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自信、兴趣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

2016-11-25刘建风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创设情境

刘建风

初中数学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知识数量的积累与思维能力的提升,更是一种心灵体验。每一次知识的传授,都会在学生心中有所反映,这就是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第一感知。这种心理体验,影响着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处理方式。因此,让学生收获积极向上的学习体验,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一、设计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

自信是开展任何一种知识学习的心理基础,初中数学也不例外。在知识学习之前,教师要帮学生树立起学习自信,让他们相信,自己是可以学好知识的。这种自信坚定了,学生便不至于在学习中被一些困难轻易打倒。

例如,在讲“二元一次方程”时,我提问:小明和小刚是兄弟俩,两个人相差两岁,请问他们今年分别几岁了?这个问题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大家先是列出不同数据分别计算,随后尝试运用方程的方式进行表示,即设两人当中年长的人x岁,另一个人y岁,则满足x-y=2,可x和y的取值是任意的。也就是说,对于x-y=2这个二元一次方程来讲,解的数量是无尽的。这时,我告诉学生,就是在大家的这一推理过程中,得出了本次课程的一个重要结论:任意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都有无数组解。学生发现,原来看似晦涩的数学结论,理解起来并不难,从而增强了学习自信。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带着自信开始学习之后,学生的学习热度又应如何维持呢?这就不得不谈到对于学生探究兴趣的激发。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出现较为疑难复杂的知识内容,学生在应对时难免会产生困难。如果教师不及时介入,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学习自信也会所剩无几。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方式。

例如,在讲“概率”前,我创设出一个超市的情境,并提前制作了一个在超市中常常可以看到的抽奖用的转盘,并将转盘等分为20份,分别涂上红、黄、绿色。然后,我以售货员的身份向学生介绍转盘的游戏规则:接下来,本超市将要进行一个有奖销售活动。只要是在我超市消费满50元的顾客,即可转动转盘一次。若转盘停止时指针指向红色区域,则获得20元奖励,若指向黄色区域,获得10元奖励,指向绿色区域,则获5元奖励。学生尝试转动几次转盘后,我提问:若某顾客消费80元,他获得20元奖励的概率是多少?这个促销方式与所有商品打九折相比,哪种对超市更有利呢?利用这个游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教学中,真实具体的情境创设,能够使学生快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在降低思维难度的同时,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层层递进,满足学生的成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学习体验是教学开展的最终目标。它既是对学生知识学习效果的肯定,更是对于继续学习的有力驱动。然而,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成功的体验的。不同的知识掌握程度决定了不同的学习效果。因此,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收获成功体验,也就成了需要教师思考的重要课题

例如,在复习“三角形”时,我设计习题:在RtAABC中,LACB=90°,tanLBAC=1/2,点D是AC边上不与A、C重合的一点,连接DB,点F是DB的中点。(1)如图1,过点D作DE上AB于E,分别连接FC、FE、EC。若FC=mFE,则m的值是多少?(2)将上述AADE绕点A旋转至B、D、E三点共线(如图2),求证:EB-ED=2FC.(3)若CB=6,点D是AC的三等分点,将AD绕点A旋转,则FC最长为多少?这三个问题的难度是依次递增的,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可以解答的问题。这样的层次化问题设计,为学生带来了成功的解题体验。

总之,对于初中数学学习来讲,自信是基础,兴趣是动力,成功是结果。教师应通过不断引导与巧妙设计,经常让学生获得上述体验,让他们喜欢数学学习,并收获最终的成功。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创设情境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莲心宝宝有话说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