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创新路在脚下——探访2015年首都职工自主创新成果奖背后的故事

2016-11-18曹海英崔欣李盛张威彭程

工会博览 2016年29期
关键词:啤酒用户

□本刊记者 曹海英 崔欣 李盛 张威 彭程

自主创新路在脚下——探访2015年首都职工自主创新成果奖背后的故事

□本刊记者 曹海英 崔欣 李盛 张威 彭程

日前,经过半年多的选拔、评比,60项职工科技成果获评2015年度首都职工自主创新成果奖,其中“地铁隧道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机研制及施工成套关键技术”、“GMC16A型钢轨打磨列车”、“新技术驱动的精细化用户管理体系”等10个项目为2015年度首都职工自主创新成果一等奖。

我们往往只看到获奖者自信飞扬的面庞,看见他们获奖后的激动自豪,却没有看到他们背后艰辛的汗水,没有看到他们每一晚的殚精竭虑。因为努力,他们成为最幸福、最美丽的人。本刊记者采访了部分获奖团队,听他们讲述自主创新背后的故事。

市政路桥建设集团第四工程处

郭玉海和团队的创新以致用

在隔绝了城市喧嚣的地下深处,这个团队饱含激情与梦想,建造北京这座世界级城市的地下交通网络,为生活、工作在这里的每个人提供最实惠的便捷。他们所建成的地铁隧道,如同流淌在城市地下的动脉,为城市运转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31项国家专利,20余项达到国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5部学术著作,每年创造数亿元的效益,多次荣获全国及首都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奖……短短数年的光景,就取得这样令人瞩目的成绩。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并不是由一个高新技术科研团队所取得的成绩,创造者是工作在一线的建设者组成的团队——郭玉海创新工作室。

荣誉背后的硬实力

郭玉海创新工作室主要研究及应用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建设地下隧道工程技术,是以工程建设、技术创新及配套设备研发和改造为目标的建设团队。工作室成员长期从事地下工程领域技术研究及建设工作,多次参与国家大型、重点工程建设,在推动工程技术发展与建设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取得了显著成绩。

郭玉海创新工作室先后参与了北京地铁4号线、8号线、10号线、14号线、15号线、昌平线、机场线等众多轨道交通建设,隧道建设总里程近百公里,建设的工法涵盖了国内地铁工程采用的所有工法。郭玉海创新工作室是国内第一个采用10.22m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建造单洞双线地铁隧道,国内第一个采用大直径盾构隧道扩挖法建造地铁车站,国内第一个创造盾构无水砂卵石地层掘进1400m不换刀的世界记录,国内第一个创造地铁工程盾构月进尺1200m的施工记录,国内第一个采用四机联推工法进行地铁工程建设,国内第一个创造10m以上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月进尺641m的施工记录……以上这些的“国内第一”,不仅代表了郭玉海工作室所具备的创新能力,更说明他所具备的行业领域雄厚的技术实力,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攻坚克难的硬实力。

创新以致用

郭玉海创新工作室的每一项成果,均源于工程建设需要,源于工程建设者的切身需求,旨在解决现场实际问题或提高施工效率。成果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切实解决了企业和行业领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以地铁14号线大直径盾构工程为例,该工程采用10.22m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机建造单洞双线地铁隧道及地铁扩挖车站,总造价为9.64亿元。工程采用的工法在国际范围内都是首次,无任何先例可供参考,难度极大,地质条件复杂,沿线建筑物及管线密布,涵盖了城市环境盾构施工所面临的所有风险工程类型,难度之大可见一斑。面对这样的技术难题,工作室领军人郭玉海日夜坚守在工地,通过他和团队在技术上的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经过多年不分昼夜的艰苦鏖战,一次性完成3151.6米的“单洞双线”隧道掘进施工,成功实现大盾构首次长距离掘进,创造了北京地区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掘进最长记录及单月最快进尺记录,以及大盾构穿越风险施工“0”变形的记录,获得了业主及行业专家的一致认可与好评。工作室用可见的成果及实践,证明了大盾构在地质结构复杂的城区内应用完全是可行的,为地铁建设快速发展及未来地下交通网建设提供一种更为绿色环保的技术储备,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和方法,具有极高的应用前景及推广价值。

