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16-11-16兰想想

新一代 2016年15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小学语文

兰想想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课堂教学是主渠道。素质教育的开展,学生个体潜能的开发及自由全面的发展,都必须通过创新教育来实现。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方法初探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课堂教学是主渠道。素质教育的开展,学生个体潜能的开发及自由全面的发展,都必须通过创新教育来实现。现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鼓励质疑,培养创新能力

疑问是创新的关键。教师在创新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寻找各种方式解决问题。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智力就能得到开发,创新意识就能得到增强。如教《狼和小羊》这篇课文,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狼为了吃掉小羊,不断找小羊的碴儿,你们能为小羊想想办法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为小羊出谋划策,为小羊寻求生存的出路,并让学生学会从多方面、多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不但能营造出热烈的课堂氛围,而且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仅仅让学生回答问题就行了,还要营造宽松、愉快的环境,使学生敢问、能问、善问,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和紧张情绪。同时还要有意识地营造质疑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有了疑问,才能产生强烈的释疑动机,进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如教《田忌赛马》一课时,我让学生读课文最后一段:“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一下出场的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同时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究竟怎么调换顺序?调换顺序后为什么会赢?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第一次、第二次赛马的有关内容,从中找出原因,这样做可以启发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

二、启发联想,培养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想象力的培养。在古代,科学技术极不发达,人类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曾想象出千里眼、顺风耳、嫦娥奔月等,而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这些已被望远镜、电话、卫星所取代,使想象成为现实。这足以说明想象能力的巨大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多读一些神话、童话、科幻等方面的书,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太空中遨游。如由一条直线想到一支笔、一座桥;由一只鸟想到一架飞机;由一条鱼想到一艘轮船……引导学生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以诱发学生的灵感,启发学生的想象。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我让学生在理解“人”字形线路的设计后,思考以下问题:“有比他更好的设计来解决这个难题吗?”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使学生知道詹天佑的设计在当时是最科学合理的。

三、引导体验,调动创新热情

追求成功所带来的自豪感和满足感,是一般人都具有的心理倾向,小学生也不例外。因此,在教学中要给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提供各自成功的机会,扩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尽可能多地步发现他们的聪明才智,捕捉他们身上潜在的智能,引导他们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珍贵的纪念》一文中,小动物们分别用自己的方式在它们合作盖的小亭子上留下纪念:小熊在大石头上刻上“熊”字,小猴子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柱子上,小兔子也在台阶上刻字,而小刺猬却在亭子周围种上五颜六色的鲜花。不用说,小刺猬的做法是正确的。可是,没想到的是,在“你喜欢谁”讨论中,有个学生居然说:“我觉得小熊也有可爱的地方,它也是出于好心,想留个纪念,它是为了让亭子更美才在石头上刻字的。”显然,这个学生的回答并不符合课文的要求,但他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也是十分可贵的。我肯定了他的勇敢和独立思考的精神,并加以引导:“你能看到小熊的优点,这很好。我相信,小熊看到小刺猬种下那么多美丽的花儿,也会明白什么才是最珍贵的纪念。”当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一些独具个性的想法时我会用赞赏的目光和欣赏的语气加以肯定和鼓励。学生在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中,体会到了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快乐、创造的愉悦,从而树立起“我也会创造”的信心,学会创造,乐于创新。

四、创设意境,培养创新能力

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注意力难以集中,认知事物往往带有情绪性,而情绪又直接对学生的学习倾向起着一定的支配作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巧妙地创设情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兴趣。如教《称象》这一课,揭示题目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头象重得很,你能称出它的重量吗?”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在学习课文后,我让学生说说曹冲是怎样相出这个称象方法。有的学生说,曹冲分析了大臣所说的方法,既经过思考才想出这样的方法:用石头块代替大象,然后分别称出石头的重量,最后相加得出大象的重量。有的学生说,曹冲根据重量一样造成船的下沉幅度也一样的道理,想出了用石头块代替大象来称的方法。最后我让学生讨论:“你有更好的称象方法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各抒己见,从而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五、把握基点,进行发散训练

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教材中发散思维的训练点,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从多方面、多角度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小兔运南瓜》课后有这样一个问题:“想一想,说说小兔可以用哪几种办法把南瓜运回家。”我启发学生可以从人力方面考虑,小兔独立运,或请小猴、小猫、小熊、小狗帮忙;可以从路线角度去考虑,水运、陆运;可从工具层面考虑,用车载或用手推,等等。运用这种分类方式,可以使学生的思维途径更多一些,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就必须更新观念,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潜力,让学生打开思路、大胆想象。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生动活泼,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小学语文
试析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