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2016-11-22李志平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5期
关键词:课堂结构创设情境

李志平

【摘要】本文从初中数学的实际教学出发,从优化课堂结构、善于创设情境、巧妙运用错误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课堂结构 创设情境 运用错误 注重方法

从事初中数学很多年,积极投身数学课堂改革实践,如今,细数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感触颇多,下面是我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

1.优化课堂结构。有的教师认为初中数学比较枯燥,一般只采用全班教学,不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这样学生丧失了积极参与的过程,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建构。教师可以把个人自学、小组助学、全班教学引进数学课堂教学,使学生的知识构建得以顺利进行。 个人自学是学生在教师的点拔、启发下,带有目标倾向意识的积极自主学习。通过认真阅读课本、对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和教师提出的问题,逐个尝试探索解决,成为一个主动的知识探索者,自己尝试去组织知识体系。小组助学是在个人自学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交流、讨论、帮教、解决中下生的发展问题,使全班同学的最近发展水平尽可能处于同一水平,便于教师全班教学。对小组学习要求做到:小组能解决的问题尽可能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提交教师,教师在个人自学、小组助学活动中起组织、辅导、巡视、发现问题等作用,为全班教学作好充分准备。 全班教学是教师针对全班同学存在的共性问题、疑难问题、核心知识进行高屋建瓴的点拔、精讲,讲解决疑难的办法,讲知识结构,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讲教学思想方法等。教学实践表明,按个人自学、小组助学、全班教学进行,学生主体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数学认知结构逐步建立。

2.善于创设情境。《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等数学活动。情境是一种激发人的感情天性的境界,对学生的学习来讲,情境是一块跳板,学生要在这儿飞跃。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现实且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促使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让间接经验的学习有直接的生活经验作支撑,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例如学习相似三角形有关知识时,可以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测量出学校旗杆的高度,要求画出示意图,简单说明测量原理。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后,在纸上总结出示意图,构造相似三角形,量得竹竿及其影子、旗杆的影子长度,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得到旗杆的高度。这样趁机让他们走出教室,分小组实际操作,所得数据有误差,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结果,但是有很多意外的收获。接触知识的实际应用,表现出对数学与相关生活的理解,体现知识的积累性与交错性,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无形中提升学生的能力。

3. 巧妙运用错误。在课堂教学中常出现一种现象:一些同学在解题过程中出错,别人说他错了,他就认为自己是对的,经过不断的实践后,他才会知错改错。对于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要着急解释,讲结果,而要把错误抛给学生,将错就错,把学生的错误作为宝贵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辨别错误,给学生一些研究争论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让学生在争论中分析、反驳,在争论中明理,在争论中内化知识。例如在解方程的根时,得出两个根(其中有一个增根),学生压根就没有进行增根的检验,直接写上两个根。面对错误教师不要直接强调需要检验。可以引导学生:分式方程为何要检验?如何进行增根的检验?学生会答:分式方程在解的过程中会产生不适合方程的增根. 根据产生增根的原因,只要看求出的根是否会使原方程分式分母为零,即可判定 是否为增根.经过引导,原因明确了、意义明白了、方法找到了,相信这样,学生很难忽略检验。实际教学中,很少有教师会费大量的时间和篇幅来讲解检验的根源,而是把检验具体如何操作、如何书写作为重点,更有甚者强调:检验是分式方程的必要步骤,不写是要扣分的.基于此,检验便成了一种形式与摆设,看来学生的“忽略”大有原因!此外,教师不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剥夺了学生对知识形成的体验,急功近利也许会传达给学生一个信息:来龙去脉无关紧要,而结果最为重要,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养成不会思考只会套用现成的模式做题的习惯.

4.注重教学方法。一是加强学生归纳思维能力的训练。归纳是对某一事物若干个体进行研究,发现主次之间的共性,然后由此猜想这类事物的主体也具有这种性质的思维方法。初中有关运算法则的引出几乎全部使用了一般归纳法。如对有理数的加减法等运算法则,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研究,函数图象的性质的研究,三角形内角和,四边形的内角和多边形的内角和等都可使用归纳法。在《圆》这块内容中,对部分定理的证明使用了完全归纳法。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经常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或解题步骤及知识结构进行总结与归纳。 二是强化转化方法。是指由未知到已知,由难到易,由复杂到简单的转化。例如:在“有理数的减法”的教学时,学生一时不适应,感觉难度很大。老师在处理时一律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学生容易掌握,并渐渐对有理数的减法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思维。在解分式方程时转化为整式方程,对几何中出现的复杂图形,尽量引导学生向简单图形、基本图形转化,这样难度就大大降低,其中的规律也较容易体现。

5.重视课堂小结。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听到课堂小结就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这样的话,形成了千人一面的课堂小结模式,老师将课堂小结的形式单一化,学生产生听觉疲劳。数学课堂小结不应该只是简单地重述一下本堂课的主要内容,而是学生极好的一种自我反思的机会。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因此,小结应围绕学生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而展开。一是课堂小结要简明易懂。在设计中,应抓住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做到少而精,简明扼要、语言精炼,但不要使课堂小结成为过场戏。二是课堂小结要有引导性。在小结时,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小结或通过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多加思考,激发学生探新的愿望,把课堂小结作为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发展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课堂小结要有针对性。凡是学生难记、难理解、难掌握及容易出错的地方,都应阐明。可通过图示或表格的方式,将新学的数学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课堂小结是教师和学生对一节课的高度梳理和概括的重要环节,是发现后继问题,是前后知识纵横联系的必要阶段,它能把学生学到的零散知识进行数学建构,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系统中去。因此,数学教师要重视数学课堂小结,适当关注课堂小结中的人文性、生活性,让课堂总结精彩起来。

猜你喜欢

课堂结构创设情境
体育课堂如何进行教学改革
重建小学低段数学情境教学课堂结构的分析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