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2010—2015年牦牛、藏羊主要疫病监测结果及分析

2016-11-24傅义娟王云平林元清李秀英炊文婷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兽疫衣原体口蹄疫

傅义娟,王云平,林元清,李秀英,炊文婷

(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西宁 810001)

青海省2010—2015年牦牛、藏羊主要疫病监测结果及分析

傅义娟,王云平,林元清,李秀英,炊文婷

(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西宁 810001)

为掌握青海省牦牛、藏羊主要疫病感染状况,于2010—2015年对全省40个县(市)牦牛、藏羊口蹄疫、结核病、布鲁氏菌病、衣原体、小反刍兽疫等主要疫病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口蹄疫非结构蛋白抗体有较高的阳性率,牛平均阳性率15.53%,羊平均阳性率7.81%,从免疫抗体情况来看,牦牛、藏羊平均抗体合格率均低于70%,群体保护性较差;奶牛结核病平均阳性率0.05%,近几年阳性检出率呈稳步下降趋势;布病阳性率总体上牛高于羊,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种牛(1.53%)、其他品种牛(1.12%)、奶牛(0.28%)、其他品种羊(0.18%)、种羊(0.11%);衣原体检测,牦牛平均阳性率7.91%,藏羊平均阳性率6.47%,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对小反刍兽疫的病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通过对监测结果的比较分析,对近年来牛羊疫病的防控效果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防控建议。

牦牛;藏羊;疫病监测

青海省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存栏牦牛590余万头,藏羊1 400余万只,有“世界牦牛之都、中国藏羊之府”之称。牦牛和藏羊是青海牧区群众赖以为生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为掌握全省牦牛和藏羊主要疫病的发生及流行状况,更为今后做好疫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持,作者等连续多年对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等疫病开展了采样监测工作,较全面地掌握了牦牛、藏羊主要疫病的免疫效果及病原分布情况。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样品 666 419份牦牛血清、383 920份藏羊血清和2 130份鼻腔拭子采自全省40县(市)的规模场和散养户,血清分离后冷冻保存,鼻拭子保存于专用保存液中。1.1.2 试剂 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试剂盒、3ABC-I -ELISA试剂盒、衣原体IHA试剂购自兰州兽医研究所,结核菌素和布鲁氏菌试管凝集抗原购自北京中监所,小反刍兽疫ELISA和PCR试剂盒购自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口蹄疫 免疫抗体检测采用液相阻断ELISA试验,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采用3ABC-I-ELISA试验。

1.2.2 结核病 按照GB/T18645—2002进行,采用牛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

1.2.3 布鲁氏菌病 按照GB/T18646—2002进行,筛选检测采用琥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样品再用试管凝集试验复检。

1.2.4 衣原体 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

1.2.5 小反刍兽疫 免疫抗体检测采用ELISA试验,病原学检测采用PCR试验。

1.3 抽样方法

对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选择在地理位置、饲养方式、不同品种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18个县(市),每县(市)选择2个乡(镇),每乡镇选择2个村、2个牛羊规模场、10户散养户开展“定点、定期、定量、定性”监测;结核病重点对西宁市、海东市农区的10县(市)规模场奶牛和大通种牛场的牦牛开展监测;布病主要针对不同畜种,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兼顾种畜场、规模场和散养户;衣原体抽样方式同布病;小反刍兽疫主要针对调运羊只进行免疫抗体检测,同时针对靠近西藏、甘肃等边境县(市)的羊群采集鼻拭子进行病原学监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口蹄疫

从表1可看出,18个定点县(市)牦牛和藏羊口蹄疫非结构蛋白抗体均有较高的阳性率,牛平均阳性率15.53%,羊平均阳性率7.81%,但对阳性牛羊O-P液抽检做RT-PCR试验结果又全为阴性,关于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是否与多次免疫、疫苗生产工艺或是畜体内存在隐性感染等有关需进一步进行验证。从免疫抗体情况来看,牦牛、藏羊平均抗体合格率均低于70%,群体保护性较差,在个别地区存在疫情隐患,需要进一步做好免疫工作,确保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提高群体保护率。