创新工作室所取得的各项业绩、技术成果、专利、奖项等,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这些成果的应用,创新工作室每年为企业创造数亿元的效益。

郭玉海创新工作室在企业产业化调整、开拓市场、人才培养以及企业科学可持续发展等各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中国盾构施工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中车北京二七机车有限公司工程机械研发中心

在地铁打磨车市场“虎口夺食”

地铁钢轨质量直接影响地铁车辆的运行安全和乘客的乘车体验。地铁车辆密集运行,轨道频繁受重容易产生压溃、裂纹、磨耗、剥落等损伤,严重时会出现掉块、断轨现象,影响行车安全。对于损伤严重的钢轨,早期处理措施为及时更换,大量钢轨“提前退役”将造成能源和资源严重浪费。为适应地铁建设发展、延长轨道更换周期、改善轮轨关系,使用专业的钢轨打磨设备对钢轨进行打磨作业非常重要。

中国地铁打磨车市场,一直被多年从事打磨车研制的外国公司的产品所占据。他们正如老虎般盘踞在中国巨大的地铁打磨车市场之上,死死看守着他们的地盘。中国打磨车研制公司想要分一杯羹,无异于“虎口夺食”。

中车北京二七机车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打破外方技术和市场垄断,创造民族品牌,并将轻轨地铁打磨设备研制纳入公司产品发展战略。

2012年1月19日,公司销售部门在招标网站上发现了国内某地铁公司发布的关于《工程车辆段设备钢轨打磨车采购项目》的招标公告,并购买了标书,将招标详情反馈给了公司和工程机械研发中心。按照正常的投标习惯,均需要有成熟产品或者样车才有信心参与投标。而此次,工程机械研发中心迅速成立了GMC16A型钢轨打磨列车研发团队,就招标技术规格书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研究,大胆解放思想,觉得十分有必要把握机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完善技术方案,参与投标。他们不畏艰难,向公司承诺,一定能按标书的功能、性能要求,完成GMC16A型钢轨打磨列车的研制。

接下来的时间,研发团队在技术总负责人马泳和总体设计师赵剑的带领下,争分夺秒调研现有打磨车结构形式、功能、原理,加班加点设计自主化GMC16A型钢轨打磨列车技术方案。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他们完成了GMC16A型钢轨打磨列车总体方案设计,绘制出了整车结构布置总图,完成了牵引、制动、曲线通过、功率等计算,完成了总体技术方案说明、各系统功能、原理说明等大量投标文件的编写并竞标成功。

二七机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永林说:“我们用前期大量工作所形成的技术方案获得了首列地铁打磨车的订单,完成了‘虎口夺食’的壮举,打破了该产品市场被外国公司垄断的局面;丰富了二七公司打磨车的产品序列,为二七公司打磨车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据了解,GMC16A型钢轨打磨列车功能、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由于受合同要求,不仅要按时完成项目,同时还要给后期调试留出足够的时间,只能压缩施工设计周期。研发团队所有参与设计人员,从施工设计开始至结束,几乎没有节假日,他们毫无怨言,均按时、按质完成了施工设计工作。截至2013年2月28日,GMC16A型钢轨打磨列车全部图纸、技术文件、工艺文件完成归档。研发团队共计完成图纸1000多张,技术条件20多份,检查记录60多份,用户手册4册等多种技术资料。

技术总负责人马泳说:“为了确保项目质量以及按时完成项目,我们项目组沟通采用例会制度,每期均出会议纪要。施工设计之前,每周四下午两点,管理组例会,用于解决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每周五上午八点半,技术组例会,解决技术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及各系统间的接口联系。施工设计开始之后,管理组例会、技术组例会合并举行,每周四下午两点,解决各工程师之间、工程师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如各部件的采购情况、整车组装情况等。”

在组装、调试过程中,工程机械研发中心、机车研发中心、大型养路机械分厂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团结、有序,严格按照总组装技术条件要求,对各部件进行了精准的装配、调试。由于整车结构、原理复杂,调试时间紧迫,调试团队严格按照调试计划,只管节点,不分昼夜、节假日,反复调试,直至当天计划完成。调试完成后,再聚集在会议室一起分析、讨论当天调试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办法。由于调试人员全是年轻同志,很多人结婚放弃了休婚假,妻子生产也只是陪着婴儿呱呱坠地,就又回到了调试岗位……经过调试团队长期的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砥砺奋进,GMC16A型钢轨打磨列车调试均按计划逐步完成。

