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6-11-19张恒

新课程·小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数学老师教师

张恒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学习数学也是如此,都离不开“兴趣”。那么,如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呢?主要从以下方面谈起。

一、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为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生性好学、好动,老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做到愿意学,乐学,掌握新知。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在学习《“0”的认识》的时候,我先向学生展示了“猜一猜”这样一个故事情境,树上原来有5只鸟,飞来了1只,又飞走了6只,现在树上还有几只呢?学生通过自己的小手进行演示,展示结束后恍然大悟,一只也没有啦,最后得出“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而此刻给学生树立了这样一个明了的认识,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了,兴趣很高涨,课堂氛围很好,也很喜欢老师接着讲下去,这节课顿时非常精彩。

二、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数学带来的乐趣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广的学科,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学生知道数学就在身边,但只是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而已,只要细心加认真总会有收获的。如,在学习百分数知识时,教师提前布置一个任务,要求学生自己观察身边关于大自然(衣食住行方面)的任何事物,哪些上面写有百分数,学生都很积极的完成老师的任务。有的学生还请家长帮忙,很显然,学生收集的资料就像一个大资料库,内容真可谓是应有尽有,搜集的有饮料瓶(王老吉、加多宝、六个核桃、牛奶、奶茶等等)、商品外包装(油、调味料、方便面、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等等)上的百分数;还有日常生活中(衣服、食品、发芽率、及格率等等)的百分数,学生不仅能做到解释含义,而且还对学好本节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结协作的能力,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留意生活中的百分数,知道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在探究观察活动中让学生亲身实践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与数学这门学科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三、关爱学生,酝酿兴趣

当今教育要我们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每个孩子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主见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认可,获得做人的快乐,因此,对学生赤诚的关爱,是人民教师起码的品质。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让教师的关爱播散在每个学生的心田。我们班就有这样一批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一般,也没有什么特别爱好,我在学生学习位置的时候开动他们的四肢,让它们做一个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一个描述物体位置的重要的概念——左右。他们心里有了这个概念就能准确说出物体的位置,这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反而使他们更加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懂得爱护自己,因此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只要老师给予这部分学生足够的关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添上更加浓厚的色彩。

四、对学生确定一个恰当的期望值

教师一开始根据学生学习的现有水平,提出略高于学生水平,经过学生努力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此目标使学生既看到了自己与目标的差距,产生弥补这一差距的愿望,同时,又看到了目标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经过努力可以达到,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比如,在学习认识钟表的时候,我让学生每人拿一个钟表,进而进行提问,数数钟面上一共有几个数字?从几到几?再看钟面上有几根针?手指着长针,它叫什么针?手指着短针,它叫什么针?正如学生汇报的那样,钟面上有12个数,有时针和分针。分针指着12,进而得出:“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这个道理。

五、运用比赛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俗话说:“儿童好胜,老人好静。”这句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小学生的好胜心理。这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要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如在学习比较大小的时候,我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表现最好,给的要求是学生以抢答的形式展开,学生的兴趣顿时高涨了,争先恐后回答问题,生怕自己落后了,都想给自己的小组争得荣誉,课堂气氛随之活跃起来,都不愿意认输。有的学生生怕自己回答错了,结果一紧张把大于号说成小于号了,小组长连忙小声打电话告诉,这样一来合作意识增加了,小组荣誉感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因此这节课在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完成非常好。

总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只有学习潜能得到发挥,学生从乐学做到爱学,数学素养才能得到全面提高。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数学老师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圆我教师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