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地城市宜居性分析

2016-11-21陈美芳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年2期
关键词:宜居城市宜居山地

陈美芳

(攀枝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四川攀枝花617000)

山地城市宜居性分析

陈美芳

(攀枝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四川攀枝花617000)

确定了宜居城市的定义和内涵,阐明了攀枝花建设宜居城市的必要性,采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提出的《宜居城市的科学评价标准》作为评判宜居城市的标准。采用了逐项指标分析法,在涉及与广大市民切身利益的问题上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分析结果采用了定量评价法分析攀枝花与宜居城市的差距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山地宜居城市的建议。

山地城市;宜居性

1前言

2000年以后,我国城市进入了生态型城市的发展阶段。生态型城市首先要适合人居,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按照“宜居城市”的定义(广义),应该把攀枝花建设成一个社会和谐稳定、经济持续繁荣、自然环境优美、城市各种设施舒适齐全、文化氛围浓厚、治安环境良好,适合人们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提出了《宜居城市的科学评价标准》[1],该《标准》考虑了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和综合评价否定条件等7大类、33小类、76项指标。

应该认识到:社会文明是宜居城市的政治基础;经济富裕是宜居城市的保障;环境优美、生态环境好、气候适宜是宜居城市的重要条件,是城市人群安居选择的重要因素;资源充足是宜居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活便宜是宜居城市的基本要求;公共安全是宜居城市的前提条件。

攀枝花是资源型工业城市、山地城市、移民城市。攀枝花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较雄厚,重视民生,社会安定。攀枝花城市发展存在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交通拥堵、城市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发展要求,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约束加剧,民生及社会事业还需进一步加强等问题。基于以上认识,非常有必要开展攀枝花城市宜居性分析。

2山地城市宜居性分析

2.1逐项指标分析结果

对照《宜居城市的科学评价标准》,进行了逐项分析,得到了某山地城市宜居性总得分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城市宜居性得分78.0分,属于比较宜居的城市,离宜居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得分比例最高的大类是“资源承载度”;最低的大类是“环境优美度”,其次是“公共安全”。

表1城市宜居性得分

从上表不难分析出:作为宜居城市建设,某山地城市具有良好的资源承载度,即有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有比较好的社会文明,即具有较好的宜居城市的政治基础;但市民的收入还不富裕,即宜居城市的经济保障不够;在公共安全上还有一些欠缺,即城市宜居的前提条件还不够充分;市民最需要的是环境优美、公共安全、经济富裕、生活便宜,这是确保市民安居的重要因素。

2.2问卷调查方法及结果分析

从《标准》所列76个项目中,筛选出需要向市民进行问卷调查的项目有18个,按照统计部门调查项目的相关要求,设定调查人数1000人,具体的要求如下。

被调查人员职业组成及比例:企业500人(占总数50%)、机关(含事业)300人(占总数30%)、自由职业(含无业)200人(占总数20%)。

调查范围、人数及比例:东区400人(占总数40%)、西区250人(占总数25%)、仁和区150人(占总数15%)、米易县100人(占总数10%)、盐边县100人(占总数10%)。

年龄段:调查分为3种人群,25岁以下(学习和创业阶段)、25~60岁(工作阶段)、60岁以上(退休)。

上述调查中,“被调查人员职业组成及比例”和“调查范围、人数及比例”是确定值,调查时兼顾年龄段。

统计方法:按照《标准》评分的划分方法,被调查者对调查的前17个项目按“较好”、“一般”、“较差”进行判定。其中“较好”对应80分及以上者,平均为90分;80>“一般”≥60,平均为70分;“较差”对应<60分者,平均为30分。“居民工作平均通勤(单向)时间”项目则直接统计所需时间。

公众调查结果表明:某山地城市市民最满意的是社会文明(35.3%)、公共安全(28.9%)、环境优美(23.9%)、食品安全(20.1%)、经济富裕(16.9%)、生活便宜(16.6%)。

市民最不满意的是环境优美(39.8%)、生活便宜(20.1%)、食品安全(18.4%)、经济富裕(12.3%)、公共安全(11.3%)、社会文明(9.5%)。

对某山地城市的宜居性调查结果表明:有4.3%的市民认为>90分、13.3%认为在80~90分之间、32.7%认为在70~80分之间、31.1%认为在60~70分之间%、10.9%认为在50~60分之间、7.7%认为在<50分,平均为69.6分。

