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自尊与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

2016-11-18秦怡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7期
关键词:自尊大学生

摘 要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等失错事件经常发生,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这让我们思索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背景下,怎样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塑造符合社会要求的大学生。大量资料调查和国内外学者研究证明,自尊水平的高低和归因方式的不同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本文旨在对大学生自尊与归因方式进行相关研究,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和良好的自尊心理。

关键词 自尊 归因方式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R163.5 文献标识码:A

1相关概念

自尊即自我尊重,是通过特定社会比较形成的,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它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

归因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推出其性质或原因的过程。目前代表理论有海德的单维度归因理论、凯利的协变理论、罗特的控制点理论以及维纳的动机和情绪归因理论等。

2研究的基本问题和假设

2.1研究的基本问题

探讨自尊与归因方式的相互关系。研究不同自尊水平上大学生归因方式的差异。

2.2研究假设

(1)大学生归因方式对自尊发展有重要影响。归因对大学生自尊有一定预测作用。

(2)归因方式的不同维度与大学生自尊水平存在相关。

3研究方法

3.1被试

被试来自合肥师范学院随机抽取的120名同学,涉及不同专业和年级。本文采用发放问卷的方法收集样本资料,一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08份,去除极端数据9份,问卷有效使用率为83%。

3.2测量工具

采用罗森伯格编制的自尊量表(SES),该量表由10个项目组成,其中5个题目采用反向计分,计分方式分四级,总分范围是10—40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

采用 Lefcourt 等人编制的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 MMCS)。本量表总共有 48 个题目,分为两个部分,24题分涉及学业成就,24题涉及人际关系。每个部分又分为关于成功和失败的12个项目。

3.3数据统计

使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t检验,F检验和相关分析。

4结果与分析

4.1大学生自尊与归因方式的关系分析

将大学生自尊总分与归因方式的两个维度四个因子的得分做相关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学业成绩这一方面,努力(R=0.104**)和能力(R=0.235**)与大学生自尊呈显著的正相关,而背景 R=-0.332**和运气R=-0.297**与大学生自尊呈显著的负相关。在人际关系这一方面,能力R=0.112**与大学生自尊呈显著的正相关,背景R=-0.163**与大学生自尊呈显著负相关,而努力和运气与大学生自尊相关不显著。

4.2大学生的归因方式在自尊等级上的差异分析

将自尊得分转化为标准分数,标准分小于0的为低自尊组标准分大于0的为高自尊组。以大学生归因方式各维度的得分为因变量,自尊为自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得出高自尊组和低自尊组在学业成功的能力(F=24.52**) 、努力(F=17.63**)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运气和背景上没有显著差异;在学业失败的能力(F=3.72*) 、努力(F= 3.42*)和背景(F= 4.43*) 上有显著差异;在运气上不存在差异;在人际成功的能力(F=12.45**)、努力(F=11.92**) 和背景(F= 13.52**) 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运气上不存在差异;在人际失败的努力(F=3.22**) 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努力、背景和运气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1)在人际关系和学业成绩上的归因方式表明,大学生的归因具有明显的内在倾向性,都注重于努力因素。

(2)大学生自尊在归因各维度上的各个因素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归因方式的不同对大学生自尊水平有重要影响。

5.2建议

(1)给予学生以尊重和胜任感。自尊是人格组成的重要部分,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让大学生感受到尊重,学会尊重他人,塑造正确的自我价值观。给予大学生一定的责任感,亲身体会,学会思考,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感和胜任感。

(2)让学生感受高峰体验。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大学生感受高峰体验,从而认识自我价值和能力。有高峰体验的学生往往表现出更高的自信、优越感和成功感。给予大学生高峰体验,减少他们的失败感,鼓起他们的勇气,让大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能力。

(3)让学生学会科学归因。从数据结果来看,归因方式的不同对大学生学业成绩和人际交往有重要影响。 给予大学生在学习上和人际交往上一定的引导,让大学生学会认知和反省,让大学生学会对成功和失败做出积极地归因,从而提高成就动机水平。

作者简介:秦怡(1993-),女,汉族,安徽合肥市人,研究生,教育硕士,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方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宋芳.大学生自尊及其与归因方式的关系[D].辽师大学,2007.

[2] 胡芸,张荣娟,李文虎.嫉妒与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65-166.

[3] 余鹏,宿淑华,李丽.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43-44.

[4] 叶浩生.西方心理学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557-558.

[5] 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21-226.

[6] 张向葵,张林,赵义泉.关于自尊结构模型的理论建构[J].心理科学,2004:791-795.

[7] 刘明.高中生自尊水平与学业、人际成败归因方式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1998:281-282.

猜你喜欢

自尊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尊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