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城县林地景观类型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2016-11-25林荣标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19期
关键词:时空演变驱动力林地

林荣标

摘 要:在GIS技术支持下,该文利用连城县11年间林地利用类型数据,结合统计年鉴,对研究区林地景观类型时空动态变化及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1年间,连城县林地面积呈现持续增长趋势,有林地表现为下降趋势,未成林造林地表现为较大上升的趋势,无立木林地表现为较大下降的趋势,灌木林地、疏林地、苗圃地变化没有明显规则,其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社会经济和政策导向的人类活动。

关键词:林地;GIS;时空演变;驱动力

中图分类号 S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9-0077-03

林地是人类能够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是森林的载体和根基。通过林地利用景观类型时空演变分析,可以动态地掌握林地利用时间序列的演变过程和变化规律,为全面保护和合理利用林地、提高林地资源保有量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连城县地处福建省西部,位于25°14′14″~25°56′00″N,116°32′03″~117°10′00″E,是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带,境内龙岩冠豸山机场通航,国道G205和G319、夏蓉高速G76、长深高速G25、赣龙铁路贯穿而过,是内地连接沿海的交通要道。土地总面积257 922hm2,林业用地面积219 834hm2,森林覆盖率78.95%。区域内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冠豸山风景名胜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景观类型选择 根据研究目的需要选择研究区林地景观类型作为分析对象,并以时间尺度来研究其林地利用时空演变过程和驱动力。按照研究区森林资源调查地类分类系统把土地分为林地和非林地2个景观类型,其中,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宜林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6类;非林地包括农地、建设用地、水域和其他非林地4类。

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数据源采用研究区2000、2004、2007、2011年森林资源建档的森林资源地信矢量图(由小班图和数据库组成),利用GIS软件把2000、2011年森林资源地信图进行叠加,得到两期林地利用类型及图斑面积等综合属性信息图,经Excel软件完成图形与属性数据处理,通过属性查询生成2000—2011年林地各类型面积随时间变化的迁移数据。通过Excel软件生成2000—2011年林地景观类型结构数据。驱动力数据源于连城县统计年鉴。

2.3 研究方法

2.3.1 景观类型迁移概率分析 景观类型迁移概率可定量地反映某一种景观类型转变(化)成其他景观类型的概率情况,本研究以林地景观类型迁移概率来分析林地景观类型迁移情况。

2.3.2 单一景观类型动态度分析 景观类型动态度分析采用林地各景观类型面积在时间序列上的动态变化为基础建立的分析方法。单一景观类型动态度表达的是某研究区一定时间范围内某景观类型的面积变化情况,表达式为:

式中:K为研究时段内某一景观类型动态度;Ua、Ub分别为研究期初及研究期末某一种景观类型的面积;T为研究时段长。

3 结果与分折

3.1 景观类型迁移情况

3.1.1 林地与非林地景观间的迁移 从表2和表3中可见,林地面积净增加663.94hm2,新增的面积源于荒废坡耕地和废弃矿区等其他非林地,通过人工植树、天然更新转变成林地。其中,非林地迁移转变为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的面积计1 942.31hm2;林地迁移转变为耕地、建设用地、水域等非林地的面积计1 278.37hm2。

3.1.2 林地景观内各类型间的迁移 从表2中可见,林地内各类型间形成网状交叉相互迁移。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无立木林地分别以3.13%、68.32%、30.60%的迁移率转化为有林地;有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无立木林地又分别以1.56%、2.00%、5.60%、0.25%的迁移率转化为疏林地;同时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无立木林地也分别以23.72%、21.55%、11.71%、53.02%的迁移率转化为未成林造林地。

3.2 景观类型动态度 从表4可见,林地景观各类型面积的动态度在不同时期变化有差异。其中,有林地面积动态度2000—2004年以0.08%增长,2004—2007年、2007—2011年分别以-0.02%、-0.03%减少,总体呈现减少趋势;疏林地面积动态度表现为-0.25%、3.27%、-1.76%;无立木林地面积动态度表现-2.96%、8.72%、-12.26%;灌木林地面积动态度表现为-1.15%、-1.24%、1.18%;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动态度表现为0.77%、-5.60%、23.32%;苗圃地面积增加无规则。

3.3 演变驱动力分析

3.3.1 社会经济发展 2000—2011年期间,研究区内赣龙铁路、高速G76、G25、省道S204、县旅游公路等交通建设,城镇化、工业“一园两区”建设以及矿产开采等建设用地占用林地1 109.69hm2;冠豸山风景区九龙湖、连城大灌水电站库区、城镇饮水工程等项目建设占用林地91.27hm2,及其他生产占用林地,共有1 275.79hm2林地面积转变为非林地。随着劳动力流向城市,林区偏僻自然村转移和旧矿区更新迁并,出现大量的荒废坡耕地和废弃矿区等非林地共计1 942.31hm2,通过人工植树或天然更新转变成林地。

3.3.2 林业政策导向 研究区自2002年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林地、林木权属具体落实到所有者,盘活了林业经济市场,促进大量社会资金投入林业生产。研究期间有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无立木林地计996.85hm2转化成有林地;非林地以5.31%、15.58%、1.12%、77.29%、0.70%的迁移率分别转变为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但由于经营者是以采伐利用木材为经营目的,必然导致林木采伐量加大,采伐迹地增加,有林地向疏林地、无立木林地等逆向转化。

3.3.3 野外违章用火 根据研究区森林火灾起因调查结果:98%的森林火灾都是人为引起的,人们在野外生活生产中违章用火是引发森林火灾主要因素,且人员活动频繁的路边、农地边的林地及乡村一重山是最易发生地带。2007—2009年间发生过大面积森林火灾,火烧迹地大幅增加。

4 结论

(1)2000—2011年间连城县林地面积呈现持续增长,林地各类型因人为和自然干扰景观类型的面积变化有显著差异,有林地呈现“上升-下降-下降”变化,趋势表现为下降;灌木林地呈现“下降-上升”变化;未成林造林地呈现“上升-下降-上升”变化,最终表现为较大上升趋势;疏林地、无立木林地呈现“下降-上升-下降”变化,无立木林地最终表现为较大下降趋势;苗圃地有增加但变化没规则。

(2)研究区林地类型与非林地类型间正发生相互转变,林地景观类型内各类型间也发生相互转化,其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林业政策导向的人类活动。对于能带来较高收益的有林地和地理位置处在交通、城镇工矿、旅游、电力等区位上的林地景观最容易受到人为干扰。

参考文献

[1]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1-12.

[2]刘世薇,周华荣,黄世光,等.喀什地区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29(1):210-217.

[3]李峥.湿地景观类型时空演变分析系统研究[J].林业堪察设计,2010,2:96-99.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时空演变驱动力林地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温暖厚实,驱动力强劲 秦朝 QM2018/QC2350前后级功放
突出文化产业核心驱动力
以创新为驱动力,兼具学院派的严谨态度 Q Acoustics
丹东市林地分类研究
浅谈林地保护及恢复措施
山东省工业经济增长的水资源效应及时空演变分析
林地流转模式的选择机理及其政策启示
小型无人飞行器用于林地监视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