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公民意识教育融入德育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6-11-17吴杏梅肖小红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德育课礼仪公民

吴杏梅+肖小红

中职学校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是教育为学生就业服务,最终培养合格的毕业生、未来的职业人的关键。德育课堂所蕴含的公民教育内容需要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来加强渗透,从而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民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础工程。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在一定意义上,公民教育实际上也是一种教学理念,它与建构主义教学观,与生本教育理念其实是一致的。作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中职德育课所涵盖的内容其实也是公民教育的内容。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结合实践活动,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可以更好渗透公民意识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公民意识教育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然而,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关键在人的发展,如何培养新时代的合格公民是现代社会的热点与难点。每一个公民努力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要让这个准则落到实处,必不可少的是对公民进行教育。德育课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在其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着眼课堂教学的生成和感悟,开展课堂实践活动,有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实践。

(二)公民教育的内涵

公民教育(citizenship education)简单地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对一国公民的教育,其产生可追溯到西方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美国教育研究百科全书》(1982)认为:“广义地说,公民教育就是通过传授一个特定社会中公民的独特意义、公民的责任、公民的品质,从而培养好公民或者培养公民素质。”“狭义的公民教育,特指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教育,主要教授和培养公民参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价值、知识和技能。折衷的公民教育概念是指一切与公民教育目标有关的学校课程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

德国教育学家凯兴斯坦纳对公民的概念提出见解的同时,对公民教育的目的也有明确阐述,认为公民教育的目的是“造就适合国家与时代需要的有用的公民”,“国家一切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便是造就公民”。美国印第安大学教授约翰·帕特里克(John Patrick)对公民教育的趋势归纳为:“第一,公民教育内容趋同。世界上大多数从事公民教育的人都将公民教育集中于三个方面,即公民知识(civic knowledge)、公民技能(civic skill)、公民品德(civic virtue)。第二,突出进行基本观念或核心概念的教育,如主权在民、个人权利、公共利益、权威、正义、自由、宪法和法治、代议制民主。”

综上,对公民教育的理解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公民教育是面向全体国家公民的教育,是全方位的社会活动。第二,公民教育是尊重人,以民主、平等、自由为基础的主体性教育。第三,公民教育是注重公民意识、道德品质、法律知识和实际技能培养的教育。第四,公民教育有别于传统的品德教育或道德教育,更不是一种应试教育。“公民教育与政治、公共生活有关,其内容主要涉及社会政治生活的原则、规范、价值和态度,其目的是为国家培养良好的公民。简言之,公民教育主要与政治有关,而品德教育或德育则主要与道德相关,二者涉及的领域不同。”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公民意识教育

结合前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教育主要内容和内涵的分析,本文对公民意识教育的理解,根据中职生的特殊性,除体现以上有关公民教育的四个方面外,主要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方面的内容,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几个方面。如果用一个调色盒来比喻,公民意识教育是最底层的颜色,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中间层以及最上层的融合色,没有底层的颜色,中间层和高层的颜色便无法融合,也就无法成为自然的调色盒。中职德育课是进行德育教育,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最好场所,教师可以抓住学科特点以及课程内容,不着痕迹地进行公民意识的渗透,从而培养合格的中职生,准职业人到合格的社会公民,在课堂实践活动中渐进地践行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公民意识教育融入德育课教学的实践课例

结合中职德育课的一线教学实践,下面以《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一节教学内容为例,探索德育课教学过程中公民意识教育的渗透。

(一)实践课例的内容

该课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材。课程共五个单元,前两个单元涉及道德的内容,后三个单元涉及法律的内容,教材通过设计系列专题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该课选取“塑造良好形象”中的第二框题“让别人悦纳我们”,以“交往礼仪”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认识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学会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后面学习职业礼仪,感受道德之美,杜绝不良行为,预防犯罪等内容奠定基础。由于人际交往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交往礼仪的要求就各不相同。交往礼仪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见面礼仪、交谈礼仪、电话礼仪、网络礼仪为主要内容的日常交往礼仪;包括以做客与待客、进餐、公共场所与习俗为主要内容的不同场合礼仪;还包括涉外礼仪等内容,可见礼仪种类繁多,五花八门,分散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并彰显职教特色,这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课礼仪公民
论公民美育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十二公民
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
信息技术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功能分析
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