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待生成,让探究向更深处漫溯

2016-11-16江苏海门市正余小学226100宋云翔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32期
关键词:橙汁预设平行四边形

江苏海门市正余小学(226100) 宋云翔

善待生成,让探究向更深处漫溯

江苏海门市正余小学(226100) 宋云翔

“动态生成”的课堂应该是原汁原味的课堂,它追求的是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外的情况。教师理应善待生成,让“生成”成为顺应时代要求的“望远镜”,从而让学生的探究学习向更深处漫溯。

善待生成探究更深处漫溯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有效互动、动态生成的探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非预设的学习信息与教学资源,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处于不停顿的运动状态。为了不让这些“动态”生成的资源成为夜空中划过的流星。作为引领者的教师,应该及时捕捉,突破预设的窠臼,让它们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

一、顺应合理需求,让教学在调整中更显动态性

教学过程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朝着预设的轨道行进,必要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将预设的教案及时调整,把学生顺应教师的教变为教师顺应学生的学,使课堂彰显动态与生成。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在进行了一番铺垫后提问:“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没有计算公式?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这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激动地说:“老师,我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该教师没有就此打断预设之外的声音,而是接着问学生:“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不好意思地说:“书上!”“那你知道这个计算公式又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吗?”该生表达了可以将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开拼成长方形。当教师问他为什么要沿着高剪,如果不沿着高剪开是否可以时,他不断摇头。面对课堂生成,教师没有选择回避,而是顺应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方向,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搭建了平台,把舞台真正交给学生。

二、珍视典型错误,让学生在反思中增加学习体验

课堂教学的流程往往是非线性的,其中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学生许多认知方面的错误随时会产生。面对学生有价值的错误,我们不要一言蔽之,而应引导他们发现错误、反思错误、纠正错误,让他们在反思中增加学习体验。

例如,在教学“小数除法”时,为了考查学生对小数除法的算理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一位教师设计这样一道题:“每个杯子装0.35升橙汁,2.5升橙汁能装满多少杯?橙汁还剩多少升?”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教师先让学生独立解决,之后再进行交流。“2.5÷0.35=7……5”这一错误成了典型。教师并没有立即进行纠错,而是将它视作判断题,让学生对其进行反思、讨论。通过反思、讨论,学生找到三种判断错误的方法:(1)整除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利用此方法学生发现余数5比除数0.35大,毋庸置疑答案出错;(2)一共才2.5升橙汁,依据实际意义,余下5升,比被除数2.5升都大了,从而证明答案是错误的;(3)通过验算,发现0.35乘7再加上余数5,结果与被除数不等,由此得出答案错误。在学生反思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他们观察竖式计算过程,结合算理推理出正确的余数就水到渠成了。

学生的错误是有价值的,我们应善待错误,使错误服务学生的学习,从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直面“节外生枝”,让探究在曲折中走向深度

在课堂教学中,也会有“节外生枝”现象出现,教师如能智慧甄别,将看似“歪理”之说生成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真理将会被“请”出来,教学目标也会有效达成。

例如,有这样一道要求学生简便计算的题目:果园里种梨树,每行种19棵,种了这样的21行,一共有多少棵梨树?有学生提出:可以利用乘法分配律,将“21”拆分成“20+1”进行简算,19×21=19×20+19=399;也有学生认为,乘法分配律在减法中同样适用,因此可以将“19”拆分成“20-1”进行计算,也比较简便,19×21=20×21-21= 399。正当教师准备总结时,一位学生举手问:“老师,19× 21=399,是不是可以用20×20-1得到,这样还更简便。”说完,他羞涩地补充了一句:“我瞎猜的!”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学生窃窃私语,质疑声一片,“这没有道理吧?”“胡乱猜的。”“凑数。”“歪理。”……真的是歪理吗?此时教师灵机一动,增设了一个“找真理”的环节,引导学生通过点图的策略来进行研究讨论。不一会儿,有一组学生激动地开始用点图(如下图所示)表达自己的观点:

每行有19棵梨树,有这样的21行,如把最后一行去掉,21行变成20行,那么就多出19棵,剩下的20行每行添上1棵,每排由19变成20,最后一行就会少一棵,因此我们认为可以用“20×20-1”进行简算。其他组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很快有学生接举例:“18×21=19×20-2”,转眼间,黑板上满满的都是学生举的例子。这样巧妙的设计,超越了教材本身,实现了师生生命的真正涌动。

总之,只要我们能及时捕捉,智慧甄别一些有价值的动态生成,并灵活地做一些应变处理,定能生长出较之“知识”更具再生力的因素,从而让学生的探究活动向更深处漫溯。

(责编黄春香)

G623.5

A

1007-9068(2016)32-090

猜你喜欢

橙汁预设平行四边形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完形:橙汁真美味
来杯橙汁吧!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对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的探讨
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