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评创新求变的《碟中谍5》

2016-11-23李小兰

电影评介 2016年19期
关键词:碟中谍克鲁斯亨特

李小兰

简评创新求变的《碟中谍5》

李小兰

《碟中谍》系列至今已横跨近20个年头,依靠紧张刺激的场面和丰富出色的娱乐元素备受观众青睐。《碟中谍》系列电影的表现一直呈上升趋势,《碟中谍5》的势头更是非比寻常。与稍晚面世的《哈利波特》《魔戒》等著名系列电影主要讲述神话魔幻故事不同,《碟中谍》系列电影侧重讲述似乎就发生在现实人类社会中特别惊险的故事,因此,其创作风格特色与著名的特工系列电影《007》比较接近。在这一点上来说,《碟中谍》系列特工电影的创作,不像《哈利波特》《魔戒》那些系列电影那样特别需要依赖电影科技,而是更需要在故事结构、情节场景、人物关系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创新,不然就很难通过观众的认同来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一、 无法预知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碟中谍5:神秘国度》由派拉蒙影业公司出品,1905影业与阿里影业参与投资,克里斯托夫·迈考利执导,汤姆·克鲁斯、杰瑞米·雷纳、丽贝卡·弗格森、西蒙·佩吉等联合主演。如果说这个重量级的创作团队确实是影片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碟中谍》一以贯之的品牌及其创新发展特色,应该是更为重要的成功因素。

简单回顾一下历史可以知道,在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的情况下,《碟中谍1》于1996年横空出世。作为特工电影,它的面世,首先必须面对积淀深厚而影响很大的《007》。如果没有相关创作团队的呕心沥血,《碟中谍》系列特工电影难以在大片林立、群雄逐鹿的20年之内非常成功地拍到第5部。换句话说,如果不是《碟中谍》系列特工电影在创作过程中很好地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创作成功,即成功地打造了一块煜煜生辉的金字招牌,它就难以持续获得很好的票房成功。当然,这对于它的第5部作品而言,难度是更大的。

《碟中谍5:神秘国度》,不仅继续具有“动作中的动作”的特色,而且特别具有讲述“间谍中的间谍”故事的成功。其中,无法预知故事情节发展的引人入胜,对于这部影片而言,是特别有吸引力的,或者说这部影片在这方面的影响力也更为强大。以影片故事主干内容来看,它主要讲述汤姆·克鲁斯饰演的优秀特工伊桑·亨特,在执行一次重大任务的时候,更为强烈而真切地遭遇到一个名为“辛迪加”组织的神秘国度的追杀。在追杀与反追杀、侦探与反侦探、情报与反情报、考验与反考验等一系列斗智斗勇过程中,亨特与同伴及其同情者最终获得了近乎不可能的胜利,在为自己未来生活获得身份认可的基础上,为国计民生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比如说,影片中有一位特别忠于职守的特工,突然不被自己的组织(乃至国家)所信任了,甚至反过来遭受多方势力的合力追杀,这种故事设局在《007》系列电影中就已经几乎被运用到了极致。但是,《碟中谍5:神秘国度》的故事设局,还是能让人感受到花样翻新而大开眼界。该片除了制作团队对剧情缜密的设计,动作场面的火爆多样之外,在以往的经典戏码轮番上演之后,给人感受最为强烈而关键的,还是要数其中人物关系的复杂多变,由此带出明里暗里几条扣人心弦而又沁人心脾的支线,让作为比较晚出的系列电影容易落入俗套的续集没有给人感觉到沉闷的不足,而是依然能够充分感受到许多新的亮点。因此,该片在北美上映后就获得了媒体和观众的一致认可,以后又获得更为广泛的媒体评论和票房口碑的认可,进一步充分展现并提升了《碟中谍》系列特工电影在当下电影市场中所保持的良好票房号召力。

二、 多种精彩场景设计吸引眼球

在上一部《碟中谍》电影中,IMF拥有的高科技无疑是最大的亮点,但是在《碟中谍5》里,导演并没有套用上一部的成功经验,科技成分在这部电影里被淡化,把关注点放在了多种精彩场景设计的吸引眼球方面。