表1 2010—2015年口蹄疫检测结果

2.2 牛结核病

由表2可知,对种畜场的牦牛未检出阳性;农区10县(市)奶牛阳性检出率近几年呈稳步下降趋势,2013年、2014年连续2年未检出阳性,但2015年阳性率突然攀高,主要原因是2015年对农区的奶牛实施了“出户入园”工程,结核阳性牛主要出现在散养户饲养的奶牛中,追溯调查发现,有部分奶牛是从省外引进的,引进时未进行检疫,另外,散养户之间奶牛串换较多,易引起本病的感染传播。

2.3 布鲁氏菌病

表3监测结果表明,青海省牛布病阳性率总体高于羊,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种牛、其他品种牛、奶牛、其他品种羊、种羊。

表2 2010—2015年牛结核病检测结果

表3 2010—2015年布鲁氏菌病检测结果

近几年羊布病阳性率逐年下降,而奶牛和种畜场种牛布病阳性率呈持续上升趋势,究其原因,一是种牛和奶牛价值较高,种牛没有扑杀补助费,奶牛虽有一定的扑杀补助,但标准极低,故扑杀淘汰处理种牛、奶牛难度较大,造成阳性牛持续存在;二是奶牛的阳性中不排除个别奶牛场私自注射疫苗或从外县引进免疫牛而造成假阳性牛的存在;三是个别出现布病流产的场户,未及时对流产物及污染的圈舍等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无害化处理,成为持续污染源。而羊由于饲养周期短,出栏快,布病阳性率远低于牛的。

2.4 衣原体

表4监测结果表明,近几年全省牛羊衣原体感染总体呈上升趋势,个别地区监测发现有衣原体与布鲁氏菌病混合感染现象,加剧了孕畜的流产和死胎现象。

表4 2010—2015年衣原体检测结果

2.5 小反刍兽疫

2014年4—5月份,在全国20多省份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后,青海省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对全省40县(市、场)的所有羊群进行了紧急免疫注射,同时进行了疫情紧急排查和采样监测工作。表5监测结果表明,小反刍兽疫病原学检测全部为阴性,羊只免疫抗体均合格,临床未发生小反刍兽疫病例,有力保障了青海省养羊业的稳定发展。

表5 2014—2015年小反刍兽疫检测结果

3 防控建议

(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检测出的布病、结核病阳性奶牛应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但因扑杀补助费远低于市场价,畜主抵触情绪大,私自将阳性牛转移或低价转卖,阳性牛扑杀淘汰不彻底,造成隐患持续存在。建议多方筹措资金,提高扑杀补助标准,并在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督下,及时扑杀处理阳性畜,早日净化养殖环境。

(2)个别场户未经许可,私自注射布病疫苗,免疫畜的流动调运以及检疫监管不力,严重干扰了布病的正常监测净化工作。建议对已免奶牛认真做好耳标佩戴和档案建立工作,同时加强流通监管,避免免疫畜干扰正常监测工作。

(3)近几年衣原体感染呈上升趋势,危害较大,应尽早应用流行株开展疫苗研制工作,在衣原体流行严重地区开展免疫预防。

S851.33

A

2095-3887(2016)05-0055-03

10.3969/j.issn.2095-3887.2016.05.015

2016-07-20

傅义娟(1970-),女,高级兽医师,硕士。

猜你喜欢

兽疫衣原体口蹄疫
国内外动物流产衣原体流行情况分析
牛口蹄疫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猪注射口蹄疫疫苗 出现应激反应咋办
衣原体感染可能导致卵巢癌
北票市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刍议小反刍兽疫的综合防控
新发衣原体研究进展
口蹄疫
一例小反刍兽疫的防治
棘阿米巴副衣原体病原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