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南市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一期工程设计

2016-11-15庞衍同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6年1期
关键词:自行车道人行道济南市

白 康,杨 进,庞衍同,李 楠

(济南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1)

济南市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一期工程设计

白 康,杨 进,庞衍同,李 楠

(济南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 济南250101)

济南作为全国首批6个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城市之一,通过运用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设计理念,对部分旧城区和泉城特色标志区的道路进行了改造,从横断面、公交站台、步行与自行车专用车道和过街设施等方面提出设计方案。工程实施后,改善了交通出行环境,提高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出行安全性和舒适性,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步行;自行车;绿色交通;设计

0 引言

2013年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山东省济南市运署街泉城中学对面,有一条人行道的宽度仅有20 cm,勉强只能供一个人侧身通过,被附近居民戏称为“史上最窄人行道”。市政相关部门为此做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运署街处于济南老城区,由于历史原因道路比较窄,加之周边单位出入口及商铺较多,功能上既需满足机动车辆正常行驶,又要照顾非机动车及行人通行要求,客观限制条件较多,但是也暴露出原来“以保证机动车通行为设计主体”理念的缺陷。未来可以探讨此路段改造成单行线,将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适度加宽,保证非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安全。

以上事例在济南市或者全国各大城市都普遍存在,其实是一个设计理念的问题,是以机动车为设计主体还是以步行和自行车通行为设计主体的问题。尤其像济南市运署街这种老城区道路改造,压缩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甚至取消,保证了机动车通行,但如此狭窄的空间给周边居民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背道而驰。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已经成为普通百姓常用交通工具,既给人们出行提供了方便,又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压力,给生活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市政设施的建设速度与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相比要慢得多,所以几乎全国所有大中城市都出现了交通高峰期堵车现象,大城市尤为严重。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凭借其节约道路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优势,越来越得到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其能够实现与公共交通相互补充,解决城市居民“最后一公里”的交通可达性问题,对构建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12月2日,在济南召开的全国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座谈会上,济南市成为全国首批6个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城市之一。以此为契机,济南市将玉兴路和文化西路为代表的旧城区,以黑西路、趵突泉南路、明湖路、青年东路等为代表的泉城特色标志区,按照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理念对新建和旧城区的项目进行改造,改善了此路段交通出行环境,提高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出行安全性和舒适性。

1 济南市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一期工程设计方案

1.1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按照界定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设计,并对各自区域严格界定。根据《济南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的要求[1],根据道路所在区域特点,明确设计道路的功能定位,重点保障步行与自行车通行空间。

1.1.1玉兴路设计

改造前玉兴路有14 m宽的机动车道,两侧人行道宽度为3 m,且多被门头房占用,无自行车道,机非混行,道路功能不明确,既存在安全隐患又不能充分发挥道路功能。玉兴路为规划红线25 m的城市支路,道路两侧为居民区,步行与自行车交通出行需求大。玉兴路的设计断面组成如图1、图2[2]。

图1 济南市玉兴路横断面布置图(一)(单位:cm)

图2 济南市玉兴路横断面布置图(二)(单位:cm)

玉兴路的设计尽可能地缩减了机动车道宽度,设计了3个机动车道,宽度为10 m或10.5 m,非机动车道两侧各为2.5 m或3 m,人行道为3.25 m、3.5 m和5.5 m。机动车道宽度占规划宽度比例下降到40%,并且形成了2.5 m和3 m彩色沥青铺筑的专用自行车道,充分保障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通行空间。

1.1.2黑虎泉西路设计

黑虎泉西路是泉城特色标志区东西向重要的交通走廊,是规划红线25 m的城市次干路。根据黑西路所处的地理位置,道路东端为解放阁,南侧为泉城广场和黑虎泉,道路西端为趵突泉公园,道路北侧为恒隆广场、世贸广场、贵和购物广场等大型购物中心,为济南市最重要的商业和旅游聚集区。

此段道路改造的设计思路是:以步行交通为主,自行车和机动车交通为辅。设计道路人行道宽度6.3 m和7.5 m,路段不同,宽度略有不同,人行道最宽处为8.5 m,保持机动车道宽度,设计一条公交专用车道、两条机动车道,两侧各2 m自行车道,机动车道分配的道路资源不足1/4,满足了黑西路功能需求,保证了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便利,实现了绿色交通设计理念。

1.2公交站台设计

为保证自行车通行的连续性,在道路的设计中,公交站台设计采用一体化设计方案,保证公交车站处自行车的连续通行。

采用1.5 m宽的站台方便公交换乘及行人上下车的安全,同时为保证自行车道连续性,在站台后设计采用3 m彩色沥青路面的自行车道,实现了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与公共交通换乘的便利。

