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发展理念下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2016-11-25薛宗保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19期
关键词:发展理念达州绿色发展

薛宗保

摘 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五大”发展新理念。其中绿色发展,是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根本转变。城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生态文明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以绿色发展新理念为引领,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城市新一轮发展中抢抓新机遇,需从以生态城市为目标,提升城乡整体形象;以生态建设为基础,加快生态修复;推广生态循环农业,加快绿色发展;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发展生态工业;发展绿色生态旅游,助力绿色产业等方面重点探索,以此推进达州城市绿色发展。

关键词: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生态环境;达州

中图分类号 X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9-0007-04

Abstract: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Proposal" put forward five new ideas for development.Green development is a fundament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ncept and the mode of development.City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ociety,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With the new concept of green development as the guide, to seize new opportunities in the new round of development in cities, we must take the ecological city as the goal for granted, to enhance the overall image of cities;we must mak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s the basis, to accelerate the promotion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and we also need ecological cycle of agriculture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To accelerate th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industry,and to develop green ecological tourism to explore the key power of green industry and so on,will be our great ne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City” of Dazhou.

Key words:Green development;Ecological civilization;Concept of development;Ecosystem;Dazhou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美丽中国建设”首次写入国家战略[1],反映了党对“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视。这不仅为我们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开展指明了方向,更拓展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城市是人类重要的生产、生活聚集区域,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也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破解城市建设发展与生态环境这一对矛盾,当下就必须坚持以绿色发展新理念为引领。

1 城市的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城市

1.1 城市绿色发展 城市是现代社会文明与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式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绿色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与主要趋势,也是当代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党的“十八大”把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积极推动我国经济实现绿色转型。十八届五中全会更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将绿色发展定位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从理论和实践上看,绿色发展与城市经济具有内在一致性,城市经济本质上是空间集聚经济,强调空间投入产出的合适比例,具有降低资源消耗、实现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而绿色发展也需要通过城市经济社会进步来实现和提升[2]。

1.2 生态文明城市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之一,生态文明城市是由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组成的复合有机系统。它具有人地关系和谐、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优美舒适、生态优良持续、经济运行良好、社会文明有序等特点[3]。“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本质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宗旨,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同发展为基准,以全面提升居民持久的生活品质为目标,大力提升各类自然资源的维护和利用效能,进而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持续促进人类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存与协调发展[4]。因而,从国家、政府到社会,都应该给予十足的肯定与重视。

2 达州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现状

2.1 生态城市创建扎实推进 近年来,达州积极推进生态市创建工作,生态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一是积极创建生态市。编制了《达州市生态市建设规划(2008-2020年)》,并作出了《关于加强生态市建设的决定》。生态县(市)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二是已成功创建四川省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正努力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四川省文明城市。初步形成了“城市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单位(小区)花园化、通道庭院景观化”的新格局。三是大力加强生态细胞建设。积极开展绿色小区、绿色学校、绿色乡镇、生态家园等“生态细胞”建设工程,实现了生态园林发展的新跨越。四是着力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目前已建成各类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有30余处。重点生态工程成效显著。全市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现有森林面积64.4万hm2,森林覆盖率达41.51%,有力地促进了辖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

2.2 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市域内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在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减排形势极为严峻的情况下,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通过有效治理并逐步得以控制。通过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工程,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达州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达91.8%。全市20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占80%,主要河流水质相对稳定了下来。全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到了地表水Ⅲ类标准。通过进一步强化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面源污染治理强力推进,全市畜禽养殖企业的污染治理逐渐改善,先后对23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了限期整治。加强乡镇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完成了全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调查工作,加强监管和监测,有效保障了全市乡镇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进一步改善了环境质量。

