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拜读《文畅望园斋文丛》卷五小札

2016-11-25王玮

辽海散文 2016年11期
关键词:艺苑絮语书稿

王玮

拜读《文畅望园斋文丛》卷五小札

王玮

在“文丛”第五卷《艺苑絮语》入集的逾百篇文章中,作者虽然对问题的认识深浅有别,但其文学观点和文学主张却是一以贯之、前后融通、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收入集中的文章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然而于今读来,绝大多数文章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失去其存世价值(包括作者自谦地认为“比较稚嫩”的几篇早期文章),即使在今后我想它们也不无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一点尤为难能可贵。究其实,皆因入集文章所具备的思想性(文畅先生非常强调作者的思想深度和作品的思想厚度)和文学性(文畅先生亦特别强调散文、文论皆应用文学的笔法来完成)使之然。所以我将《艺苑絮语》视为一部特殊的散文集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论、评论文字。

文畅先生有言:“我历来主张,写文学作品评论,不仅要对作品本身予以评断,而且还应讲出一些文学理论观点给人以启迪,不宜只就作品评论作品,应当由评作品而升发理论。”本卷“文丛”便是作者对自己主张实践性的诠释。特别是就散文创作的理论建树和散文创作的经验传播而言,字里行间皆见文畅先生所付出的心血。

另有一句题外话似乎不可不说。文畅先生在卷中有此感言:“可以肯定地说,报告文学没有治疗作用,但在病床上读着墨迹新鲜的书稿,被书稿涌来的激情所感染,确实减轻了不少病痛和苦恼。”笔者深为认同:《艺苑絮语》固然没有治疗作用,但在特定时空(小而言之在住院病房里、大而言之在躯体康复的漫长道路上)读此墨迹新鲜的书稿,被作者耕耘艺苑的执着、严谨与孜孜以求的激情所感染,确实减轻了不少伤痛和苦恼。故以此赘言向文畅先生表达钦佩与敬慕之情。

猜你喜欢

艺苑絮语书稿
顾炎武谢鼠
顾炎武谢鼠
数学说理,怎么说
金色艺苑
金色艺苑
冬包絮语
流年絮语
滇风艺苑
长安印象
小编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