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动人口已婚人群孕前保健知识意愿及行为研究

2016-11-15徐晓燕许豪勤傅雅丽查树伟吕年青

中国医药导报 2016年20期
关键词:健康检查流动人口保健

徐晓燕 许豪勤傅雅丽 程 雁 查树伟 吕年青

江苏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36

流动人口已婚人群孕前保健知识意愿及行为研究

徐晓燕 许豪勤▲傅雅丽 程 雁 查树伟 吕年青▲

江苏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36

目的调查流动人口孕前优生健康知识、意愿及行为,为推动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惠及更多流动人口、实现有效覆盖提供依据。方法在苏北、苏中、苏南选择3个项目点对600名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和18名基层计生专业干部个人深入访谈。结果被调查地区流动人口趋于年轻化,30岁以下占70.7%,文化程度增高,逐渐成为稳定职业者,趋向长期化居住;对孕前优生健康知识知晓和需求提升,来源以电视、网络等非人际传播为主,较为浮浅;知道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是免费的有51.8%,参加过免费检查的只有46.7%。结论把握流动人口时代特征变化,强化宣传教育的针对性精准性;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城镇社会,享有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育龄夫妇共同行动,整合卫生计生资源配置,对有效提升流动人口主动参与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实现全覆盖具有推动作用。

流动人口;孕前优生健康;知识;意愿;行为

当前国家计划生育工作已从过去控制人口增长转到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目标任务上来[1]。提高人口出生素质,优生优育是关键;实现优生优育,流动人口是重点和难点。到2014年末我国流动人口已达2.53亿人。由于流动人口是相对边缘化的弱势群体,生殖健康和出生缺陷问题突出[2-4],需要有针对性增强流动人口对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政策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有效将预防出生缺陷关口前移[5]。本研究对江苏省部分城市流动人口孕前优生健康知识认知程度、态度意愿以及行为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为推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惠及更多流动人口,实现有效覆盖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5年1~6月在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各选取流动人口集中聚居较多的镇江、如皋、涟水市(县)作为调查点。需方:调查对象具备要素包括流动人口;已婚人群;男18~45岁,女18~40岁;男女各半。每个调查点以随机抽样方式各抽取200名,共600名。供方:抽取各项目点县或乡(镇)6名计生服务部门专业工作人员,共18人。

1.2 方法

采用定量与定性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自填问卷方式对600名流动人口进行调查资料收集。根据研究目的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6-7],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并经过预调查和专家对问卷内容和结构效度的评价,总体专家内容效度(CVI)大于80%。问卷包括人口学特征,对优生优育知识认知、态度行为、服务利用情况等内容。由研究者对调查员统一培训,确保调查的科学可靠性。调查回收问卷600份,与发放数相一致。

2 结果

2.1 江苏流动人口人群特征变化趋势

2.1.1 年龄分布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27.6岁,30岁以下424人,占70.7%,30~45岁176人,占29.3%。提示江苏流动人口年龄结构正呈现年轻化趋势,90后逐渐成为江苏流动人口的主流。从全国总体上来讲,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虽然呈“不断上升”的迹象[8],但由于江苏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当前流入仍以年轻人群为主,年轻化趋势仍会延续相当一段时期。90后年龄层正处在迈向婚姻和生育旺盛的高峰年龄段,随着社会发展、技术进步,这些年轻人在思维观念、知识技能和利益需求方面不同于以往年轻人[9]。

2.1.2 文化程度分布调查显示,调查对象文化程度依次为初中[35.2%(211/600)]、高中[29.5%(177/600)]、大专[19.2%(115/600)]、大学[10.2%(61/600)]、小学[4.8%(29/600)]、研究生[1.2%(7/600)]。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流动人口的30.5%(183/600),高于《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5)》发布的全国大专及以上学历流动人口占12.1%(2014年)的水平[10]。文化程度增高趋势与流动人口年轻化趋势同步,这与以往调查认为流动人口“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的状况和观念不完全一致[2,10]。这种趋势为提高流动人口优生优育意愿和内在需求提供了有效动能和空间。但流动人口不同来源地的地区间,这种年龄与文化程度的关系还是有差别的。统计也显示,高中及以下学历者仍占了流动人口近七成,与以往研究相一致[11],需要将视野和关注更多投入到那些能力不足的边缘、弱势人群身上。

2.1.3 职业分布调查对象在居住地从事职业依次为工人[46.5%(279/600)]、打零工[16.8%(101/600)]、公司职员[16.7%(100/600)]、个体经营[7.8%(47/600)]、农民[3.2%(19/600)]、其他[4.7%(28/600)]等。从事工人、公司职员较为稳定职业的合计占63.2%(379/ 600),明显高于打零工、个体经营、农民等短期、不稳定的职业群体,显示发达地区流动人口以工厂、公司职员为主成为稳定职业者正逐渐形成主流。