影片一如既往地具有天马行空般的自如,一会儿在维也纳,一会儿又到了卡萨布兰卡,一会儿在空中,一会儿在地下,一会儿在美国国会,一会儿又在非洲乡间,等等。说到多种新颖精彩场景设计的吸引眼球,一般观众首先会想到的是影片开始不久就令人惊诧出现了汤姆·克鲁斯徒手扒住已经起飞的飞机舱门的惊险场面。众所周知,汤姆·克鲁斯是《碟中谍》系列电影中的核心人物,特工伊桑·亨特已经成为汤姆·克鲁斯演艺生涯中难以超越的招牌形象。中国广大观众对于该系列电影的喜爱,在很大程度上也源于汤姆·克鲁斯饰演人物形象的影响力,或者说主要因为欣赏他饰演特工人物方面的独特成功。因此,在《碟中谍5》中,53岁的汤姆·克鲁斯依然坚持不用替身,亲自上阵实拍影片中最惊险的徒手扒住已经起飞的飞机舱门的惊险场面,确实创造了这个系列电影的一个新高度。但是,整个影片显然无法单单凭借这一点就能收获如此多的观影好评,其中多种新颖精彩场景设计的吸引眼球,确实不可小觑。

将一个重要的故事段落放在歌剧院里进行,在电影史上不乏精彩的范例,比如《公民凯恩》《虎口脱险》和《美丽人生》等。但是,它们都不如《碟中谍5:神秘国度》那样能够充分地利用硕大歌剧院及其豪华布景装置所构成的复杂空间,并且以此来很好地讲述一个与舞台表演同样密切相关的连环暗杀情节,外加一个十分重要的追寻破案线索及其意外发现。不管是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歌剧院,还是搭建了一个特别的歌剧院,都离不开创作者在精心设计故事场景方面的努力。不然的话,这影片故事的节外生枝,情节的多重复合,氛围的扑朔迷离,动作的激励紧张,场面的流转多变等等,都难以得到很好的叙述与展现。比较难能可贵的是,影片在这一场戏中,将音乐律动和镜头艺术进行了很好的统一。在这个举世闻名的音乐殿堂里,观众们既享受了歌剧艺术带来的审美愉悦,又感受了一出精心策划的特别暗杀。在另外一个层面,实现了艺术性和商业性的有机结合。与此相关的是,本次影片的配乐,围绕着经典的旋律,原声做了多种变奏和混音。大量背景配乐由管弦乐完成,让整片的气氛更加深沉,格局也更加宏大。在经典的场景重现时,汤姆·克鲁斯帅气登场,必然是原版重放。而遇到一些动作和剧情小高潮时,耳边会浮现节奏紧张重新编曲的经典旋律,在大气氛不变的情形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所有这些,都使得影片的场景氛围既联系过去,又具有新意,体现了系列电影在多方面应该具有的承上启下。

巨大而独特的发电厂冷却循环水设施,是《碟中谍5:神秘国度》关键情节片段的又一个场景设计。这个场景设计在空间上来说,没有歌剧院那样复杂,当然情节内容也不是特别复杂,但是由于环境的独特和人物在其中活动时间的相当有限,使得其中的表演和情节推进特别扣人心弦。这个场景设计的功能,主要在于强化情节的紧张气氛和制造较大的故事悬念。与此完全不同的是,影片结尾阶段利用维修地下管道设施入口设计的场景。一开始,那个场景设计给人的感觉简直就是绝望——因为受伤的亨特掉在一个窄小的空间里——几乎是死定了。但是,接下来的镜头画面情景,则不断给人以轻快的喜剧感——恐怖组织“辛迪加”头目落入了一个由防弹玻璃做成的柜子里。接下来,由于玻璃柜子里升腾起烟雾的情景,使人想起了影片开头的一幕,于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喻义很快出现在很多观众的脑海中,具有社会教育意义的审美感受油然而生……

