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市城区古树后续资源调查与保护建议

2016-11-17冯毅敏孙龙华李智琦毕可可

广东园林 2016年4期
关键词:调查保护

冯毅敏 孙龙华 李智琦 毕可可

摘要:对广州市中心城区的建成区进行绿地普查,结果显示广州市古树后续资源有5 437株,分属30科、59属、81种(变种、品种等),主要分布在越秀、海珠、荔湾、白云等老城区。大部分古树后续资源生长状况良好,但亦存在诸如生存空间不足、树体衰弱、病虫蚁害增多、安全事故多发等问题,同时提出相应保护对策建议,以保障古树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广州市城区;古树后续资源;调查;保护

古树,见证着人类文明发展史,记录着环境的变迁,是人类研究环境变化和历史变迁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广州是一座具有2 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古树遍布全城,犹如一张张活的城市名片,向世人展现着城市的魅力与风韵。

古树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古树后续资源是指树龄80~100年的树木。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广州市分6批对古树进行了普查工作,目前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古树保护法规和流程。并已实现了数字化管理模式,但对古树后续资源的保护工作仍处于初始阶段,还需进一步加大投入。然而广州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在很大程度影响了树木的生存。因此,对广州市的古树后续资源开展调查研究及保护工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概况

2011~2014年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开展城市绿地信息普查项目,对广州市中心城区的建成区绿地进行了地毯式踏查,采用遥感影像解译、实地调查和已有资料收集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城市绿地图文一体的电子档案,并采用全站仪和CORS对每一棵树木实现了精确定位,为广州市“数字绿化”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2.方法

2.1现场调查

对树木进行实地调查,采用CORS和全站仪进行精确定位,详细采集并记录植物种类、科属、经纬度、胸径、冠幅、树高、生长状况、立地环境、权属单位、养护单位、照片等信息。

2.2数据分析

根据有关条例,以胸径≥80 cm为标准。剔除六批古树名录中已经被定为古树的树木。然后对照现场拍摄的照片。最终筛选出古树的后续资源数量。

2.3健康分级

古树后续资源的健康状况分为良好、一般和差,其划分标准为:

1)健康状况良好的植物,其叶色浓绿、长势旺盛、枝繁叶茂;

2)健康状况一般的植物,其叶色一般、长势较弱、枝叶不多;

3)健康状况差的植物,其叶色发黄、长势弱或濒临死亡。

3.古树后续资源现状

3.1数量与分布

调查结果表明。广州市建成区绿地古树后续资源极其丰富。共有5 437株,占全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总数的32.12%;主要分布在越秀、海珠、荔湾3个老城区。占总数的72.76%。而现古树分布最多的原萝岗、增城、番禺3个区的古树后续资源却相对较少。南沙和从化的后续资源数量最少(图1)。原因可能与城区建设时间有关。老城区成立时间长,城市建设配套成熟完善。树木生长环境较稳定,而其他区园林建设较新,且以移植树木为主。

3.2种类构成

调查得出,这些古树后续资源分属30个科,59个属,81个种(变种、品种等),其中以桑科榕属Ficus植物数量最多。有4 793株。占总数的88.16%;其次是木棉科木棉属Bombax植物。有133株。占总数的2.45%;再次是樟科樟属Cinnamomum植物,有122株,占总数的2.24%。排前6位的优势种分别是大叶榕、榕树、高山榕、木棉、樟、印度橡胶榕,数量之和占总数的90.47%(表1)。这些树种与现存古树的前10个优势种高度重叠,说明未来的10~20年内。古树的优势种仍集中在上述树种。古树后续资源中比例上升较大的是印度橡胶榕,位列古树后续资源优势种的第6位,但综合现有古树数量,它并不是古树优势种。此外,由于现有古树中存在大量古树群。均由荔枝Litchi chinensis、乌榄Canarium pimela等树木组成。为百年以上的果园群落。但市区内不存在这种情况,因此位于古树首位的荔枝不再是优势种,而位列第3及4位的乌榄和格木也不再见于古树后续资源的名单中。

3.3健康状况

广州市建成区古树后续资源健康状况令人满意,其中健康状况良好的占总数的98.73%,共5 368株;健康状况一般的仅占总数的1.10%,共60株;健康状况差的仅有9株(海珠4株。番禺和南沙各有2株,白云1株);树种为榕树、大叶榕、高山榕、木棉、红花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和朴树Celtis sinensis。虽然本次调查的总体生长情况不错。但仍存在一些因素导致古树后续资源生长衰弱。一是人类活动因素,如建筑占用树木的生长空间、地面硬化铺装、树身钉挂异物等;二是自然灾害因素。如雷击、冰雹、霜冻、台风等灾害天气。据统计。2014-2015年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绿化处接报的因自然灾害而引起的绿化抢险案件达4411宗,平均每天就有6宗绿化抢险案件发生;三是病虫害危害因素,据统计遭受不同程度病虫危害的古树后续资源有1 202株,占总数的22.11%。其中有遭白蚁危害的有1 005株。占总数的18.48%,白蚁主要蛀蚀树干、根部,从而导致树木倒伏甚至死亡的现象。因此,开展古树后续资源的保护工作非常重要。

3.4权属和养护情况

现有的古树后续资源分属779个单位,其中权属公园的有488株、属学校的有322株、属医院的有123株、属寺庙的有39株,合计占总数的17.88%。上述地区中的树木生长状况良好,可能是因为其对树木保护工作重视度较高。另外权属市级绿化管理部门的有418株,属区级绿化管理部门的有2 477株,属街道、镇、村的有230株,属企事业单位的有856株,属住宅小区的有485株。根据《广州市绿化条例》的要求和实际调查结果显示。该批树木的管理养护由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实行分级监督、检查和指导养护,市级绿化管理部门统筹管理,所属地区级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养,具体养护实施工作由权属单位负责安排实施。因此。这些地方的古树后续资源的保护工作能有效地开展。endprint