北京联通网优中心

服务用户我们一直在路上

如果有机会站在北京最高的建筑上俯瞰这座庞大纷繁的城市,你一定会觉得,头顶这片天空空旷而辽阔。然而,就在这片空旷的天空中,存在着数不尽的无线信号。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我国手机用户数达13.06亿,手机用户普及率达95.5部/百人。

如今,通信行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业,用户在选择运营商时,参考标准已经不再局限于网络质量和价格,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感知以及自身需要被提供的服务满足度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用户的选择。这就迫使“服务质量”这个概念逐渐成为行业中的核心竞争点。由于用户满意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益和通信行业的发展与壮大,因此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电信用户服务质量已刻不容缓。

“之前电信运营商做得最多的是作为用户‘管道’的连接,在大数据时代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北京联通网优中心李纪华表示,北京联通网优中心致力于改变这种简单的、肤浅的用户关系,尝试利用新技术手段深入了解用户在想什么、在干什么,给用户描绘出栩栩如生的画像,与用户共同促进,一起发展成长,形成用户和企业的相互了解、理解、谅解,进而打造用户与通信企业间和谐互动的生态环境。

“新技术驱动的精细化用户管理体系”项目就是对这个问题的有效探索和实践,项目树立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围绕用户核心需求,利用跨界的技术融合实现通信用户参与各环节,设计整套用户行为的一体化图形化模型,为用户创造全流程的最佳体验,并通过输出成果加速技术创新在社会层面的推广和应用。

“新技术驱动的精细化用户管理体系”项目负责人李纪华说:“项目的运行期间充满了挑战与艰辛。例如:用户主体结构的变化,用户的消费行为、使用习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技术手段不足以解决用户的需求;运营商的服务和信息来源拘泥于封闭的内部流程和体系内,用户难以同运营商进行快速沟通,用户的预期无法快速响应等等。面对技术难题过程中的攻坚克难自不在话下,所有项目组成员更为担心的是这个项目对用户感知的实际提升程度到底有多大,在以往的实践中经验告诉我们单单有技术指标,用户是不买单的。”

怎么办?是迎难而上还是中途撂担子?“新技术驱动的精细化用户管理体系”项目组是一群愿意啃硬骨头的人,经过一次次尝试、定方案、对比验证、经验总结,解决了他们创新道路上的难题。

首先,项目组在理念认识上从“以网络为中心”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然后运用新的技术手段获取各种数据,并采用新的分析模式,以用户为核心,按照用户属性将用户标签化,对用户的消费能力、兴趣爱好、行为关系等展开深入分析形成立体用户画像,针对用户群进行智能化管理,建立完善管理系统。最终在一系列用户与网络良性沟通中让用户参与网络维护与价值提升,实现用户和企业的相互了解、理解、谅解,进而打造用户与通信企业间和谐互动的生态环境。

北京联通网优中心转变到以用户为中心的过程中,也提出了适应新体系的评价标准并进行推广。在多轮调研、论证、试点工作后最终确定品牌、口碑、价值、收入作为企业四个象限维度的新评估标准,带动整个企业从以网络为中心向用户为中心转变、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关怀转变、从成本中心向创新中心转变、从分布模式向集中模式转变的“四个转变”,穿透企业运行维护线、建设线、市场线、客户服务线等多个相关部门,实现全企业关键能力、关键业务、核心收益的全面提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长期的积累,小树也能长成参天大树。项目组的每一个进步都凝聚着大家的心血,辛辛苦苦的努力工作没有白费,新技术的应用在传统的客户连接纽带基础上增加一条新的、有力的连接纽带,进一步加深运营商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提升运营商的客户服务水平,也给公司创造更大的收入价值。

采访结束时李纪华表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探索永无止境,对用户的贴心关怀也不会停止。提高网络质量、关注用户感知永远是投身通信事业每一个成员的责任与担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北京联通网优人为移动网络保驾护航,为用户殚精竭虑,我们一直在路上!”

