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炼化工程承包企业“走出去”现状与对策

2016-11-22焦晓娟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18期
关键词:炼化走出去工程

◎焦晓娟

我国炼化工程承包企业“走出去”现状与对策

◎焦晓娟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际炼化工程承包市场发展现状,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和策略。

2015年8月,美国《工程新闻实录》(ENR, Engineering News-Record)“国际工程承包商250强”(The Top 250 International Contractors)榜单揭晓。2014年,250家承包商在海外市场实现收入5215.5亿美元,比上一年度5439.7亿美元下降了4.1%。与这一情况截然不同的是,2015年共有65家中国企业上榜,比上一年增加3家,海外市场收入总计突破900亿美元,增幅达到两位数,这表明了中国工程承包企业“走出去”成果显著。以炼化工程企业为例,从2012~2015年排名(表1))可以看出,三家企业国际收入稳中有升,其中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业绩突出,排名上升较快。

国际炼化工程承包市场现状

近几年,国际油价大幅下挫,能源需求萎缩,产能持续过剩,市场低迷,全球炼油化工行业进入不景气周期。据美国《油气杂志》统计,2014年全球炼油总产能稍低于44亿吨/年,2015年预计新增炼油能力7875万吨/年,新增能力主要来自中东、中国和拉美,但全球炼油厂的开工率将降至约80%。这些均导致很多大型炼油项目投资放缓、推迟或暂时搁置,本行业整个市场前景充满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如:在沙特阿拉伯,沙比克原油转化工项目投资计划暂时被无限期推迟,阿美Ras Tanura芳烃项目的取消;阿曼Duqm炼油厂股东投资规划存在变数;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新建炼油厂的取消等。

“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其在对外合作中的角色从单一的贸易大国向投资大国转变。与以往相比,中国已拥有一定的外汇储备和境外投资能力。尽管全球炼油行业低迷,但中国政府近期推动的“一带一路”战略给中方企业带来了全新的海外市场机会。亚洲基础设计投资银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组建运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炼油化工项目的上马提供了资金支持的机会,同时,口行、国开行、商业银行也积极响应该战略,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策略。如:中国与白俄罗斯签署70美元的贷款协议;国开行与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签署60亿人民币的信用额度协议;斯里兰卡属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该国炼油厂升级改造项目得到中国政府资金融资的可能性很大;中东海湾地区需融资的阿曼Duqm炼油厂项目也将受益于“一带一路”战略,等等。

尽管“一带一路”战略蕴含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其推动落地和执行仍将面临各方面挑战。“一带一路”战略跨越区域广阔,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均,宗教文化差异显著,法律体系差别大。我们清楚的看到,部分国家安全局势令人担忧,区域风险较高,不宜迅速进入该地区开展项目。比如:巴基斯坦一些省份安全形势不断恶化;也门政局及公共安全持续动荡;东非恐怖活动猖獗,等等。在推进和实施项目过程中,如何做好风险评估和控制,有效规避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风险,是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重大考验。

我国炼化工程承包企业“走出去”存在的问题

我国炼化工程承包企业在踏入国际市场后,通过对沙特、阿联酋、叙利亚、哈萨克斯坦、美国、委内瑞拉等国工程项目的执行,积累了一定的海外项目经验,在国际承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但与发达国家承包商相比仍存在明显的不足:

国际业务能力不足,导致项目承揽难度大。一是国际工程项目设计执行能力有待提高。由于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体制下的设计管理方式,使得设计团队已经形成熟悉中国规范、习惯于自己说了算、质量终身负责制、注重设计专业本身而忽略了专业间协调一致的重要性、淡化了设计对EPC项目费用控制的责任等。一旦走到国际市场,改变了规则,需要重新学习标准规范,设计要经过业主、PMC或者第三方审核,EPC费用固定而要求设计真正做到限额设计,做到整体EPC项目费用最优化,我们的设计团队还不能够适应,给项目执行带来诸多风险。

