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雏鹰农牧:开启精准扶贫新模式

2016-11-22徐艳梅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雏鹰生猪农户

徐艳梅

8月29日~30日,由平安银行现代农业金融事业部主办的金橙·平安农业俱乐部2016年峰会暨现代农业生态金融高峰论坛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举办。包括雏鹰农牧集团、双汇集团、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牧原股份等在内的国内100余家农业龙头企业到场。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副秘书长李现州,平安银行董事长孙建一,雏鹰农牧集团董事长侯建芳、副总裁杨桂红等参加会议。侯建芳代表雏鹰农牧集团(以下简称雏鹰农牧)联合平安银行与河南滑县、内蒙古乌兰察布察右后旗、吉林洮南等三地政府签订了扶贫合作战略协议。

据了解,近年来,雏鹰农牧从产业扶贫和人口扶贫的角度出发,不断摸索和实践,设计出适合当前形势和自身发展的“雏鹰模式”,开创了一条企业、农户、代理商、经销商共同发展、共享成果的特色发展之路,带动周边近20万农民脱贫致富。

再掀扶贫高潮

峰会上,雏鹰农牧联合平安银行与河南滑县、内蒙古乌兰察布察右后旗、吉林洮南开展了扶贫合作战略协议。根据协议规定,双方共同倡议农业生产回归服务农民、富裕农民的本质,发展农业生产与扶贫相结合,服务农业现代化与地区扶贫工作,真正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雏鹰农牧已经在河南滑县、内蒙古乌兰察布察右后旗、吉林洮南投建了不同规模的生猪饲养产业化基地项目。与平安银行的联合,将在稳步推进三地的项目进度的同时,尽快帮助当地农民实现脱贫致富梦。”侯建芳表示。

其实,与河南滑县等三地开展扶贫合作,只是雏鹰农牧扶贫工作的其中一环。根植于乡土中的雏鹰农牧,是一家在艰难挫折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它一直把“带领更多的农民兄弟脱贫致富”作为企业发展的责任和使命,坚持走以产业扶贫、人口扶贫为核心的精准化帮扶路径,把对贫困地区农民的深厚感情落实在项目建设中。

“雏鹰农牧不仅在扶贫工作投入的资源和力度上较同类企业更加突出,在扶贫的策略和手段上也在不断探索求新,更加重视对扶贫地域的遴选、对象的调研,讲求扶贫效果的分析与追踪。”侯建芳说。

通过“雏鹰模式”的不断复制,雏鹰农牧在河南新郑、开封尉氏、许昌襄城、新乡卫辉、豫西三门峡、西藏林芝等地投建生猪饲养产业化基地项目。“我们的基地项目大多选址在地方偏远且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山区及乡村。此举极大促进了当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帮助村民快速脱贫致富。而此次联合平安银行与河南滑县等三地开展扶贫合作,将在集团内再度掀起扶贫高潮。”侯建芳强调道。

以“独乐乐”撬动“众乐乐”

7月8日,雏鹰农牧与其他5家涉农单位或企业一起向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应举镇东大村捐助150万元,帮助提高经济贫困村东大村的“造血”能力,助力东大村早日“脱贫摘帽”。

雏鹰农牧副董事长侯五群是国家扶贫开发协会荣誉副会长,他多次在全国各地的扶贫开发会议上强调:“扶贫一定要想法子、找路子,单凭提供资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将输血变为造血,从模式上给予扶持,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怎样在2020年如期让困难群众摆脱贫困,需要社会各界凝聚合力,共同推进。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企业的力量。

从养鸡起家发展到市值百亿的上市公司,一路走来创业的艰辛,使得侯五群对农民创业的不易心有戚戚。“农民没有技术,没有资金,对市场的把控能力比较低,这是劣势。但是农民有土地,不怕苦,这是优势。”侯五群说,“我们把需要的生产资料都配套好,农民只需要专心饲养。”在产业带动方面,多年来与公司合作农户达5万余户,人均增收5万余元,带动周边近20万农村人口脱贫致富,成为惠农利民的标杆。

“与农民一起成长,这是一种社会责任。”侯五群说,“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让更多的小家都和乐幸福,才能体现大家庭的温暖;只有家庭这个社会小细胞安定了,才会有整个社会的和谐。我觉得习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就是为了让千千万万的小家幸福起来。”

产业体制实现人口精准扶贫

作为一家农牧企业,可以说雏鹰农牧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农民企业的发展史。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离不开农民兄弟的支持。同样,企业对于贫困地区的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带领更多的农民兄弟脱贫致富成为企业发展的责任和使命。

1988年,侯建芳用200元养鸡起家。2004年,雏鹰农牧引进第一批纯种猪杜洛克和长白,开始规模化养猪,饲养重心逐渐由养鸡向养猪转移。2006年,“雏鹰模式”日趋完善,并逐渐发展为标准化饲养多方共赢的成熟模式。2010年9月15日,雏鹰农牧在深圳证交所成功上市,正式登陆A股市场,被誉为“中国养猪第一股”。上市后的雏鹰农牧,插上了资本运作的羽翼而快速发展,迈出了以生猪饲养为核心,打造全产业链的步伐。