北京燕京啤酒集团技术部

给啤酒市场注入新“血液”

在北京,说起啤酒就一定会提到燕京。可要想保持住在北京的龙头地位,燕京公司就一定要不断创新啤酒的品种,以适应消费者们不断变化和提升的需求。这不,在去年的首都职工自主创新成果评比中,燕京就拿了一个一等奖,其获奖项目为“燕京原浆白啤酒的研发”。

提起这个项目,就离不开一个人——燕京啤酒集团技能部部长林智平。因为,白啤酒就是他在德国学习时引入燕京的。

提起研发白啤的初衷,林智平说:“中国啤酒经过一百年的发展,总产量几乎占全球啤酒的四分之一。但是中国啤酒产品的同质化现象已成为业内共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已经开始,中国啤酒市场也亟需发展个性和差异化特色产品。德国是啤酒之邦,其上面啤酒类型不计其数。但国内的参考资料极少,经深入考察国内外特种酒产品,最终确定了巴伐利亚型白啤酒。因为,这种啤酒采用上面发酵工艺酿造,原料中50%左右为小麦芽,突出浓郁的丁香花和香蕉香气。相较其它上面发酵啤酒,白啤酒口味上既具备明显的差异化特征,又更能为国人所接受。”

别说,燕京白啤酒上市后,真就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热捧,不但为公司创造了经济效益,更提升了燕京啤酒的品牌影响力。仅2015年,燕京白啤酒销售收入就达1505.08万元,利润745.17万元。

这么喜人的成绩,却包含着研发者的艰辛和努力。回忆当时的种种经历,林智平和他的队员们依然是历历在目。

对于白啤酒的起源,林智平是如数家珍,巴伐利亚白啤酒的酿造史最早可追溯到欧洲青铜器时代。今天,白啤酒在德国啤酒的市场份额已经占到了11.5%,在其发源地巴伐利亚的市场份额甚至超过35%。然而在中国,白啤酒还是一个相当陌生的事物。白啤酒在原料、酵母、发酵工艺、后处理、风格特征方面与传统中国淡色拉格啤酒存在极大的差别。白啤酒这些工艺和产品特点在当今的中国啤酒行业都是前所未有的。白啤酒酵母的筛选、小麦芽的配比和原料标准、糖化工艺、上面发酵工艺、过滤灌装工艺、产品形式设计以及产品后期的各项测试都要从头开始研究,这一切相对当前下面发酵啤酒几乎都是颠覆性的。

谈到研发时遇到的艰辛,林智平首先想的是找酵母。他说,白啤酒的关键特征由独特的酵母产生,挑选好的酵母是白啤酒研发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为追寻正宗的白啤酒酵母,他带领团队来到德国巴伐利亚州,寻遍大小啤酒酿造厂和酵母保藏机构,最终在德国柏林酿造学院所保存的酵母中挑选出一支发酵风味优雅、酿造性能优异的经典德国白啤酒酵母。经过历时一年的潜心研究,团队对这一白啤酒的各项性能进行了严格测试,才决定作为白啤酒酿造的种酵母。

白啤酒由全麦芽原料酿造,其中小麦芽占到40%以上,因此小麦芽的质量对白啤酒的外观、口感等都有决定性影响。但小麦芽在啤酒行业一般仅用于改善啤酒泡沫质量,用量极少。小麦芽的结构、成分与大麦芽存在天然的差异性,如果大量使用传统小麦芽,白啤酒酿造中就会出现麦汁过滤困难、色度深、浊度高等诸多问题。因此团队本着原料就地取材的原则,调研了国内大部分小麦品种的特征,筛选获得蛋白、阿拉伯木聚糖等关键成分含量适中的小麦品种,并对小麦芽生产工艺进行了革新,与国际知名麦芽生产企业联合开发了燕京原浆白啤的专用小麦芽。

就这样,林智平带领他的研发团队进行了一年多辛苦的项目攻关,终于将白啤酒酿造工艺完整交付总部车间开始小规模酿造试验。

虽然获得了荣誉,可他的想法依然是:“‘自主创新奖’是总工会和市科委对我们团队创新工作和创新成果的充分肯定。作为燕京啤酒集团的主要科研力量,自主创新是我们的天职。我们团队会再接再厉,继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把技术创新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建设创新型企业、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立新功,为促进首都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动首都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

成果变实用才是最终目的

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汽车发动机与自动变速箱的结构电子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对与汽车制造主机厂的研发人员、总装调试人员均提出了较高的技术技能要求。

