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多元教学模式的研究

2016-11-19刘大欣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基础信息技术

刘大欣

摘 要:初中信息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课程变得越来越重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信息技术的意识是该课程开办的宗旨,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该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信息技术,使学生有能力访问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培养信息素养,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以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夯实知识基础。利用知识构建或通过自制的各种多媒体作品,获取信息,构建知识的个性化理解。本质上来说,学习是一个社会的、对话的过程。通过计算机会议、BBS、班级论坛等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等,学习者与校内外的知识构建共同体,并在共同的成员中开展交流,在协作交流中,相得益彰,共同提升。

关键词:基础 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a)-0137-02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彻底的改变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促使教师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新型教学观,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中,学生使用教材为河北版教材。材料接近现实,符合认知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教学材料的特点,在不同的地方个性化设计以适应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因人而异加强示范和引导,对个别差生进行个别指导,使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并在具体实践中有意识地进行信息相关知识的拓展,使好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进行练习,达到更上一层楼的效果。

(1)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理论出发,又注重落实,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在课堂上学知识会更加轻松。教师应勤奋努力,认真备课,教师的水平对学生的操作水平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前提。思考只会在学生有了兴趣以后开始,会主动寻找解决的办法并获取相关知识。因此,在信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多媒体又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思考动机和求知欲望,开发学生智力,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2)对于学习的评价,重过程甚于结果。设计基于问题的教学,教师必须明确和掌握关键因素的设计,包括:问题设计、学习目标设计、信息技术与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的整合设计。①问题设计。是指围绕该课程基本概念而进行的相关教学设计,从基本问题着手,将其分解为具体和容易理解或操作的,通过不间断学习,发展学生思维能力,逐步掌握对该学科的认识。如鲁迅的《秋夜》这篇散文诗,可以设计由浅入深三个问题:通过百度搜素完成作者简介、散文诗知识填空等基本问题;根据写作的年代查询写作的时代背景,找出文章所描写的事物;通过合作探究体会各种事物不同的象征意义。②学习目标设计,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设计与传统的教学目标设计方法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它可以用行为化方法来明确表述。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更多地表现为随机性与开放性学习。③信息技术与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的整合设计。信息技术在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的设计过程中起着关键的支持作用。它包括信息搜寻工具、信息交流或合作工具、认知工具以及评价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各种工具,以帮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如《沁园春雪》中,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搜寻长城雪景的图片,“长城内外,惟于莽莽”的北国壮丽雪景有了直观的认识;通过网络搜寻“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的资料,有这些人物有了深刻的认识,为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推波助澜;通过小组合作在电脑上用拼接的方式为词配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优化课堂练习设计。课堂练习主要是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反馈,巩固知识。比如在讲授《计算机中的文件》一课时,该内容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由于该课教学任务单一乏味,学生可能没有兴趣,因此,根据初一学生的特点,课堂练习选择组装游戏的任务,使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开始游戏需要几个文件,包括一些关键文件,必须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中。在存储这些文件在不同的文件夹中,任务是学生必须将这些文件夹中的文件复制到同一个文件夹中,以便打开游戏。因此,为了玩游戏的学生,必须学会复制和移动文件的操作。可见,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是建立在优秀的课堂练习设计之上的。

(4)教师和学生角色要有新的转变。教师角色的变化在信息技术和相关教学理论的影响下正在发生转变,教师逐渐从传授者和灌输者转变成导师、促进者等多种角色。做导师需要教师的从“教”转变为“导”——引导、指导、辅导和教导。促进者是在构建学习环境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找到知识和头脑中储备的物象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当前学习知识的重大作用。信息顾问。在知识构建中,设置并回答学生的各项问题,让学生很快的进入并适应学习构建状态。网络协作者。运用网络来进行师生沟通、交流,以实现跨时间、地点协作。课程开发者是以构建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为信息技术堂课设计目标、结构、内容、资源和作业;或者改变全部或者一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更适合信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调研者。教师的研究能力主要是指研究学生及教育实践能力。学习者。在一个终身化学习的社会,要不断地接受新知识、新技能,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要“活到老,学到老”。学生角色的变化。信息技术支持的构建主义学习环境理论认为,信息时代的学习具有建构、交流、阐释、写作和反思的特点,应该是主动型学习者。

投身于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展开思维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以达成某种目标或结果。建构的学习者。在先前知识的基础上同化或顺应新观念,对所学的内容做到真正理解,使认知冲突得以调节、解除学生好奇的心理、解决内心的疑虑;利用知识构建或通过自制的各种多媒体媒体作品,获取信息,构建知识的个性化理解。交流的学习者。本质上来说,学习是一个社会的、对话的过程。通过计算机会议、BBS、班级论坛等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等,学习这与校内外的知识构建共同体,并在共同的成员中开展交流,在协作交流中,相得益彰,共同提升。

总之,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跟上技术的发展,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更新换代比较快,教学方法也要相应调整与之相适应,教学是艺术,信息技术起步较晚,还需要广大教师同仁共同努力,一起探索,共同提高。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从观念入手,更新教学观念,营造适宜的教学环境,想方设法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为学生留足创新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知识为实际生活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 段艳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2] 王贤文,谭梅芳.中学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困境及突围[J].中小学电教,2008(4):24-26.

[3] 姚永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误区及优化策略[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3):7.

[4] 王春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157-158.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基础信息技术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