众及国家带来的灾难,可能是不可逆的,他将这种忧国忧民之思融入到了自己的诗歌创作当中,他著名的《兵车行》、《丽人行》等作品体现的就是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心、对风流权贵的讽刺、及对民生多艰的忧虑,部分作品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当中,一直很受重视。对于杜甫这种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和诗文风格,陈毅元帅曾在《吾读》里面说:“吾读杜甫诗,喜其体裁备。干戈离乱中,忧国忧民泪。”这当是一代元勋热爱杜诗,喜欢杜甫的原因。

三、维护国家统一

安史之乱发生后,唐代社会由盛转衰,呼呼啦如大厦般坍塌,从此一蹶不振,即便后来有了文宗时期短暂的和谐,但也难掩潜藏着的政治危机。此后的朝代,再也没有恢复当年大唐盛世的荣光,历史的辉煌无法继续重演,因此,我们可以说安史之乱不仅是唐代社会发展的转折点,而且可以看成是封建社会发展的转折点。这种地方割据势力造成的国家分裂对诗人的影响也非常巨大,西南漂泊时期,杜甫不顾个人穷困潦倒,流落饥寒,用诗笔记录了安史之乱后国家和人民的真实生活面貌。在“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中,写下了“三吏”“三别”、《悲青坂》、《春望》、《羌村三首》等著名诗篇。表达了自己渴望国家统一的忠心耿耿,可见,杜甫对分离祖国的战争是非常愤恨的,对战争中遭遇磨难的人民是非常同情。

四、结语

漂泊西南的十一年,是杜甫诗歌创作的最重要时期,留下作品有一千余首,占其《杜工部集》存诗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秋兴》、《诸将》、《咏怀古迹》、《旅夜书怀》、《登高》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代表作。尤其以旅居夔州的二年为中心,其爱国思想的内涵丰厚到了极高的境界。可以说爱国主义是杜甫诗歌的灵魂,而忧国忧民的情怀又是他爱国主义思想的核心表现。此处的爱国主义和屈原、陆游相比,更注重在忧民上。包括杜甫其他的诗歌体现出的也更多是忧民的,杜甫的爱国是将忧国与忧民融合到了一起,这种天衣无缝的结合是以往任何一位诗人都不曾做到的,也正是由于此,杜甫得到了后世诗人的广泛赞誉。欧阳修为此赋诗,苏轼也在自己的作品中多次赞扬杜甫。

杜甫终其一生爱国爱民,与民同苦同乐之社会责任感,是一个在国家罹难悲苦中的知识分子呼出的时代最强音,在他的诗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与屈原相似的深沉忧思,可以感受到与陆游一样的赤诚壮烈,又能感受到与他们不一样的悲天悯人。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恰是杜甫爱国主义诗歌的集中体现,也是杜甫诗歌的全部社会意义。公元770年,也就是大历六年,杜甫在四川耒阳孤独地死去,五十年后,其孙杜嗣业将其骸骨迁回家乡,唐代著名诗人元稹为其做墓志铭。当我们诵读杜甫的诗句,体验的是沉沉的爱国情怀,触碰的是赤子之心,感悟到的是人格之美,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个人品德的第一要求:爱国。

[1]葛景春.唐诗成熟的标志—论杜甫律诗的成就[J].杜甫研究学刊,2006(3).

[2]裴斐.杜诗八期论[J].文学遗产,1992(4).

(作者单位:福建省武夷山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爱国杜甫爱国主义
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策略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爱国学·晒佳作
杜甫改诗
爱国学·晒佳作
诗歌爱国主义传统的当代性和诗人写作
绝句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