企业规模扩张的同时,新员工也不断入职进厂。在最短的时间,把新员工对奔驰发动机机器自动变速箱的内部结构、所装配零件装配技能培训到位就成了首要工作。新入职员工专业素养层次不齐,又无多媒体课件演示,赵郁最初在为员工讲解发动机工作原理时,常常发现学员经常无法理解,培训效率较低。

到底要怎样培训才能让员工们更好地理解掌握?赵郁便萌生了自创发动机剖解教具的想法。由书本知识演变为实物,使知识以教具的形式更好地展现,提升员工认知理论水平,恐怕是赵郁最初组织整个团队动手制作汽车辅助培训教具的初衷。

就这样,赵郁创新工作室立项制作发动机(型号M274)剖解教具。晚上趴在桌上画切割草图,白天爬在车床切削加工制作,成了工作室里不变的节奏。作为融合众多工程技术的创新成果的奔驰七速变速箱,如何能够将最直观、最实用的一面展示给培训学员?团队中的成员有着不同的想法:有的说直接将变速箱打散,一部分一部分裸露成直线堆积;还有的说由于结构复杂,能否只剖解部分关键部件以保持变速箱完整性。最终,工作室全体成员形成的统一思路是:将自动变速箱整体剖解近1/2表面,裸露全部关键齿轮组并在剖面上涂以不同颜色,突出结构层次,变速箱总成关键模块局部剖解,了解变速箱构件传动。

整个过程说起来简单,真正的过程堪比一场精细的手术。为使解剖出来的效果达到最优视觉感受,梁康特意去图书馆找到工业设计相关专业书籍研读起来,为的是剖解的点滴美观。为了使剖解效果更专业、更实用,大伙儿采用行业内通用标识部位金属外部喷涂颜色,以红、黄、蓝、豆绿、咖啡及金属原色标示发动机不同功能零部件。

由于张洋家离单位不远,那段时间,经常是一吃完晚饭就看不见他人,不用猜一准是又回单位工作室了。张洋的妻子一度对他“工作狂”的状态颇有微词,也抱怨过。“我经常说他太累,上班八个小时对着机器还不够,回家吃完饭还要回去琢磨教具,经常一干就干到晚上八九点,劝他下班了就休息休息,可他总说不累。”在一旁的张洋听后嘿嘿笑道:“像我们这种干技术活的需要多练,然后再把所学知识经验通过汽车解剖教具来传授给别人。”

为确保分毫不差地恢复原尺寸及装配位置,赵郁带领团队每拆卸一组行星齿轮,便拍摄一组零部件照片。然后,从发动机最精密的气缸套切削开始再次拍照记录,到气缸、缸盖切削,再到外围零件如发电机、空调压缩机解剖等,发动机的每一天、每一次重要变化都被记录下来。就这样,一台量产的型号为M274发动机与七速变速箱待拆卸并剖解一遍后,内存卡中积累了厚厚的上千张照片。待到装配复原时,梁康等人又循着拍照顺序从后向前进行追根溯源,通过比对前后两张照片的不同确认后再安装关键零部件,生怕遗漏其中任何一枚螺丝或是小部件。

赵郁工作室的师傅与徒弟们,他们那一双双魔术师般的手,以汽车钢铝材料为画板,以各式机加工设备为笔墨,在汽车零部件的表面上开始着施雕作画。

现在已是高级技师的巩森很佩服师傅赵郁的高超技艺及他悉心传授的“工匠”风范。别看赵郁平日里面话语不多,带徒弟制作教具时却是叮嘱很多。除了传授发动机各部件工作原理外,赵郁还会格外强调安全操作,护目镜、耳塞都要求带好,防止徒弟受到伤害。巩森跟记者说:“工作之余我们是经常和师傅开玩笑的,但是只要一开始工作,师傅马上就跟变了个人似的,非常认真,他说工作室不能开玩笑的。”

经过几个月努力,赵郁及团队付出的心血与努力的“奔驰量产发动机(型号M274)及七速自动变速箱解剖台架”自制培训教具最终开发出来。大家付出的是辛勤的汗水,收获到的是甜蜜成就感!

猜你喜欢

啤酒用户
“新冠牌”啤酒真倒霉:60天赔了20个亿
《啤酒》
哼哼猪买啤酒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阳朔啤酒鱼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