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016-11-25张兰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分力合力高中物理

张兰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的前列,创新思维不可缺少。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虽然他们的认知、价值观念等尚没有完全成熟,但他们却朝气蓬勃,思维灵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并灵活应用,这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开放的课堂引导学生参与,促进学生构建知识,引导学生去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开放课堂,鼓励学生多问,多说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不会主动提出问题,而只会按照教师所讲的去背诵、记忆,哪怕他们能在考试中获得一定的分数,也只能算是应试的机器,而算不得人才。真正的人才应该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就高中物理教学而言,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此,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课堂。要创设开放的课堂,不仅要在理念上树立学生主体意识,落实到课堂中还要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去说、去问、去发表自己的意见,真正把课堂当作探究的阵地。

首先,要注重在课堂中创造机会让学生猜想,表达自己的意见。例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让纸片和铁片由同一高度落下,然后用纸片和纸团实验,实验后引导学生猜想,物理下落过程中速度快慢可能受什么因素影响。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问: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只有重力作用时,结果会怎么样?此时学生的欲望被激发,教师演示牛顿管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从而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其次,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提问。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学,在自学过程中学生自然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自己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例如,在讲“抛体运动的规律”时,有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抛体运动有初速度、只受重力,但这在日常生活中是罕见的,因为物体在运动时肯定要受其他因素(如空气阻力)的影响。这该如何理解?在教学中结合自由落体运动给予学生启发,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

二、改革模式,夯实基础。鼓励创新

在物理教学中提倡创新,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构建基础上。就传统高中物理教学而言,太过注重知识传授,讲究应试技巧,而对学生的知识构建不太重视,故而所采用的模式也较为单调。提倡对物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就是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去经历和感受,这样才能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为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物理课堂模式进行改革,一是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中不仅要注重以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要多关心、帮助学生;二是要注重以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例如,在讲“力的合成”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说生活中力的等效替代现象,分析两个女学生提一桶水和一个大人提一桶水的受力情况,引出分力、合力、力的合成等概念,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找合力、分力?怎样记录合力、分力?怎样用图示作出合力、分力?猜想合力与分力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再组织学生展开实验,通过实验掌握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在猜想中,学生会想到合力与分力可能成平行四边形关系,如何验证?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展开实验,探究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此,以问题和实验为引导,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完成实验,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为创新奠定基础。

三、注重实践。引导学生应用,创新

虽然学生在课堂探究中获得了知识构建,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能创新。要让学生能创新,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应用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在物理教学中,必要的针对练习是不可缺少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这样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在讲“摩擦力”后,以汽车追尾视频而引出防抱死的装置,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汽车刹车时的制动力、反应时间、汽车质量等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求加速度、安全距离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针对相应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验,也可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用具进行创新改造等,让学生能学后用,用中创新。

总之,和谐而开放的课堂是创新的前提。在物理教学中,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敢说、敢问、敢想,才能打开学生的创新思路。当然,要创新,基础知识还是不可缺少的。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而引导学生参与,促进其知识构建,然后引导学生去应用,在应用中创新,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分力合力高中物理
“芪”心合力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当两分力的方向不变时,是否分力越大,合力也越大?
合力
外圆车削中的切削力分力夹角与切削参数关系分析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合力同行 创新共赢
在“合力”中呵护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