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创新探析

2016-11-25韩萍

东方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公共体育课改革创新普通高校

韩萍

摘要:当前,普通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正在不断深化发展,但体育教学的改革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从近年来普通高校学生体质测试中发现,普通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呈不断下滑的趋势,这也成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指出了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路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与同行们相互交流。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寻找新的途径。

关键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现状;改革创新;

近几年来,普通高校大学生中宅男宅女增多,体质呈逐年下降趋势,因此,摸清当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存在得主要问题,加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研究,,进一步提升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不断增强大学生的体质,是当前我们每一个高校体育工作者承担的首要任务。

一、目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自己体育理论知识相对匮乏,对传授体育理论知识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不少体育教师放松了自己的体育理论知识学习,造成了体育理论知识匮乏,在教学中不能向学生进行体育理论知识的有效传授,加上对传授体育理论知识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教师形成了一种错误的思想,他们认为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学生体育技能的学习没有多大作用,因而不重视对学生体育理论课的讲授。通过调查统计发现,不少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中,理论课课时安排都未达到国家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的学校教学计划几乎没有理论课的课时安排。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得不到全面发展。

2、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技能技术,缺乏趣味性。由于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长期以技能教学为中心,教学没有很好地体现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中心的思想,教学目的不明确,缺乏对学生运动兴趣、健康理念、终身体育、强身报国思想等方面的培养。教学内容片面强调技术性,缺乏趣味性,很难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难以达到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久而久之,使学生渐渐脱离体育运动,在校期间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未能形成,参加工作之后,没有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学生身体素质不能适应社会工作的需要。

3、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制约了了学生自由选择体育运动项目的积极性。当前许多普通高校体育教学 任然延续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内容比较单一,多年来教学内容、运动强度、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不求创新,因而,学生的运动爱好、运动特长得不到发展,学生的运动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4、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目前,许多普通高校在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上不考虑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性,任然以相关的体能测试和技能测试标准考核评定学生成绩,这种不科学、不合理的评价方式,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往往不需要参加体育锻炼就能够轻松达标,而对于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虽然努力参加锻炼,身体素质有较大的提高,但却仍难以达标,它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体育能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也不符合国家有关素质教育精神的要求。

二、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路

体育教学是普通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每一个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要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大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力度,紧紧围绕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身心健康来展开教学改革,教学中始终突出“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努力为社会培养出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1、加大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力度。据调查发现,当今不少普通高校任然以传统的教学大纲一成不变的开设课程,内容没有体现出时代性、丰富性、休闲型、娱乐性、健身性等特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改革教学内容,选出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来制定教学计划。在保留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上,多开设一些大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如广场舞、健美操、街舞、瑜伽、拉丁舞、散打、跆拳道、空手道等体育项目,这些体育项目以俱乐部和选修课的形式开设,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来自由选择,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2、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普通高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先进的声、光、电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学习,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通过引导、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导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营造出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3、改革传统的学生成绩考核办法。在对学生的成绩的评定时,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核,看看学生运动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如何?运动成绩与体质是否提高?客观评价学生的最终成绩,如果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学习锻炼后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比学习前有较大的提高,教师就要对这个学生给予充分的鼓励,从发展的角度去评定出学生的成绩,不能以教学大纲的年级标准去评定成绩。

4、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教学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的作用在于有效地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角色要从根本上进行转变,从以前单纯的技术传授变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打破以班级为主体传统模式,可以根据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 在学校教学资源允许的前提下,开设球类、体操、田径、游泳、健身操、广场舞、武术、民族体育等多种形式的体育运动俱乐部和选修课,充分满足每个学生的运动爱好和学习需求。

综上所述,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创新要以增强学生体质目的,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出身心健康、高素质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 陈羲.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发展走向及改革对策的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1(5):103-105.

[2] 宗有智.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探索[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9);65-67.

[3] 李立平,曾石山,刘志宏.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4):89-91.

猜你喜欢

公共体育课改革创新普通高校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女大学生的“厌学”现象研究及探讨
高职“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研究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试析我院公共体育课选项教学模式的利弊
高校公共体育课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究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