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应用

2016-11-25曹慧娟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滑轮教学效果物理

曹慧娟

根据物理课程应用性和拓展性的特征,初中物理教学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有效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探究,进而达到物理教学效果深化以及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强化的目标。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应用谈点看法。

一、以实验作为课程引入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基本没有任何物理基础知识的积累,加之物理学习存在比较大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逐渐产生消极情绪,进而失去了探究物理知识的欲望,教学效果受到影响。而正是因为物理课程的复杂性造就了物理实验过程中种种有趣的现象,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问题,可以在课程引入时借助探究实验的帮助,先将基本知识以物理实验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了解物理现象的趣味性,进而减少学生物理学习的消极情绪,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保障。例如,在讲“光现象”前,教师可以利用三棱镜等物理教学仪器展现出一条人工彩虹,让学生看到平时不能见到的光,进而作为课程引入的基本形式引出教学内容。而学生在教师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会对自制彩虹这一实验产生兴趣,进而产生了探究光的组成、为什么可以形成彩虹等学习欲望,物理教学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头,物理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二、丰富教学内容。强化物理知识的立体感

物理涉及很多无法看到的知识,虽然初中阶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对于刚刚接触物理知识的学生来说,很多物理现象无法想象出来,进而缺乏实际展示的物理课程会变得越来越枯燥,教师讲授的知识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进行记忆,以便于应对升学考试。在现阶段教材仪器不断优化的条件下,教师要对物理教学进行调整,进而借助教学仪器和物理探究实验的帮助,强化物理知识的立体感。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摩擦力虽然在日常的生活中随处存在,但学生在物理学习之前很少会意识到这种力的存在,而在学习过程中要了解这一知识时,学生又会缺乏实际感受。教师可以将小车运动实验引入课堂中,让学生在不同接触面、不同小车重量下感受小车运动的动力,进而以这种动力的差异化感受摩擦力的存在。这样,知识的立体化展示,提高了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三、明确物理知识含义,促使学生理解知识

由于应试教育的限制,加上初中物理基础性教学的需要,物理教材中的内容往往以基本定理或者物理规律为主,因此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面对基础知识很难做到有效的理解。现阶段,为了达到新课程改革下学生综合发展的要求,教师要对物理教学进行调整,改变传统的基本知识讲授或者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借助部分探究实验来逐步地改变物理教学方式,使物理教学内容得到有效拓展,进而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简单机械”时,课程往往会要求学生能够绘制简单的滑轮演示图和力的方向,而很多学生借助教材插图和讲解无法对实际的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因此在其画图时往往会画错滑轮的排布或者标错力的方向。这种情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实际的滑轮模拟仪器带入到课堂中,在讲授知识的时候,先为学生进行滑轮实验的演示,然后让学生根据教材的知识或者习题亲自去进行实验探究,感受力的方向,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能够对简单机械的知识有深入的了解,进而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会得到显著改善。

四、借助探究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物理知识应用能力

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会涉及一些实验内容,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而这些实验操作正是对学生物理知识应用的一种有效的考验,也是对学生物理知识记忆的一种强化训练方式。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好物理实验的教学契机,除了做出基本的物理实验指导以及安全规范教育外,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实验的空间,以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总结自己的所学,提升自己的知识应用能力。

总之,初中物理课程的应用性和拓展性决定了物理教学过程中探究实验的重要性,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整课程设置,将探究实验与物理教学进行结合,进而以有效的方式强化物理探究实验的应用。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物理知识引入、丰富物理课程内容、促使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等方面探究实验进行研究,进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程度和应用进行强化,从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滑轮教学效果物理
一辆滑轮车
只因是物理
我不是教物理的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