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82例成人急性腹泻病例病原谱检测分析

2016-11-15杨潇瑾袁颖华黄建芳黄海滨吴缨芳谢德胜

中国医药导报 2016年20期
关键词:弧菌轮状病毒细菌性

杨潇瑾 袁颖华 黄建芳 黄海滨 度 尧 马 瑨 吴缨芳 谢德胜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上海200240

1982例成人急性腹泻病例病原谱检测分析

杨潇瑾 袁颖华 黄建芳 黄海滨 度 尧 马 瑨 吴缨芳 谢德胜▲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上海200240

目的了解成人腹泻病流行特征和病原谱分布,为临床制订防控及治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成人24 h肠道门诊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急性腹泻患者粪标本1982份,送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检测。结果1982份粪便标本中,感染任一致病菌282例,感染率为14.23%,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率最高(8.48%)。感染任一病毒160例,感染率为8.07%,其中诺如病毒感染率最高(5.20%)。本研究显示,无论细菌或病毒感染,均呈现比较明显的季节性高峰,夏秋季以细菌性腹泻高发,而病毒性腹泻多出现在冬季。结论本研究急性腹泻患者中病原谱较广。副溶血性弧菌、非伤寒沙门菌为细菌性腹泻的主要致病性病源菌,诺如病毒、轮状病毒为病毒性腹泻的主要致病性病原病毒,应根据不同病原的流行情况,在不同季节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急性腹泻;病原谱;监测

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同时也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种重要疾病。据现有报道,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约有20亿例腹泻病例,在各国均有流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每年死亡病例甚至高达200万例以上[1-2]。腹泻按照病因可分为感染性腹泻及非感染性腹泻,其中,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因为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感染[3-4]。细菌性腹泻常见致病菌为沙门菌、痢疾杆菌、大肠埃希菌、耶尔森菌等[5-6]。病毒性腹泻常见致病病毒为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等[7]。急性腹泻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临床上还常伴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8-9]。因此,系统地检测腹泻疫情和病原学情况,了解本病在上海市闵行区居民中的分布情况以及临床特征,是控制和降低腹泻在本地区居民中发生和流行的重要基础[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标本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4 h成人肠道门诊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间就诊的急性腹泻患者,共1982例。

1.2 诊断标准

腹泻诊断标准:根据WHO指导原则,在24 h内,排便次数≥3次,大便性状改变(呈稀便、水样便或糊状便等)。排除确诊其他疾病,如消化道溃疡、消化道肿瘤、肺炎等。另外,符合成人肠道门诊就诊标准,年龄≥14周岁且时间≤14 d。

1.3 标本收集

采集新鲜粪便≥6 g,分别置于Cary-Blair培养基底及病毒采集盒,均室温下当天送检。标本统一送至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4 监测项目及结果判读

细菌检测项目包括霍乱弧菌、志贺菌、伤寒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非伤寒沙门菌、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细菌阳性标本定义:送检样本中分离出致病菌。

病毒检测项目包括星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札如病毒、轮状病毒(A、B、C组),诺如病毒(GⅠ、GⅡ)以及其他病毒。病毒阳性标本定义:样品中检测到致病病毒核酸。

1.5 检测方法

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订的腹泻症候群检验技术方案和标准流程进行分离培养[11]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致病病毒的核酸。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监测结果及主要病因分类情况

我院24 h肠道门诊共监测采样腹泻患者1982例,全部进行了病毒和细菌检测。检测出442份阳性标本,阳性率为22.3%(442/1982);其中,细菌占63.80%(282/442),病毒占36.20%(160/442)。细菌阳性率高于病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7,P<0.05)。

2.2 细菌性病原分类情况

监测时间内共检测出细菌282株,其中副伤寒弧菌168株,阳性率为8.48%(168/1982),占细菌总检出数的59.57%(168/282);非伤寒沙门菌104株,阳性率为5.25%(104/1982),占细菌总检出数的36.88%(104/282);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0株,阳性率为0.50%(10/1982),占细菌总检出数的3.55%(10/282),其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检出6株,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检出4株。未检出霍乱弧菌、志贺菌、伤寒沙门菌、空肠弯曲菌、小肠结肠耶尔森菌。

2.2.1 细菌性腹泻病原季节分布细菌检测阳性率以5~9月最高。2014~2015年细菌检出282株,其中,5~9月细菌检出252株,占全部细菌总阳性率的89.36%(252/282)。2014~2015年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共168株,5~11月各月均有检出,而6~9月检出率最高,占总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的88.69%(149/168)。细菌性腹泻仍以夏秋两季最为高发。见表1。

表1 2014~2015年我院肠道门诊病例标本各月细菌病原检测情况[n(%)]