2.1.4 居住时间调查对象在流入地居住5年以上(21.0%)及2~5年(32.3%)的有53.3%(320/600),居住低于1年的只有24.0%(144/600),其余居住1~<2年的有22.7%(136/600),显示随着流动人口以工厂、公司职员为主成为稳定职业者,流动人口的居留稳定性日趋增强;同时,与配偶一起居住的流动人口有83.8%(503/600),独处的有16.2%(97/600),说明多数流动人口趋于夫妻双方一起流动,在流入地结婚、生育的越来越多,居住长期化、定居化倾向愈加明显。

2.1.5 经济状况调查对象月收入3000元以上(50.0%)和月收入2000~3000元(33.7%)者占流动人口的83.7%(502/600),高于2014年底江苏省调整的最低工资数(一类地区1630元)水平,显示流动人口的经济状况在经济发达地区有所改善和增长。

2.2 流动人口优生优育知识状况及来源途径

2.2.1 流动人口对优生优育尧孕前健康检查的概念知晓度和需求随着流动人口特征、代际结构的变迁和教育学历提高,多数流动人口能基本认知了解“孕前健康”的概念及含义,对“孕前健康保健”的知晓率较高,同时经济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对优生优育、预防出生缺陷有着较大意愿和需求。调查中,能正确回答“生育健康宝宝,预防出生缺陷”从“孕前(怀孕前6个月)开始”的有75.3%;认为“怀孕前很有必要”做健康保健准备的达87.5%。见表1。访谈的专业人士也反映,80后、90后的优生优育意识和需求比70后强。

2.2.2 流动人口对优生优育和孕前健康知识掌握知晓程度调查统计,在两道优生优育基础知识多选题回答上,多数人回答不全,能全部回答“导致出生缺陷的因素有哪些”的只有24.3%,全部答对“怀孕前在自我保健上应该做哪些准备”的有32.2%(表1)。受访的计生专业人员也认为,流动人口对优生优育知识掌握得一般化,知道一些浅显的优生优育知识。

2.2.3 流动人口优生优育知识来源调查显示,流动人口优生优育知识来源的主要途径以电视广播(16.5%)、网络(16.4%)、报刊杂志图书(14.2%)、广告或宣传栏(12.9%)等非人际传播为主(大众传播),其次才是乡镇计生服务人员(12.4%)、亲戚朋友(10.2%)、医生护士(8.4%)、培训讲座群体活动(6.4%)、热线电话(2.7%)等人际传播(小众传播)。优生优育知识更多来源于非正式渠道,这与生育的私密性特点有关。在非正式渠道传播中,现代通讯传媒技术,尤其是以网络、手机等为标志代表的非人际传播(大众传播)对当代人的影响日益密切重要,这是与以往以人际传播为主不同的一个显著特点。

2.3 流动人口参加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行为态度情况

2.3.1 流动人口参加优生优育宣传教育咨询袁了解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免费政策情况调查显示,调查对象中计划怀孕前参加过优生优育宣传教育咨询的有47.2%,没有参加过的有52.8%。进一步调查显示,在对孕前健康检查实行免费政策的知晓上,知道孕前健康咨询检查是免费的只有51.8%,不知道的有48.2%。表明流动人口参加孕前健康教育的普及率、对免费政策的知晓率仍有待提高。见表2。

2.3.2 流动人口参加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参检率情况调查显示,流动人口参加过“孕前健康检查”的有46.7%,没有参加的有53.3%(表2),流动人口“孕前健康检查”的参检率相对偏低。这一结果与其他同期研究结论一致[12]。

2.3.3 育龄夫妇渊男女冤双方对孕前健康咨询检查的意愿需求育龄夫妇(男女)双方对孕前健康咨询检查的意愿需求都很高,但男方在实际行为重视程度上有待加强。影响生育结局的因素不仅来自女性,男性孕前的生育健康因素也不容忽视[13]。在回答计划怀孕前,男方应做什么时,认为男方需要“掌握优生优育知识”的只有53.7%(322/600)。进一步调查显示,参加过优生优育宣教咨询的,夫妇一起去的有84.4%(239/ 283);女方去、男方不去为15.2%(43/283);男方去、女方不去的只有0.4%(1/283),表明男方对孕前保健方面的重视配合程度有待加强。见表2。

表1 调查人群优生优育知识知晓情况

表2 调查人群对参加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态度行为

3 讨论

3.1 调查掌握流动人口时代变化趋势、地域特征,提高孕前健康宣传教育和服务利用的精准性

国家推动孕前免费健康检查政策项目实施已有5年多[14-15],江苏省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达90%[16]。流动人口对孕前健康检查免费政策知晓度和参检率不理想,成为制约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全覆盖目标实现的关键性“短板”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人口学特征变化人群对优生优育、出生缺陷预知识的需求较过去发生变化[17]。及时跟进调查研究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点的流动人口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实施针对性的分类管理,是有效提升流动人口主动参与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途径。

3.2 加强融合,促进流动人口和谐稳定融入城镇社会

流动人口居留稳定性日趋增强,居住长期化倾向愈加明显,为流动人口有机融入当地社会、为其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提供了有力的社会基础[18]。要因势利导,在推动流动人口融入融合上做好文章,增强流动人口的归属感,有效提升流动人口参与孕前健康检查的内需动力和主动性。

