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应站稳学生立场

2016-11-19郑西银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立场教师应文本

人们的思想行为总是有一定立场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的感受评价情意就不同,事情结果也大相径庭。教师应有教学立场,是教师,是学生,还是文本?站在哪边很重要。我以为教师应站稳学生立场,这个核心话题一直被忽视,以致课堂教学改革在旁门左道上摸索太久,遇到很多坎坷,走了不少弯路。

这样两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我。有个学校美化校园,装扮了一个景点,用彩色塑料制作的一棵大苹果树,长在校园里,枝繁叶茂,苹果挂满枝头。一下课学生就围坐树下嬉闹游戏,抬头仰望,思考讨论,开心欢笑,依依不舍。可是我们老师就纳闷了,一棵假苹果树孩子为啥这么喜欢?这就是学生心理——好奇求新,幻想探索。我曾做过一项调查,学生最喜欢的老师:1.幽默,2.敬业,3.时尚,4.严格。调查结果出乎意料,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第一是幽默,第二是时尚,第三是敬业,第四是严格。幽默时尚的老师最受学生欢迎,之前我们并不知晓。这两件事都充分说明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与时俱进,与时代合拍,与学生合拍,顺应变化,不能用我们自己的思维,更不能用固有思维,十年用一套教案,用一本练习,一种教学模式,要不断注入新活力、新元素、新思想。

立场不同,教学结果迥异。站在文本立场,教师只去研究文本,专注问题结论,不思考学情和教法,课堂问题设置会偏难怪,学生学得辛苦;站在教师立场,教师会过多考虑教学实施是否简便顺利,不太关注师生互动。无论是站在文本立场还是站在教师立场上教学,都只会关注自身和个体。唯有站在学生立场,目中有人,积极主动去研究学情,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向学生靠拢,能力训练多途径,不沉溺题海战术,探寻学法,师生才会合作共赢。

语文教师站稳学生立场实施教学,我以为应做到四点:树立一个观点,大胆取舍一课一得。语文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喜好,抓住学生兴趣点,摸准学生动情点,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素材、教学手段,找准教学突破口,牵一发动全身。课堂切忌面面俱到,无重点没亮点,平铺直叙,没涟漪无波澜。也不能将一篇美文大卸八块,只见骨头,不见血肉,教得支离破碎,课堂缺乏灵性。拿起两个武器,以读促品,以品促读。无读书不语文,没有读书声的课堂不是语文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掌握八个字,读书境界全出,语速轻重缓急,语调高低升降。一篇文章要美美地读,乐滋滋地品,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确立三精要求,实现教学高效。教学目标精准,用最少时间获得最大效益;问题设置精确,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学习任务精当,布置适量,训练有度。追求四有境界,提升教学温度。学生喜欢的语文课不应是没有温情的蜡质美人,课堂追求有情、有味、有趣、有效的四有境界,充盈温情,学生定会学得轻松愉悦,爱上语文。

文末搁笔,再次呼唤教师应有鲜明教学立场,应站稳学生立场!

(郑西银 中学语文教研员,教育部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成果获奖者,微点作文创始人。)

猜你喜欢

立场教师应文本
设计立场和手工生产关系的辩证认识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武术研究的立场
扬 善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