2.2.2 细菌性腹泻病原年度分布2014年检出细菌91株,细菌阳性率为15.80%(91/576);2015年检出细菌191株,细菌阳性率为13.58%(191/1406);2014、2015年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副溶血弧菌共检出59株,阳性率为10.24%;2015年,副溶血弧菌共检出109例,阳性率为7.75%;2014、2015年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副溶血弧菌阳性率高于2015年。2014年,检出非伤寒沙门菌23株,阳性率为3.99%;2015年,检出非伤寒沙门菌81株,阳性率为5.76%;2014、2015年非伤寒沙门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5年非伤寒沙门菌阳性率高于2014年。2014年检出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9株,2015年检出肠致泻性大肠杆菌1株。见表1。

2.3 病毒性病原分类情况

监测时间内共检测出病毒160株,其中,诺如病毒103株,阳性率为5.20%(103/1982),占病毒总检出数的64.38%(103/160),诺如病毒GⅠ型15株,诺如病毒GⅡ型88株;轮状病毒33株,占病毒总检出数的20.63%(33/160),全部为轮状病毒A组;札如病毒15株,占病毒总检出数的9.38%(15/160);星状病毒7株,占病毒总检出数的4.38%(7/160);肠道腺病毒2株,占病毒总检出数的1.25%(2/160)。见表2。

2.3.1 病毒性腹泻季节分布结果显示,2014~2015年病毒检出160株。从时间分布上看,病毒阳性检出率在2014年2月、2014年12月、2015年2~3月共出现3个高峰。提示病毒性腹泻仍以冬季最为高发。见表2。

表2 2014~2015年我院肠道门诊病例标本各月病毒病原检测情况[n(%)]

2.3.2 病毒性腹泻年度分布2014年检出病毒80株,病毒阳性率为13.89%;2015年检出病毒80株,病毒阳性率为5.69%;2014、2015年病毒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病毒阳性率高于2015年。2014、2015年居病毒感染病原首位均为诺如病毒GⅡ型,2014年诺如病毒GⅡ型共检出49株,阳性率为8.51%;2015年诺如病毒GⅡ型共检出39株,阳性率为2.77%;2014、2015年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率高于2015年。2014、2015年居病毒感染病原第2位的均为轮状病毒A组,2014年轮状病毒A组共检出17株,阳性率为2.95%;2015年,轮状病毒A组共检出16株,阳性率为1.14%;2014、2015年轮状病毒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轮状阳性率高于2015年。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市闵行区成人急性腹泻病病因中细菌性腹泻及病毒性腹泻比例接近,且细菌性腹泻患病率高于病毒性腹泻。其中,2015年细菌性腹泻病例总体感染率较2014年下降了2.2%,优势病原菌和2014年基本相同,略有差异。2015年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率低于2014年,2015年非伤寒沙门菌阳性率高于2014年。近年来,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已由过去的志贺菌转变为副溶血性弧菌以及沙门菌[12-14]。另外,上海为沿海地区,饮食习惯以进食海产品居多,而副溶血性弧菌多通过带菌海产品感染,因此这也是在本次监测中,大比例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的主要因素[15-16]。本次监测提示现有细菌性腹泻病原谱可能发生改变,需要长期监测,不断更新和验证[17]。

2014~2015年监测结果均显示上海市闵行地区诺如病毒为病毒性腹泻的优势病毒。相较我国其他地区(如北京、宁波、天津、广州等)的病毒性腹泻以轮状病毒为优势病原的监测结果略有差别[18-22]。本次监测结果与上海市宝山区及浦东新区(2011、2012年)的监测结果相似[6-7]。本监测医院毗邻上海市闵行开发区及多所高校,监测病例中男性青壮年占很大比例,因此出现较多诺如病毒感染病例可能与此有关[8,12]。

从监测结果分析,急性腹泻在不同季节的发病数量显著不同,其发病病原亦不尽相同。夏、秋季多见细菌性腹泻,而病毒性腹泻则全年均有发生,但以春、冬为高发季节。此结论与宁波、天津等地报道的季节分布特征相似[5,10]。

通过以上数据和结果分析,上海市闵行区成人急性腹泻病的发病形势不容乐观,细菌病原以存在于海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为感染首位,病毒病原以诺如病毒GⅡ型以及轮状病毒为主。另外2014、2015年监测结果显示,辖区内未出现霍乱病例,提示现有对甲类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完成较好。因此,应广泛开展由点到面的病原监测并给予患者有效治疗,切实降低上海市闵行地区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为创建健康文明的国际化大都市奠定坚实基础[23]。

[1]杨焕章,严育忠,范慧清,等.544例急性腹泻门诊病例粪便的细菌菌谱及药敏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2):1682-1683.

