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部按摩结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

2016-11-17夏春晖李维平陈卫华

护理研究 2016年31期
关键词:活菌片体重儿双歧

夏春晖,李维平,陈卫华



腹部按摩结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

夏春晖,李维平,陈卫华

[目的]观察腹部按摩结合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将39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常规护理加以腹部按摩结合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2周,观察比较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极低出生体重儿恢复至出生体重的天数。[结果]观察组发生喂养不耐受4例(21.1%),对照组发生喂养不耐受11例(55.0%),观察组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喂养不耐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极低出生体重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8.07 d±1.67 d)明显短于对照组(9.74 d±1.8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部按摩结合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可有效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喂养不耐受,促进低体重儿生长发育。

腹部按摩;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体重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也称新生儿喂养困难,是新生儿时期胃肠道功能紊乱所致喂养障碍的一组症候群[1]。新生儿一旦出现喂养不耐受会影响胃肠道喂养,延长住院时间,降低存活率[2]。由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全身各器官发育不成熟,消化吸收功能更不完善,在实施肠内营养的过程中,比一般早产儿更容易发生喂养不耐受。徐婧等[3]的研究报道孕周≤32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67.6%。我院从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了5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对于符合纳入标准的19例喂养不耐受患儿进行了腹部按摩结合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共5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39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20例。纳入标准:生后24 h内入院、体重1 000 g~1 500 g;且无先天畸形、重度窒息、严重心肺疾患。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一般资料比较±s)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放置暖箱内,根据体重、胎龄、日龄调节箱温,微泵输液,记录出入量,监测生命体征,进行呼吸管理,预防并及时发现和治疗各种并发症,予以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腹部按摩及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口服或经口胃管注入。具体方法如下:

1.2.1 喂养方案 出生第1天即开始予5%葡萄糖水1 mL~2 mL试喂养,如无呕吐则经口或经口胃管给予多美滋公司提供的低出生体重儿配方乳喂养,采取间断喂养方式,根据《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4],从小量开始,每天<20 mL/kg的奶量均匀分成6次~8次,再根据胃肠道耐受能力在稳定—生长期循序渐进地增加奶量,大多至出院时喂养量可达160 mL/(kg·d)~180mL/(kg·d),配方奶温度为38℃~40 ℃,开奶同时遵医嘱予以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内蒙古双奇药业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9980004,每片0.5 g,每片含长双歧杆菌活菌数0.5×107cfu),每次0.5 g,2次/天,疗程2周。

1.2.2 按摩方法 按摩是在喂奶后1 h且安静状态下进行,由专人操作,为减少摩擦,按摩前操作者双手涂抹婴儿润肤油,具体步骤分4个小节进行:沿腹部向下按摩;脐旁小回旋按摩(顺时针);腹部大回环按摩(顺时针);双脚交替运动,每次5 min,疗程2周。操作过程中操作者的手不要离开早产儿的皮肤,而且要用适当的压力,并密切观察患儿反应,如出现哭闹、肤色改变、肌张力改变应暂停,脐以下禁止按摩。每天上午、下午各1次[5]。

1.2.3 评价指标

1.2.3.1 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 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根据2003年美国儿科学会制订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定义[6],包括以下任意一项因素:①严重的腹部膨胀或变色;②肠穿孔征象;③明显便血;④胃潴留量≥间隔喂养2次~3次总量的25%~50%;⑤胆汁反流或呕吐;⑥严重的呼吸暂停或心动过缓;⑦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

1.2.3.2 体重恢复至出生体重的时间 出生体重于生后1h内完成测量,准确读至5g~10g。每日09:00在喂奶前用电子婴儿秤称体重,记录两组低体重儿恢复至出生体重的天数。

2 结果

2.1 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19例,发生喂养不耐受4例,发生率21.1%;对照组20例,发生喂养不耐受11例,发生率55.0%。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 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恢复至出生体重天数比较 观察组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为8.07 d±1.67 d,明显短于对照组(9.74 d±1.82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94,P<0.01)。

3 讨论

由于极低出生体重儿胎龄小,机体各系统发育非常不完善,免疫功能差,极易发生感染、脑瘫、智力低下等各种并发症,生活能力及抗病能力极低,在早产儿中死亡率最高[7]。早期干预和解决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问题是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及生存质量的关键。尽可能早期给予极低出生体重儿经肠道喂养已经被临床医生广为接受,所以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来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减轻并发症显得非常必要。

益生菌一方面可以提高肠道非免疫防御屏障,包括恢复肠道通透性和改变肠道微生态,并激活内源性细菌的代谢;另一方面通过改善肠道免疫防御屏障,尤其肠道IgA反应和消除肠道炎症反应。程国强等[8]进行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体重>1 000 g的早产儿,预防性口服益生菌是安全的。

腹部按摩为非损伤性操作,有效性好,简便易行,在进行按摩时,可通过体表的触觉感受器及压力感受器沿着脊髓传至大脑,由大脑发出信息兴奋迷走神经,使胃肠活动增强,从而间接促进胃排空,肠内容物停留时间缩短,促进胎便排出,减轻腹胀,有利于大便的形成及排出,从而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促进早产儿体格发育[5]。

综上所述,腹部按摩结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口服,可有效预防低体重儿发生喂养不耐受,促进低体重儿生长发育,并且方法简单易行,可扩大临床观察。

[1] 王娜,佐日汗·艾依莎,王琳,等.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1,12(4):259-261.

[2] Howe TH,Hsu CH,Tsai MW.Prevalence of feeding related issues/difficulties in Taiwanese children with history of prematurity,2003-2006[J].Res Dev Disabil,2010,31:510-516.

[3] 徐婧,黄润中,黄建伟,等.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8):586-588.

[4]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09,47(7):508-510.

[5] 贺万香,刘颖,梁迎盈.腹部按摩结合金双歧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辅助疗效[J].临床和实践医学杂志,2009,1(8):120.

[6] Kuzma O,Reilly B,Duenas ML,etal.Evaluation,development,and implementation of potentially better practices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nutrition[J].Pediatrics,2003,111(4 pt 2):461-470.

[7] 邹璇,范英英,裘逸波.对极低体重儿行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6(10):51-52.

[8] 程国强,王来栓,周文浩.口服益生菌预防早产儿严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9,11(4):485-493.

(本文编辑李亚琴)

Abdominal massage combined with Bifidobacterium and Lactobacillus triple viable tablets to prevent feeding intolerance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

Xia Chunhui,Li Weiping,Chen Weihua

(Yanche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Jiangsu 224006 China)

盐城市医学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YK2013017。

夏春晖,主管护师,本科,单位:224006,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李维平、陈卫华单位:224006,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R473.72

B

10.3969/j.issn.1009-6493.2016.31.028

1009-6493(2016)11A-3934-03

2015-10-09;

2016-08-14)

引用信息 夏春晖,李维平,陈卫华.腹部按摩结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J].护理研究,2016,30(11A):3934-3936.

猜你喜欢

活菌片体重儿双歧
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适怡)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思连康)在小儿胃肠型感冒的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探究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儿泻停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分析
口服补液盐Ⅲ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儿童急性腹泻的效果观察
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管理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
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预后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