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灯下的陪伴也是,为母之道

2016-11-25吴樱花

莫愁 2016年15期
关键词:夫妻陪伴家庭

☺吴樱花

灯下的陪伴也是,为母之道

☺吴樱花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这样说过,母道的意义就是要引导孩子与他人合作,并进而引导孩子与整个社会产生联系。父教的意义就是要教导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念,并教会孩子以友善平和的方式解决问题。父母在与孩子共同生活中,要有意识形成这样的家庭格局:父母要让外界的影响力进入家庭,并以身作则教给孩子社会感和合作之道。

因为缺乏基本的做父母的常识,很多夫妻只负责物质上生养孩子,很少把教育、陪伴孩子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有的是迫不得已的社会历史原因,也有的是教育观念造成的主观原因。于是,就出现了很多父母并不像父母那样生活的家庭状况。

21世纪,留守儿童是一个令人揪心、备受关注的群体。年轻的父母去外地打工,孩子则被留在老家,由祖辈抚养和管教。于是,在留守儿童心里,父母就成了遥远城里的一种影像。他们不仅在生活中无法得到父母的照顾,在精神情感上更缺乏父母的关爱和保护。

在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中,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很多生活方式、为人处世之道等等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习得的,而留守儿童就缺少了这门课程。父母作为夫妻的家庭生活模式,父母教育孩子的管教方式,父母作为子女对长辈的伦理传承方式,在留守儿童的心里几乎都成了空白。当他们长大后成为第二代打工一族时,他们成长过程中留下的生命创伤,遇到特定的情境势必复发,这已经成为了社会的隐患。我想,这与他们的父母没有陪伴自己成长,没有成为真正意义的父母是不无关系的。

我所任教的班里有一名外来务工家庭的子女——彤彤,女孩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待人接物大方得体,任教的老师都挺喜欢她。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她小学老师那里得知,彤彤的家庭生活非常困难,母亲是文盲,而且身体不好,全靠父亲打工获得的微薄工资度日。彤彤还有一个弟弟,姐弟俩的成绩和表现都非常好,都是学校爱心基金的资助对象。我的好奇心油然而生:这是怎样的一对夫妻,在这样艰难的境况下,能把一双儿女培养得如此优秀?

开家长会那天,我特意关注彤彤的家长。爸爸没来,是彤彤妈妈来参加的。一眼就看出这是一位农村妇女,满脸的纯朴真诚。身穿家常衣着,已经陈旧了,但洗得干净整洁。家长会结束时,彤彤妈妈被我留了下来。除了沟通孩子的学习和在校表现外,我又询问了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特别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情况。

彤彤妈妈非常不好意思,脸色绯红,“我们作为父母,真的感到对不起孩子。不忍心把他们留在农村老家,带到城里又只能过这样艰苦的生活。她爸爸为了挣钱养家,整天在外打工干活,也很少管教孩子。我自己不识字,也给不了孩子学习上的帮助。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每天吃完晚饭,在孩子们做作业时,就坐在旁边做点针线活,也算是陪着他们了。”

这位农村母亲朴素的一席话令我陷入深思:每天在孩子做作业时,妈妈就坐在旁边做针线活,这样的陪伴应该不算困难的事,但对广大留守儿童来说,却是一种奢望。当然,并不是所有流动家庭的子女都成长得像彤彤这样优秀,不过能被父母带在身边,并能陪伴他们做作业,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了。

不少留守儿童往往是在老家由祖辈抚养,一直到读小学或读初中才被带到父母身边,这个时候也常常是产生问题的时期,亲子关系有些生疏。有些家庭经过时间的磨合,亲子关系能够有所好转,也有一些家庭因为不能处理好亲子关系甚至酿成悲剧。究其原因,这些父母虽然生了这个孩子,但是却没有和孩子在生活中共同经历点滴细小的亲子事件,也没体验过亲子相处时彼此给予对方的温暖和满足。缺少了这样的过程,亲子之间就缺少了感情的纽带,缺少了彼此认同的理解和接纳。作为父母,缺少了成长中对孩子的陪伴,甚至都没有产生过做父母的意识,或者说,在孩子面前,他们从没有像父母一样生活过。

目前城里人的隔代抚养问题一样相当严重。据说,某单位一对小夫妻很是为双方老人争夺孩子的抚养问题而苦恼,最后协议商定:双周日晚7:00由男方父母接回家抚养一周,单周日晚7: 00由女方父母再接回抚养一周。于是,每逢周日晚上,都有一对老人早早来到对方楼下等着接孩子。虽然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但是,不少小夫妻确实是只管生孩子不需养孩子的,要么是男方父母要么是女方父母在进行隔代抚养,年轻的父母也就乐得逍遥了。殊不知,这样的抚养方式势必导致年轻的父母不需再思考“如何像一位父母那样生存”的问题了,也将会造成长不大的两代人。

加拿大教育家范梅南说:“要想成为母亲或父亲,你得像母亲或父亲那样地生活。”无论是哪一种“替代父母”,都不能完全填补生身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该担当的责任和义务。无论老人还是年轻人都应该意识到,做父母也是生命中一门必修的课程,让爸爸妈妈们像父母一样地生活,因为这对孩子的成长,对自己的成长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

(作者系江苏省师德先进个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著有《孩子,我看着你长大》等。)

编辑朱璐zhulu83@126.com

猜你喜欢

夫妻陪伴家庭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陪伴
家庭“煮”夫
80后小夫妻
80后小夫妻
恋练有词
80后小夫妻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