2.3 环保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建成了一批重大环保基础设施项目,有效地改善了环境保护基础条件。一是强力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了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的目标,截至2015年8月全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9.5万t/d,可年削减化学需氧量1 000多t,新增工业废水治理设施处理能力22.5万t/d,对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加快城区管网改造。期间,共建设城市污水管网210.47km,大大提高了城区污水的收集率和处置率。三是加快垃圾处理场建设。目前已实现县县建成垃圾填埋场,并配套建设了渗滤液处理设施。建成2条350t/d的垃圾焚烧发电生产线,处理生活垃圾700t/d;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日处理医疗废物5t,全市实现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四是加快乡镇生活污水治理步伐。全市已有15家乡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已相继建成投入使用。

3 达州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

3.1 经济基础较为薄弱 达州属革命老区、丘陵山区、自然灾害频发地区,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欠发达仍是最大的市情。产业主要集中在能源化工、建材冶金、机电制造等方面。产业链条不长,竞争优势不强,龙头企业较少,集聚成群不够,农业农村发展滞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还处于起步阶段,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程度不高。第三产业规模较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对全市经济的贡献能力较弱。经济基础薄弱,城市产业发展滞后,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成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最大的问题。

3.2 生态承载能力有限 近年来,达州虽大力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生态建设工程,森林植被总量不断增加,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尤其是经济发展方式仍然较为粗放,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明显。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任重道远,农村环境污染有加剧趋势,城市水源地面临污染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

3.3 产业结构刚性制约 达州是工业主导型城市,资源型产业仍占主导地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陆续展开,以及人口的增长、扩大内需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消费需求的增长,特别是占全社会能源消耗70%左右的第二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明显,导致高耗能刚性需求增大。加之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受到投入大、周期长、国家政策和技术限制等多种原因,能源结构调整的任务艰巨。垃圾回收、物资运输、仓储管理等中间循环经济产业滞后,达州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规模化的垃圾回收和分类处理企业,行业管理混乱,存在粗放式发展,分散式管理、低效率处理等现象,造成资源的大量损失和严重浪费。大多数人还远未形成生态理念。在政策层面,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理念有待于强化,少数领导干部仍然存在“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的思想,尚未将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贯穿于政策制定、执行落实、意见反馈、考核评价全过程。在市场层面,发展生态经济效益回收周期长,企业过分追求当前的经济效益,陷入“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一式过程,对发展生态经济不够重视,未将其视为抢占市场制高点的发展机遇,全市拥有丰富的特色农产品及中药材资源,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足。在社会层面,市民大多对生态文明认识不足。

4 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4.1 以生态城市为目标,提升城乡整体形象 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共同追求。达州未来人口将向城市和城镇聚集并出现空间分布差异化,城市与城镇将作为自然、半自然区人口生态移民、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目的地,因此要集中力量发展生态城市。一要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要按照“南延西扩东跨、适度向北发展”的思路,分片区、分组团拓展城市空间,形成“一城六片”的布局结构,构建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框架。科学编制旧城改造规划,合理确定开发强度,有序推进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加快疏解旧城人口,提升旧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承载能力,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二要构建现代生态城镇体系。坚持秉承绿色、循环、低碳理念,统筹考虑主体功能区划分,突出互补联动、特色发展,加快县(市)城市总规修编,着力优化城镇化发展格局,加速构建低碳建筑、湿地系统、公共交通、土地集约、废弃物回收、可再生能源利用的“1+5+20+120”生态城镇体系。提升城镇质量和品位,打造宜居、宜业、宜旅城镇。三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要实现城镇、产业、农村共赢协同发展,加快城镇体系建设关键是城乡统筹,以此带动农业现代化。不但要加快达州中心城市建设,加速县城变城市,扩大小城镇规模,同时也要加快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和聚居点建设,建成秦巴地区新农村综合体试验区,扩大城镇对农村延伸的广度和深度,全面带动农村发展。