三、 复杂人物关系及内心世界发人深思

明星对于电影的影响力勿庸置疑,因此明星制一直是好莱坞电影致胜的重要法宝。《碟中谍5:神秘国度》的明星阵容,尤其是汤姆·克鲁斯扮演伊森·亨特的品牌效应非常突出。但是,这部影片在依赖明星的同时,也在塑造具有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不同形象、不同角色、不同内心的各种人物方面下足了功夫,并且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就本来意义而言,所有特工一般都各为其主,而他们的所谓主人,又一般都是国家,因此,优秀特工对本职工作的忠诚度,往往与对国家的忠诚度联系在一起。在这方面,《碟中谍5:神秘国度》也不例外,但是又有所不同。比如伊尔莎,评论者大多特别关注她的美丽,以及影片对于她身体的商业利用——就像为了吸引中国观众而让张静初在其中饰演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其实,她确实有英格丽·褒曼一样的高贵美丽,而且毫不逊色于007女郎的智勇双全和身手不凡,关键是她看似英国的特工,其实身份模糊,由此带来内心的挣扎和行为的特殊。在痛彻心扉的亲身经历中,她强烈地感受到代表英国政府的特工部门,其实“根本就不在乎你的死活”。在影片结尾的关键情节片段,她心里很清楚,并直言不讳地对亨特说:“我已经救过你两次了,不可能救你第三次。”于是向亨特提出就此远走高飞,远离特工生涯。她变得十分厌烦特工生涯,不再关注特工惩恶扬善的崇高职责,是因为在她看来,像莱恩那样成为恐怖分子的特工败类,“一个倒下来,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尤其是她亲历被出卖而逼迫进入更加危险境地的感受,使得她有时真的难以很好掌控自己。所以她的行为,被深谙特工之道的勃兰特也居然认为她是“耍了我们”的人,只有对她更为了解的亨特,才为她努力辩解,并对她的真实内心抱有比较好的理解与信任。

尽管是以动作见长的影片,《碟中谍5:神秘国度》还是努力通过心理刻画来塑造比较真切可信的人物。带上艾德利面具的亨特,不仅为了破译密码而“绑架首相”,同样重要的是要让英国首相当着美国中情局长的面,讲述那个事实上非常可怕的“辛迪加”神秘国度的切实存在。在那个相关片段中,看似几乎没有心理内容可言,但是过后一想,亨特的相关安排可谓非常用心,实属一举而多得。此外,当莱恩一身黑衣走近被束缚双手的班吉的时候,作为历练很多的班吉,还是表现出一丝害怕的神情,就像他被绑上定时炸弹时见到亨特的时候那样。更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辛迪加”组织头目莱恩关于自己行为的解释:“我们杀戮是为了变革。”同时强调,“谁更像反派人物”,其实是说不清楚的,因为谁都有“运气用光的时候”。作为冷面反派人物,他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几乎是毫无表情的。而这几乎毫无表情的表情,就是他真实内心的一种很好表达。在这个意义上说,无表情表演,也是传达内心世界的一种很好方式。它至少让观众更好地认识了这样的人以及他们不同寻常的内心世界。

四、 叙事节奏扣人心弦

《碟中谍》系列电影是派拉蒙公司近阶段的当家招牌之一。该系列电影自1996年问世以来,一直很受影迷追捧。耐人寻味的是,该系列电影的经典程度,在很多程度上与影片每次拍摄都更换不同风格导演的做法也密切相关。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既可以避免同一导演创作很容易带来的审美疲劳,努力在吸引既定粉丝的同时,最大限度吸引并满足各类不同口味的观众,成为这个系列电影能够比较长寿的重要秘诀之一。这种在系列电影中追求风格有连贯性和创作有新面孔的做法,与《碟中谍5:神秘国度》叙事节奏跌宕起伏的扣人心弦交相辉映。

回味《碟中谍5:神秘国度》,影片大量运用多组匹配剪辑和段落相对的平行剪辑来刻画不同空间却共同影响同一事件的手法,干净利落地表达出了情节与段落之间的连贯性,各种惊险刺激的场面轮番上,让人应接不暇,富有视觉冲击力。但是,正如所有动作片都不可能像摩托车一直毫无休止地、风驰电掣地穿行于繁忙公路那样,叙事的张驰有度且方法多样,也是这部影片大获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说影片中关于怎样才能顺利进入发电厂地下冷却水池和接近那台特别电脑的研究分析,在影片叙事节奏上来看是相对舒展的,那么,由于那其实是对即将开始行动的某种预演,因此其实也在为那个行动积累悬念动能——即为亨特在水池中行动受阻悬念的加强贡献了力量。

按照常理来说,“绑架首相”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一般应该伴随有更多的动作戏。但是影片却是几乎以喜剧的方式来完成了这个段落,使得它在整体节奏比较紧张的影片中,成为一个调控节奏的有效段落,同时其内容也不无一定现实讽喻意义,令人在感受特工电影痛快淋漓的同时,也享受值得回味的社会意义。

李小兰,女,江苏泰州人,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苏州大学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短期访问学者。

猜你喜欢

碟中谍克鲁斯亨特
《埃德加·亨特利》中的边疆家园与哥特暴力叙事
“当保安的时候我也没想到能执导《碟中谍》”
碟中谍6:全面瓦解
《碟中谍6》口碑创纪录
不怕你惦记
汤姆·克鲁斯
《碟中谍5:神秘国度》“老汤”熬出新味道
高楼上的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