[2]张静薇,吕艳,黄杰.1388例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分析[J].西部医学,2015,27(1):125-127.

[3]孙海潮.676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的测定结果[J].医疗装备,2016,29(1):151-152.

[4]章溢峰,柏品清,傅灵菲.上海市某三级医院310例食源性腹泻病例检测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5,27(11):715-717.

[5]杨天池,赵凤敏,李巧方,等.2011年~2013年宁波地区居民急性腹泻病原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26(4):559-564.

[6]茅俭英,向伦辉,沈隽卿,等.2014年上海市宝山区腹泻病监测结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6,23(2):215-218.

[7]傅益飞,孙乔,叶楚楚,等.201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急性腹泻门诊病例病原谱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4,29(5):349-353.

[8]傅益飞,孙乔,朱渭萍,等.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居民急性腹泻病病原谱监测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17(3):246-250.

[9]陈惠芳,胡婷婷,姚月娴,等.广州地区5岁以内儿童病毒性腹泻病原及流行病学特点[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4):336-339.

[10]高璐,孙忠,王成武,等.天津市居民腹泻症状发生情况及就医行为调查分析[J].天津医药,2016,2(4):231-234.

[11]景怀琦,黄留玉,段招军,等.腹泻症候群病原学监测与检测技术[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

[12]刘琼.夏秋季散发感染性腹泻发病原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17(1):2-3.

[13]度尧,吴缨芳,陈云天,等.708例腹泻患者粪标本病毒检测及临床特点[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3,31(12):740-743.

[14]张晓宇,蔡正华,李一航,等.2005年西安市细菌性腹泻病监测结果分析[J].疾病监测,2006,9(21):470-471.

[15]崔恩博,陈素明,吴丽,等.2009~2013年我国16省市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分布及临床耐药分析[J].传染病信息,2014,27(3):143-147.

[16]徐宇仙,焦建中,陈美华,等.兰州地区683例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缝隙[J].武警医学,2010,21(6):488-490.

[17]王毅,程周祥,刘丽芳,等.芜湖市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结果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5,21(2):92-94.

[18]胡江,陈道利,夏峰.细菌性腹泻171例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7,32(5):616-617.

[19]侯淑敏,李传霞,李红,等.细菌性腹泻468例药敏结果与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2,33(7):115-116.

[20]罗友军,肖嫒,谭转欢,等.2012年1876例腹泻患者轮状病毒的检测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6):44-46.

[21]李君梅,黄玉莲,帕力旦·吾孜克,等.新疆克拉玛依市夏季细菌性腹泻病监测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5,30(6):19-20,48.

[22]赖华基.韶关市腹泻患儿肠道腺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4):41-43.

[23]Li J,Hu J,Wu F.Etiological surveillance for diarrhea in Shanghai from August 2013 to July 2014[J].Zhonghua Liu Xing Bing Xue Za Zhi,2015,36(10):1099-1103.

Analysis of the pathogenic surveillance results of 1982 patients with acute diarrhea

YANG XiaojinYUAN YinghuaHUANG JianfangHUANG HaibinDU YaoMA JinWU YingfangXIE Desheng▲
Department of Infection Diseases,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ghai,Fudan University,Shanghai20024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c features and pathogen spectrum distribution of adult diarrhea cases,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develop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Methods A total of 1982 stoo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diarrheal patients in Enteric Diseases Clinic of 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ghai,Fudan University during January 1st,2014 to December 31st,2015.The stoo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or bacteriological and virological detections in Minhang District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 Shanghai.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bacterium was 14.23%(282/1982).The detection rate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8.48%)was higher than any other bacterium.The positive rate of virus was 8.07%(160/1982).The detection rate of Norovirus(5.20%)was higher than any other virus.It was suggested that bacteria or virus infection all showed obvious seasonal peak.The prevalent seasons of bacterial diarrhea were summer and autumn and viral diarrhea was winter.Conclusion The pathogen spectrum is wid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diarrhea.The major pathogens causing bacterial infections are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and Salmonella,the major pathogens causing viral infections are Norovirus and Rotavirus.It is necessary to take specif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based on different seasons and various pathogens.

Acute diarrhea;Pathogen;Surveillance

R378

A

1673-7210(2016)07(b)-0060-04

2016-04-14本文编辑:程铭)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科研课题计划(2016WYYJ02)。

杨潇瑾(1983-),女,博士;研究方向:病毒性肝炎、消化道传染病、结核病。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弧菌轮状病毒细菌性
销量增长200倍!“弧菌克星”风靡行业,3天杀灭98%弧菌
猪轮状病毒病及其防控措施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如何有效防控对虾养殖中的弧菌病
揭开“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面纱
犊牛轮状病毒腹泻的防治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微胶囊的制备及在饵料中的应用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