4.保护研究

4.1科学界定古树后续资源

上述的5 437株古树后续资源是根据其胸径大小(胸径≥80cm),结合原有古树名录而筛选出来的,这可能与实际数量有偏差。但总体上能反映出广州市建成区古树后续资源的丰富性。因此。应尽快建立一个科学、客观的古树后续资源鉴定标准,从而建立古树后续资源库。其中主要工作是确定树木年龄,一方面可根据广州市的物候条件和周边相同树种古树生长状况。参考现有古树分级。确定部分常见古树种类,如榕树类、木棉、荔枝等。依据胸径的大小快速确定其是否为古树后续资源。目前上海、太原等城市已建立了“80年树龄树木胸围参考值表”可快速鉴定古树后续资源。值得借鉴。另一方面是通过专业技术手段。如引人生长锥、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的“三段计算法”等以确定树龄。同时借助历史佐证。如地方志、附近有历史记载的建筑、长者口述等作为判断的参考依据。

4.2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案

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古树后续资源保护首次被《广州市绿化条例》列入到了保护条例当中。使其有法可依。但保护内容并不十分细致。园林主管部门应制定详细可行的保护方案,对古树后续资源保护计划应做到一树一方案。方案立足现状、长远规划,同时应根据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保护方案。

4.3开展应用型保护技术研究

针对目前人为或自然灾害给古树后续资源带来的植物体损伤、生长环境限制等影响其健康成长的问题。开展相应的应用型科学保护技术研究。

4.3.1健康和安全性评估

对古树后续资源健康和安全性评估技术开展研究。古树后续资源生长年限长,其健康和安全性问题时刻关系到周边活动区域的人群。因此对其进行定期“体检”很有必要。国外对树木安全性的研究最早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已制定了明确的管理制度,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专门针对城市园林树木安全性的调查还不多。近几年。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并引进PICUS弹性波树木断层画面成像仪、TRU树木雷达检测系统等对一些树木进行健康和安全性评估,取得了一定成效。该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有望为广州市古树后续资源保护提供有力参考。

4.3.2立地环境营造

古树后续资源生长空间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诸如地下管道、周边建筑物、城市路面硬地化铺装等。此外,城市化对土壤、大气、水的污染也时刻影响着古树后续资源的正常生长。针对上述问题。开展古树后续资源立地环境营造研究很有必要,如构建既方便树木管养、又不影响交通及管线铺装的透气铺装等。通过改善立地环境,既保障树木正常生长。又方便人们生活。

4.3.3修剪和支撑

城市树木修剪是一项技术工作。然而现存不少不分季节和树木特性、不讲修剪技术的情况。严重影响树木正常生长。导致树木易倒伏或断枝,形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城区古树后续资源生长环境复杂。不能像自然林木那样自由生长,必须通过专业、适当的修剪来调控。对于倾斜较大的情况还要通过建立支撑来稳固。正确的修剪可以均衡树势、提高树木生长势。合理的支撑可以稳固树身、消除安全隐患以及美化城市景观。因此。古树后续资源修剪和支撑是不容忽视的技术。应加强此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总结。

4.3.4病虫害防治

一直以来病虫害都是影响古树后续资源健康生长的一大问题。病虫害为害树木后。一方面会对树木的生长产生直接的影响。譬如食叶性害虫大面积爆发时可在短时间内将整株树木的叶片啃食干净;树木根系感染病菌后。会导致根系枯萎从而整株死亡等;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树木的生态与景观效果。同时,某些病虫害与人们的生活亦息息相关,如鳞翅目毒蛾科Lymantridac的体毛可引起人类皮肤过敏等反应。天牛科Cerambycidae、白蚁科Termitidae等蛀干性害虫为害树木后,在树木主干钻蛀、筑巢。导致树木生长不良。还会引发树木倒塌等情况。因此,病虫害的防治是保护古树后续资源健康生长、提高古树后续资源生态景观效果的一项重要任务。

4.3.5防雷技术

雷电最容易击中孤立高耸的地物,而屋旁大树是易遭雷击的地物之一。广州是强对流天气高发的城市,从立地环境和高度因子分析。古树后续资源是受雷电袭击的高危对象。而雷电袭击对古树和古树后续资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因此开展防雷技术研究很有必要。

4.4城乡联动,继续发掘古树后续资源

广州植物资源极其丰富。虽然已在建成区开展了地毯式的绿地普查工作。但涉及范围仍是有限的。除现已登记在案的大树外。应该还存有一些尚未确定身份的古树及后续资源。因此政府部门应牵头开展科普宣传,号召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全市城乡大范围的深入调查工作中。

5.小结

通过调查广州市建成区古树后续资源。共筛选到5 437株古树后续资源。其数量与北京、上海、南京和武汉等城市相比是偏多的,说明了广州市古树后续资源相当丰富。随着广州的经济高速发展。城市环境日益复杂。古树后续资源的正常生长也受到很大影响。频发的断枝、倒树等问题,对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和破坏。面对如此复杂的现实问题,开展古树后续资源保护研究工作刻不容缓。我们应积极投入资源让古树健康成长,为广州市古树事业乃至整个城市的生态文明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共建和谐社会。endprint

猜你喜欢

调查保护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