1.3人行道与自行车专用车道设计

(1)彩色沥青敷设自行车道,明确路权,清晰界定边界,更加方便了自行车和行人的出行。

济南市在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中,使用彩色沥青敷设自行车道,更加方便了自行车和行人的出行。采用彩色专用车道设计方案,主要目的:一是划分不同性质的交通区间;二是发挥安全警示作用;三是缓解视觉疲劳;四是美化交通出行环境。玉兴路、大明湖路等道路上的自行车道都使用了彩色沥青[3]。

彩色沥青材料设计采用两种类型:一种是4 cm彩色沥青混凝土的沥青路面;另一种是2.5 cm高分子材料彩色防滑路面。

(2)采用硬性隔离桩或绿化隔离带,保证自行车专用道不被机动车道占用。

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共板情况,通过设计采用硬性隔离桩,对3 m彩色沥青专用自行车道进行有效隔离;对于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共板情况,采用1.5 m绿化隔离带并增加隔离网,防止机动车占用自行车道空间。

(3)人行道设置硬性隔离墩,保证不被机动车占用。

在路口处增加适度间隔,设置隔离墩,防止机动车进入步行和自行车空间停车,保证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空间。

(4)人行道连贯设置,有效保证了步行系统的完整性。

a.在路口处增加安全隔离措施,如设计安全岛,保证行人过路安全。

b.设计完整的人行道通行路径,优先保证行人安全,尽量设计专用自行车道,当与人行道交叉时,自行车避让行人,确保步行系统完整性。

c.人行道与自行车道设计保持统一坡度,不再因为机动车通行改变自身设计坡度,对单位出入口、交叉口等高程变化处采用平顺处理,确保人行与自行车通行的舒适性、完整性。

(5)减小路缘石半径,降低机动车车速,保证步行及自行车交通通行安全性。

在交叉路口,转弯半径按5 m设计,尽量采用较小路缘石半径,以降低机动车车速,保证自行车和步行的通行安全。

1.4过街设施设计

过街设计主要分为立面和平面过街方式,对于不同情况,采用不同过街方式。

(1)在商业聚集区和旅游景区,过街设施的设计采用了立体过街人行天桥设计,如黑西路上的恒隆广场人行天桥。

(2)在居民区,过街设施的设计采用了平面交叉设计,如在玉兴路道路设计中严格区分了人行道和自行车道通行空间。过街横道线应平行于路段自行车道的延长线,顺延干道的自行车过街横道宽度为5 m,支路宽度为3 m。尽量减少彼此的交通干扰,促使行人和自行车尽快离开交叉路口,保证交通顺畅通行。

1.5其他附属设施设计

对卫生箱、路名牌、休息座椅、广告灯箱等其他附属设施的设计,采用国家规范执行。卫生箱尽量设置在设施带内,在商业路段间隔80~100 m,普通路段200 m;两侧树池采用防腐木树池盖板,并与人行道保持水平,既美化了环境,又方便了出行;其他设施设计原则主要根据路段所处位置及周边服务情况,适当调整。

1.6道路沿线景观设计

青年东路的设计充分保留两侧原有槐树,合理补足缺失树木,形成特色绿化一条街,同时结合两侧环境整治,形成优美的街道景观,美化出行环境。

在趵突泉南路和青年东路的设计中,充分利用绿化带、景点、商业聚集区,以及景观小品、雕塑等景观设置,提升景观效果和文化品位,为步行与自行车交通出行建立良好的出行环境,吸引人们更多采用绿色交通方式出行。

2 结 语

通过近4年的建设,济南市对以玉兴路等为代表的居民区区域型道路改造,以黑西路和明湖路等为代表的泉城特别标识区的道路改造都进行了新的尝试,并取得了显著效果。道路改造完成后,对这些区域居民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带来较大的便利,提高了出行交通安全性和舒适性,改善了交通出行环境。当然,实践中也发现很多问题,如建设管理不到位,隔离措施被破坏,步行与自行车空间被机动车停车占用,彩色沥青自行车道成为停车道等。建议相关部门加强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性建设和管理,加强相关配套设施系统性建设研究,如公交、地铁站换乘系统及自行车租赁系统与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衔接等,实现“以人为本”的建设思路,践行绿色交通设计理念。

[1]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济南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R].济南: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1.

[2]济南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济南市玉函片区路网优化工程——玉兴路施工图设计[R].济南:济南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10.

[3]济南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济南市步行及自行车交通系统一期工程设计[R].济南:济南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11.

U491.2

B

1009-7716(2016)01-0001-03

10.16799/j.cnki.csdqyfh.2016.01.001

2015-06-01

白康(1982-),男,山东淄博人,硕士,工程师,从事道路桥梁工程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自行车道人行道济南市
济南市大秦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跟踪导练(一)
济南市大秦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预制装配式透水人行道板的力学性能分析
天津市城市街区慢行系统自行车道构建研究
行道树对人行道的破坏
为何日本骑车者众多却罕见自行车道?
修建自行车道有助于提高市民健康水平
城市道路人行道建设应“以人为本”
广西城市道路增设专用的步行和自行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