2.3两种结果分析

以上结果表明,无论是逐项指标分析或是公众问卷调查,某山地城市在城市宜居性上的主要结论是基本一致的。差异比较大的是采用逐项指标分析方法给出的某山地城市宜居性得分为78.01分,公众问卷调查得分为69.6分,两者之间差8.4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前者有高估的因素,而后者有低估之嫌。

本报告认为,两者的平均结果会更真实,更具有代表性。如此,某山地城市宜居性的综合得分为73.8分。

3山地城市建设宜居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少,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例小

与经济富裕度有关的有5个问题,某山地城市只有“人均财政收入”得了满分,其余小类扣分相对较多。

攀枝花是资源型工业城市,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建设起步时间晚,第三产业不发达,2010年第三产业的比重仅为22.1%,这是造成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口的比重小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由于资源型产业链短、产品单一、利润低、产业的科技含量不高,故城市的人均GDP虽高,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少。

3.2社区建设滞后,社区文明还需加强

受地形限制和影响,攀枝花城市建设为组团式布局,城市居民就近居住在从业的企业附近。这些企业还有不少旧、危房,成片的工矿棚户区。企业既从事生产经营,又对企业的居民进行生活管理。社区管理模式还部分停留在企业管理的层面上,没有社会化。2010年,全市实施了物业管理小区仅占住宅面积的28%。老、旧居民区在景观、绿化、市政基础设施、各种服务功能还不具备开展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物业管理的条件。业主的物业意识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攀枝花可利用土地不多,能够使用大片土地进行集中居民区建设的土地更不多。因此,新区建设的规模普遍偏小,配套建设的社区文化、体育、卫生、家政服务设施或机构不完善,甚至没有。

调查结果表明,市民对社区管理的满意度为71.8%、物业管理的满意度为64.7%、社区服务的满意度为71.3%。

基于上述原因,攀枝花在社区管理上还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与现行的社区管理、物业管理脱节。物业管理的行业规范还不够明确,从业人员多但管理机构经验不够;将小区的土地、房产出租,为物管部门自身经济效益服务,没有为小区居民提供配套完整的文化、体育、卫生、家政服务设施。

3.3城区交通拥堵,公共交通发展滞后

城市社会停车泊位率低;公共交通分担率离大中城市标准差了一半以上;主城区与区县乡镇、旅游景区的城市公交线路通达度不够完善;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不到标准。调查结果表明,居民对城市交通的满意率为69.14%。

山地城市东西向长、南北向狭窄,受这种城市结构影响,主干路路网密度低且成网性差。交通建设起步太晚,规划的前瞻性不够,这几年城市发展速度快,市民拥车数量激增,而城市建设包括交通建设滞后,是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

3.4环境优美度尚须提高

公众调查表明:市民对城市中心区景观的满意率为71.0%,对社区景观的满意率为66.9%,对市容市貌的满意率为73.8%。因此,攀枝花的环境优美还需在文化遗产与保护、城市中心区景观、社区景观、建筑与环境协调、市容市貌这些方面继续努力。

3.5生活便宜舒适度不够

公众调查表明:居民对城市交通的满意率为69.1%,对商业服务质量的满意率为71.3%,对居住区商业服务设施配套率的满意率为69.2%,对市政服务质量的满意率为73.9%,对教育文化体育设施的满意率为65.7%,对城市绿色开敞空间布局满意度为66.0%,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满意度为69.1%。因此,市民认为需要进一步提高居住的生活便宜度。

4建设宜居城市的建议

4.1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牢牢把握发展主线,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抓好以旅游业和物流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发展,使全市经济总量翻一番,为宜居城市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4.2大幅度地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通过做大经济总量,调整结构推动增收,充分发挥我市人均财政收入高的优势,调整政策确保增收,努力增加市民财产性收入。

4.3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增加三产就业人口比例。

4.4加强物业管理,共建社区文明。提高生活舒适度和生活便宜度。

4.5改善居民出行环境,停车位少、公交不发达,城市道路不成网的现状,切实提高市民的生活便宜度。解决好铁路、公路的零换行。解决好城乡的断头路,建好城市路网。

4.6强化城市生命线建设,保障食品安全。加速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把好各种关口,确保食品安全。

4.7美化社区景观。从绿化美化着手,确保公园绿化建设,城区所有无灯道路全部安装路灯。

[1]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宜居城市的科学评价标准.

陈美芳(1966—),女,攀枝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监测与管理。

猜你喜欢

宜居城市宜居山地
山地草甸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宜居的海底城市
宜春吟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宜居大化
山地之旅
北上广上榜全球宜居城市
山地之美——雨补鲁
宜居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