二是国际工程项目采购议价能力不足。我们走出国门,要使用国际标准和国际惯例并满足不同国度要求的采购、催交、检验、清关、物流等工作,没有建立起国际合作的战略供应商和采购网络,使我们对于国际采购的设备和材料缺乏议价能力,直接导致我们的国际竞争和项目执行能力较弱。

三是国际化人才稀缺。高薪聘请国际化的人才,往往是我们承担不起高薪;就算承担得起高薪,因为管理体系和团队建设的问题,往往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自己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外向型的国际化管理人才,由于各种原因,一方面我们很难培养出国际业务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在国外干过项目的人才分散在相关子公司,往往因为薪酬体制、个人发展等原因,不能在国际项目上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和使用,使得我们的国际项目执行能力无法快速提高。

国际项目执行压力大,影响国际市场开拓。面对竞争异常激烈的国际工程市场,我们好不容易获得的项目,往往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外部和内部的原因,使得EPC总承包项目执行不顺,业主对我们不够满意,将直接影响本地区新市场的开拓。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是对国际工程项目执行的难度和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适应国际项目执行的体系和程序还没有建立,按照国内的管理思路和内控流程来管理国际项目的执行,造成采购、施工分包的费用无法实现项目的控制目标。

二是国际项目设计力量投入不足,做国际项目的设计人员往往还兼国内项目的设计工作,无法集中精力熟悉项目的标准规范、设计内容、设计深度、版次设计及设计审批的要求,造成超设计、设计质量不高、设计进度拖延,影响了采购和施工工作,增加了供应商和分包商索赔的风险,最终导致整个项目进度滞后、费用超支。

三是国际项目激励机制不完善,国际项目执行风险大、困难多,需要充分发挥项目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项目实现控制目标后,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

我国炼化工程承包企业“走出去”发展对策

全面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围绕“国际化发展”的核心战略,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市场拓展,整合营销、咨询、融资等各方面资源;着力于从国际化营销布局、国际化项目设计能力、执行能力等方面不断提升;同时在精细化管理、快速响应客户的服务、企业文化建设和财务管理等方面,也积极加大国际化能力建设的投入。

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平台。完善市场开发体系,建立项目信息筛选与立项评估程序;以智能办公自动化平台为基础,建立投标报价管理体系,降低项目的成本与风险,提高项目的竞争能力;拓宽信息渠道,加强与商务部、中国国际承包商会、机电商会等的沟通与交流,及时获得国家相关政策、行业信息,增加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在市场开发、项目实施、融资等方面获得更多的支持。

坚持技术创新和战略合作。目前,以技术带动市场开拓已经成为支撑企业发展的重要商业模式。企业要不断加大技术开发投资,建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结合市场需求,在化工新技术和石化、炼化、煤化工及LNG等领域拥有一系列专利、专有技术,拓宽市场份额,做好产业链延伸。同时,促进公司与国内外领先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打造核心技术拳头产品,使新技术成为EPC业务的有力支持。

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国际人才成才的通道。以现有的国外分子公司等机构或工程项目为依托,培训与培养相结合,建立强有力的国际化人才梯队,从技术管理、设计管理、项目管理等不同维度提升管理水平;二是建立良好的用人、留人机制,实施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为提高企业竞争力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加强融资能力的建设。目前,带资承包项目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优势,企业可以借助国家融资政策为业主筹措资金,消除资金“瓶颈”。结合国内一些工程公司以及韩国工程公司的经验,公司在海外市场开发方面应更加注重融资项目的培育,同时,应加强培养融资方面的人才,把现阶段融资只是进行一些客户与信保、银行的牵线搭桥,上升到积极主动的为业主做专业的融资策划与安排,从只接触国内金融机构的融资到参与国际银行间的融资规划。

国际炼化工程承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需求也不断变化,对于承包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企业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与挑战,只有不断提高其自身实力,制定适合自身的国际承包市场的发展战略,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猜你喜欢

炼化走出去工程
大庆炼化:首季完成68% 年利润额
压力表在炼化装置上的应用
石油炼化检维修化学清洗概述
子午工程
炼化建设项目电气专业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