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

2016-11-16江苏徐州市铜山区单集镇小学中心校221000王庆春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32期
关键词:时针分针图文

江苏徐州市铜山区单集镇小学中心校(221000) 王庆春

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

江苏徐州市铜山区单集镇小学中心校(221000) 王庆春

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教给学生数学阅读的基本方法,对于学生把握数学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重要作用。通过圈画批注、图文互化、适当梳理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

课堂教学阅读能力提升

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解题的效果。对一些学生来说,解题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在于不会认真读题或者读完题后不能够真正明白题目所要传递的意思。因此,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圈画批注,精细研读阅读内容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想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就可以让学生像学习语文那样,通过圈出重点词语,画出重点内容,保留主干等形式,去粗存精,化繁为简,提取显性的或者隐性的有价值的信息,达到轻松理解数学问题的目的。

如,对于题目“草地上有135只绵羊,山羊的只数比绵羊少50只,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羊?”许多学生总是不经思考,就直接用“135-50”来解决。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在阅读上“做文章”。首先,让学生圈一圈、画一画这句话中的重点词语,找准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已知的条件,圈起来;未知的条件,就在旁边打上问号。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在无形中得到了提升,学习效果显著。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以解决问题为例,把圈画批注的方法渗透其中,使学生在阅读题目时不漏掉一个字、一句话、一个数据,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图文互化,降低学生理解难度

对于一些阅读内容,学生单靠多读或者深思并不能获得深刻理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图形,也可以把图形转化为文字,这样教学,可以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有效降低学生的阅读理解难度,达到提升学生阅读效果的目的。

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习题:把一个边长为8分米的正方体木头沿着中间锯开,请问这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增加了多少?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常见问题,但学生还是经常出错。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对题意并不是真正的理解。其实,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如能通过图文互化的形式帮助学生,必将有效降低学生的阅读理解难度。

有了图形的辅助,本来抽象难懂的数学问题就在数形结合的过程中显得容易了。

在遇到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时,教师可以把文字转化为图形,或者把图形转化为文字,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图文互化的过程中得到显著提高。

三、适当梳理,重构数学阅读体系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及时梳理,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重构阅读体系,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

如教学“时分秒”时,在学生对时、分、秒等相关知识有基本了解与认识的基础上,为了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全面,可通过解答“3:00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多少度?”这个问题,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能力。循着这个思路,笔者又提出了问题:“3:30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多少度;6:00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多少度;6:30时,时针与分针夹角是多少度;9:00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多少度”。不仅使学生对时、分、秒的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而且在知识梳理的过程中,也有助于学生构造一个完整的阅读体系。

教师没有采取就题解题的教学方式,而是拓展延伸,展开梳理,如此一来,学生所学知识之间联系更紧密,从而学会举一反三,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

总之,对于学生来说,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达到的,需要教师把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放到一个重要位置,并且采取各种教学策略去落实,唯有如此,才能使真正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

(责编童夏)

G623.5

A

1007-9068(2016)32-071

猜你喜欢

时针分针图文
画与理
(二年级)怎么做能更好地认识分针和时针运动的联动关系
钟面上的秘密
时针和分针的争吵
画分针
钟表上的数学问题
图文配
图文配
钟面上的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