4.2 以生态建设为基础,加快生态修复 有计划、有步骤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湿地、植被,使受损生态系统得到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一要大力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强万源、宣汉北部秦巴生物多样性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增强涵养水源和水土保持能力。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大力强化林业生态的保障功能,加快实施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生态移民。加强国省道交通干线防护林建设。全面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加强重点流域的水土保持,构建以州河、渠江等主要江河水系为骨架,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格局。二要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有效保护。要加快建立嘉陵江上游生态防护林保护区、重要水源涵养区和州河源头区等若干生态功能保护区,划定生态红线。要在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及水土保持工程的基础上,对25°以上的坡耕地、生态脆弱区、江河源头、湖库周围等区域优先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严禁在该区域内进行任何有碍生态保护的活动。加快对州河流域的治理,各县(市、区)所在城镇集中饮用水源地建成水源保护区,确保罗江口电站水库、江口湖电站水库、宝石桥水库、乌木水库、南阳滩电站水库(含巴河州河汇流区)等库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环境安全。三要对重点资源开发进行强制性保护。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

4.3 推广生态循环农业,加快绿色发展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迫切需要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同时,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一要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切实保护基本农田,深入实施“千亿斤粮食工程”,大力实施农业“4+8”工程,深化“六带三区两基地”建设,整合涉农资金,拓宽融资渠道,引导城市工商资本投入农业,推进集中连片农建综合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二要推广农业经济循环模式。大力推进猪—沼—果(蔬)、林地—畜禽粪便—鱼—稻(鸭)、疏林地套种黑麦草、茶叶、废菌棒作基质无土栽培蔬菜等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着力构建富硒茶叶、现代食用菌、苎麻复合经营、油橄榄、中药材等产业循环经济链;加大对生态农业科技投入和人才培育,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加大培育无公害、绿色、有机、富硒农产品品牌。三要加快新农村聚居点建设。科学规划村庄建设布局,开发集休闲、观光、体验为一体的观光农业,大力整治城乡环境,强化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4.4 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发展生态工业 生态工业是城市生态经济的重要内容,必须加快工业化进程,全力发展生态工业,扩大工业经济总量,提高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要推动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明确园区产业导向,强化入园企业的审批管理和企业协作,鼓励企业专业化、集约化、链条化发展。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加快科技攻关,实施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极开展企业内或企业间“三废”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减少污染排放和提升废弃物回收利用率,形成各具特色、互为补充、废物交换、生态循环的园区生态经济体系,提升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二要优化工业生产力布局。根据各地环境承载力和区域功能,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三要构建循环工业产业链。依托丰富的天然气、硫磺等资源优势,以产业基地为载体,产业链条为纽带,上下游产业深入衔接,关联企业集聚发展的循环工业体系加快产业整合,快速发展天然气-合成氨-尿素-三聚氰胺”、“钢铁冶炼—煤气—甲醇—二甲醚”、天然气(LNG/CNG)新能源汽车、煤—电—冶—建和中药材加工等循环产业链。四要创建“绿色企业”。大力发展节能减排技术,积极开展清洁生产,落实能源消费、建筑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包装废弃物等“城市矿产”的减量化和综合化利用,实现“两化”发展与人与自然相和谐。

4.5 发展绿色生态旅游,助力绿色产业 达州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川东旅游类型最齐全和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城市,要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建设新型生态旅游大市。充分依托巴山风光、巴人文化、红色旅游3大资源品牌,以特色花卉、生态经济园林建设—景观培育—旅游园区、精品线路培育—历史、文化遗址宣传—旅游产品生产加工—旅游服务业发展3条发展路线,加快建设以八台山、花萼山、万源保卫战、神剑园、真佛山、犀牛山等为主的生态、红色、民俗、宗教和休闲度假5大旅游产品。按照“一枢纽、两中心、三基地”的总体思路,加强与周边市区域合作和市内区间合作,把达州建成黄金旅游线上的生态旅游重要景区。

参考文献

[1]赵峥.我国城市绿色发展的战略路径[J].中国国情国力,2014(9):15-17.

[2]秦伟山,张义丰,袁境.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与水平测度[J].资源科学,2013,35(8):1677-1684.

[3]王家贵.试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及其评估指标体系[J].城市发展研究,2012,21(9):14-16.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发展理念达州绿色发展
吉尼斯世界纪录
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达州行十三首(录五)
创新发展的三重视阈
我国发展理念的演变与创新
达州农商银行:借平台营销金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