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文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价值维度及实施路径①

2016-11-25

世界文学评论 2016年2期
关键词:人文文学大学

张 英

英语文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价值维度及实施路径①

张 英

内容提要:英语文学教学是大学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大学英语教学整体上暴露出重技能、轻人文的倾向,文学教学处于边缘化境地。本文旨在探讨文学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相融合的价值维度及实施路径,以期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文学教学 价值维度 实施路径

引 言

2014年《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提出,大学外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指南》同时指出,大学英语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工具性的核心是提升学生语言基本技能。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英语文学是大学英语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学教学被边缘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本文以创新大学英语课程内容与方法为出发点,重点探讨 文学教 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价值维度及实施路径,以期实现大

一、英语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相融合的价值维度

潘章仙指出:“阅读文学作品一方面可使学生的语感更加敏锐,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同时也促使学生批判性地了解文学 作品所折射出的与语言相关连的社会、文化和历史经验,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批判能力。”[1]然而长期以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多地强调英语的工具性及实用性,文学教学则处于被忽略的状态。追根溯源,导致英美文学教学被边缘化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当下盛行的功利主义思想。[2]英美文学教学在课程设置上要突破英语专业的限制,同时面向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使之成为一门大众化的大学生人文素质课程。国内已有学者关注英语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如王子春[3]、马真虎[4],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文学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有效且重要的一环。

首先,文学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相融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接触文学作品中真实地道的语言素材、不同体裁文学作品中独特的语言风格以及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广博且丰富的文化内容,能够了解英语语言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了解西方文学及文化,激发自身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其次,文学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相融合有助于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英语文学作品,主动参与文本意义的探索、分析、评价和创造过程,逐步养成敏锐的感受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自身文学鉴赏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再次,文学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相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多元文化意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存在的物质表现形式。英语文学是英语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通过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英语民族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正视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和对话,增强多元文化背景下良好的文化理解能力,是提高自身综合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英语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相融合的原则

英语文学教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以需求为导向

随着英语的不断普及,不少大学生在入学时就已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传统教学已不能满足其需要。[5]英语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相融合不失为一种大学英语课改新思路。英语文学教学应该定位在经典文本的阅读和阐释上,而不必追求英美文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也不追求文学批评的理论性,重点是让学生体验和感悟英美文学。[6]

(二)贯彻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重新调整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分配,充分释放学生的自主性和潜能,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前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搜索相关背景知识;课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课下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实现教师、文本、作者、学生之间的互动,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以创新为驱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应积极探索信息化背景下课程资源形态、课程组织方式、学习活动方式及学习评价方式的变革与创新。课程资源的选择要突破传统文学教材,兼顾经典文学作品与现当代文学作品。外语教师还须转变固有的思维模式,与翻转课堂等理念相结合,积极探索将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三、英语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相融合的实施路径

(一)构建多元化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为课程设计提供选择教学内容、方法和活动的依据,并为评价教学效果提供依据。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在于培养能够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发展与变化,既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又具有跨文化素养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7]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挑战,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必须重构。大学 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课程目标可以借鉴英语专业文学教学目的: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二)整合开放性多媒体资源

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及开发和利用是有效教学的物质保障。多媒体资源的选择要体现真实性——语言素材能够反映英语国家实际使用语言的情况;时效性——教学资源与时俱进;广泛性——语言材料不仅涵盖语言技能训练,还应涵盖文化与社会知识;适切性——对语言素材的可接受性和可理解性进行合理取舍,选择接近学习者真实水平的教学材料;综合性——语料既可以是印刷类文本、网页类超文本,也可以是纪录片或经典影片等动态文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建立集小说、诗歌、戏剧等不同文学体裁为一体的英语文学语料库,将网络资源和实体资源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三)创设生态化教学环境

张芸指出,计算机网络能够为英语文学教学提供具有声音、文字、图像,甚至不同的颜色和字体的多种模态,充分调动学生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使文学课程达到语言、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的有机整合。[8]因而,教师要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文学教学资源,创新文学授课方式及师生互动形式,实现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有机融合,相互促进,使文学课程学习成为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另外,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师生互融的心理环境,创造一个低焦虑度的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地消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困难,帮助其树立自我效能感,使得教师和学生这两大主要生态因子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四)实施多模态教学组织方式

教学组织方式是决定教学成败和效果的关键部分。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学生水平等各种变量选择和整合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各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突出,自成体系,却又紧密衔接,循序渐进。就教学方式而言,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实施任务式、研讨式、项目式等多模态教学方法,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让学生切实参与文学学习过程,将语言能力与文学素养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形成多层次、递进式大学英语教学体系。

(五)完善多维度课程评估方式

课程评估的主要内容是对学习者学习效果和能力的评估。理想的评估形式是将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终结性评估是通过试卷的方式。而形成性评估则是通过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及学生自评方式,侧重学习者的课堂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等方面,主要 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行为变化和能力发展作为参考,如课外阅读、读书报告、课堂发言等。两种评估方式的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最终达到自我建构、自我提升的目的。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参与活动时的行为发展和变化,适时地调整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结 语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将从教学模式转向教学内容,但如何改革教学内容学界似有争鸣之势。笔者认为,文学教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能够平衡目前普遍存在的偏重技能、轻视人文的现象,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提高教师人文素质是实现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保障。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拓宽自身人文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有效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注解【Notes】

①本文为201 4年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教育生态视域下大学EAP教学设计及教材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4cWXJ37)和曲阜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基于语料库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项目编号:jg050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引用作品【Works cited】

[1]潘章仙:《试论语言教学与文学教学的融合》,载《国外外语教学》2001年第4期,第36页。

[2]杨丽:《全球化与功利主义时代的中国英美文学教学现状与对策》,载《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5第3期,第84页。

[3]王子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学教学》,载《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第123—126页。

[4]马真虎:《解析英美文学赏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载《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第12期,第202—203页。

[5]何晓嘉:《致用与致知的结合——关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合文学内容的探讨》,载《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3期,第75页。

[6]范谊、芮渝萍:《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内涵与层次定位》,载《外国文学研究》 2015年第3期,第153页。

[7]胡开宝、谢丽欣:《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研究》,载《外语界》2014年第3期,第17页。

[8]张芸:《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多模态化英美文学教学探索》,载《外语电化教学》2012第2期,第66页。

English literature plays a vital role in college humanistic education. However, as a whol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s more likely to focus on developing language skills rather than teaching humanities. As a result, English literature is largely neglected.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values and strategies of the integration of English literature in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iming to achieve a balance between the instrumental and humanistic value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literature teaching values strategies

Zhang Ying is from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Qufu Normal University. Research areas: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Theory and Practice.学英语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张英,曲阜师范大学外语教学部,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Title: An Integration of English Literature an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Values and Strategies

猜你喜欢

人文文学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我们需要文学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人文社科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