2012年9月,雏鹰农牧旗下首个终端产品品牌雏牧香上市,雏鹰农牧基本实现了从原料收储、饲料生产、良种繁育、生猪饲养、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终端销售、线上业务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的贯通,确立了以生猪饲养为核心,包括粮食贸易、互联网在内的三大发展战略。在饲料、饲养、屠宰等环节,不管是合作饲养的农户,还是在饲料、屠宰加工等环节的技术工人,雏鹰农牧都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帮助其提升专业技能,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雏鹰农牧在以生猪饲养为主业,延伸完善上下游产业链的同时,辐射带动了周边建筑、运输、超市、肥料等10多个行业,惠及更多贫困户。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雏鹰农牧为贫困地区创造了更多的致富之路,有效地改变了当地农村的贫困面貌。

输血变造血 模式扶贫是根本

企业要有针对性地对贫困地区进行产业扶贫,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才是治本之策。对此,雏鹰农牧高层认识是一致的。

让农民脱贫致富一定要找到症结,认真分析农民的优势和劣势,以规避劣势,发挥优势。怎样将农民有土地、有劳力、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优势和农民群众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的情况充分结合起来,是雏鹰农牧发展过程中一直探索的问题。

20多年来,雏鹰农牧始终秉承“创新为魂、富民为本、扎根农村、艰苦奋斗”的经营理念,从产业扶贫和人口扶贫的角度出发不断摸索和实践,设计出适合当前形势和自身发展的“雏鹰模式”,开创了一条企业、农户、代理商、经销商共同发展、共享成果的特色发展之路,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破解“三农”问题提供了一把“金钥匙”。

不同于传统的“公司+基地+农户”和工厂化饲养模式,“雏鹰模式”将各种饲养模式的优势加以组合和创新。其核心是“人人做老板,人人有利益,人人有责任”。饲养方式上,实行“饲养生产分阶段、流程化,分散饲养、统一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规模饲养企业的防疫瓶颈问题,从各个层面提升了饲养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有效保障了食品安全,为贫困农户提供了一个专业化的合作平台。合作方式上,雏鹰农牧推行“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理念,利用资金、技术、品牌优势,在不同阶段通过不同的核算方式与农户合作,从头至尾建立了一套让农户为自己干的制度。近年来,与雏鹰农牧合作的农户达5万余户,带动周边近20万农村人口脱贫致富。同时,雏鹰农牧为农户设置2万元的保底利润,将农户纳入企业自身的保障体系之中,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了农户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提高了饲养效率。

近年来,雏鹰农牧的业主、农户等相关合作方经济实力逐步增强。伴随着饲养规模、知名度的提升,并为了满足相关合作方积极参与集团业务的意愿,雏鹰农牧对原雏鹰模式进行全面优化升级,从而调动了合作方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农户年收益提升至15万元,助其快速进入小康生活。

通过“雏鹰模式”的不断复制,雏鹰农牧极大促进了当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同时,为实现生猪饲养发展战略,雏鹰农牧在贫困地区大力开展项目投资调研,目前已对兰考等贫困县进行项目调研,下一步将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推进生猪饲养项目建设,充分调动当地农民合作积极性,以求更直接带动兰考等贫困县区村民发家致富。

“雏鹰模式”卢氏扶贫项目结硕果

所有投建的生猪饲养产业化基地项目中,河南三门峡雏鹰黑猪饲养项目的扶贫效果特值一书。早在2011年1月,雏鹰农牧与三门峡市政府签订了雏鹰黑猪饲养产业化项目合作意向书,计划投资40亿元,占地40万亩,以建设年出栏100万头雏鹰黑猪饲养产业化项目为核心。项目涉及陕县渑池县卢氏县3个县17个乡镇107个行政村。卢氏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在生态饲养项目中受益颇多。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顺畅对于三门峡山区的人来说十分迫切,这里的村子大多被大山所阻隔,村民之间交通不便,也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卢氏山区,在雏鹰农牧入驻之前,整个山坡光秃秃一片,满眼看去都是荒草,而且道路也十分难行。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完全靠天吃饭,如果遇到灾荒,几乎全年颗粒无收。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挣钱,当地经济十分落后。

要在卢氏县山坡上建设生态饲养区,最先要做的就是打通道路,接通水电,丈量土地。道路修通之后,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由于生产建设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很多原来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纷纷返乡就业。当地农民通过与雏鹰农牧合作生态饲养日渐富裕起来。第一批与公司合作养猪的农户,短短4年挣了20余万元,家里这几年也添置了彩电、冰箱、空调等,有的还买了小轿车,不仅摆脱了贫困,而且日子越来越红火。雏鹰农牧的生态饲养项目成功带动了贫困山区的村民发家致富。

随着雏鹰农牧饲养模式的逐步推广,饲养规模持续扩大,雏鹰农牧力争未来3~5年,实现年出栏1000万头的目标,同时将惠及越来越多的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猜你喜欢

雏鹰生猪农户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研究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雏鹰的重要一天
雏鹰的重要一天
农户的社会资本对农户民间借贷的影响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
树枝和雏鹰
全国4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
2016年2月生猪市场行情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