3.3 推动育龄夫妇共同行动、共同参与

孕前保健的本质目标是一种全人群策略,是针对所有育龄夫妇的公共卫生项目[19]。目前在推动流动人口参与孕前保健上,更多的是集中在对育龄妇女身上,对男方的作用重视不够,也未能从育龄夫妇双方及家庭的角度加以探讨,单一性较大[20]。有必要重视男方,尤其是家庭在孕前保健中的因素作用,推动育龄夫妇共同行动、共同参与,有效提升孕前健康检查的覆盖率。

3.4 强化整体综合意识,合理整合资源配置

在生殖健康中将优生优育、计划生育包融进去,在优生优育中将生殖健康、优生优育拓展延伸进来,形成整体综合和“全科医生”功能,建立起以生殖健康为中心的生殖健康、优生优育、计划生育等方面的综合服务模式,确保服务的完整有效,提高服务的覆盖面。

3.5 强化宣传教育和动员的针对性、精准性

调查显示,优生优育知识更多来源于非正式渠道,互联网、手机已成为了当今和未来极为重要的传播和沟通平台,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无线通讯技术派生出来的微信、微博、网站等方式,改进宣传教育的方式。同时,已有研究表明,人际传播是育龄人群优生优育知识非正式渠道中的重要来源[21-23]。因此,现场咨询、讲座、同伴相传等原有传统的人际传播(小众传播)等也有着各自的优势和特点。

[1]于传宁,武俊青,李玉艳,等.山西省育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30):5217-5221

[2]武俊青.流动人口性与生殖健康研究的分析与思考[J].国际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杂,2012,31(3):153-155.

[3]曹臻,王睿,吴炜林,等.芜湖市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知识知晓和服务利用情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368-369.

[4]郑瑞华,王奇玲,唐立新,等.外出务工妇女与户籍妇女孕前保健知识知晓和服务获得情况比较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5,23(1):21-31.

[5]江帆.优生促进工程工作手册[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9:2.

[6]吴夏秋,黄丹卉,齐争平,等.育龄妇女孕前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的研制及信度检验[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130-6133.

[7]王建兰,叶汉凤,周洁.孕前风险因素筛查问卷的重测信度和效度评价[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18(12):710-713.

[8]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R].2015.

[9]徐晓燕.现代流动青年性与生殖健康权利和需求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5,12(2):90-91.

[10]邵丹.女性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现状研究[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4,10(5):33-35.

[11]徐继红,彭左旗,马旭.流动育龄妇女的基本特征、心理压力及妊娠结局调查[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6,24(2):90-93.

[12]谢静波,徐晓丽,胡晓雯,等.上海市流动已婚妇女计划生育免费基本项目技术服务知晓与利用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6,24(2):94-102.

[13]于建春,王磊光,邱毅,等.山东省男性孕前影响生育健康状况的不良因素调查[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0,21(4):218-225.

[14]黄勤瑾,陆勇.我国孕前保健服务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健康教育,2014,9(30):830-834.

[15]周英凤,吕军,白鸽,等.孕前保健服务的内涵及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10,13(4):162-165.

[16]洪浩,王京玲,蔡隽,等.提质提速创新创优推进免费孕前优生项目全覆盖[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3,21(4):223-224.

[17]李丽莎,魏新燕,朱军,等.影响育龄夫妇接受免费孕前优生咨询和检查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2):1838-1841.

[18]王欣,刘鸿雁,武继磊,等.中国五城市流动育龄妇女围孕保健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5,26(1):1-6.

[19]郑晓瑛,宋新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孕前-围孕保健模式的再讨论[J].人口与发展,2012,18(30):56-60.

[20]徐晓燕,张卓玉.孕前保健实施十五年来研究文献现状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5,23(11):125-128.

[21]温小鲜,梁建文,陈凤仪,等.孕前保健对某地区出生缺陷及其他不良妊娠结局影响的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9):24-27.

[22]袁彦玲,叶汉凤,速存梅,等.影响云南省农村地区孕前保健服务利用的定性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0,11(182):679-672.

[23]侯延贵,崔荣,高梦婷,等.恩施已婚育龄妇女避孕方法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9):36-38,46.

Survey on the behaviour and desire for the preconception care knowledge among couples at reproductive ages in floating population

XU XiaoyanXU Haoqin▲FU YaliCHENG YanZHA ShuweiLU Nianqing▲
Jiangsu Institute of Planned Parenthood Research,Jiangsu Province,Nanjing210036,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cognition,intention and behavior of pre-pregnancy health examination among the floating population,so as to provide basis for promoting more floating population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e-pregnancy health examination.Methods 3 project sites were chosen from North,Middle and South of Jiangsu.A total of 600 floating people were asked to complete a questionnaire and 18 family planning cadres were in-depth interviewed.Results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tended to be younger(under 30 years of age accounted for 70.7%)and had highe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became stable employer.They tend to be long-term residents with improved economic conditions.The awareness and demand of the knowledge of pre-pregnancy health was increased among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However,knowledge acquisition was based on non-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such as television,internet,etc.There were 51.8%people known pre-pregnancy health examination is free,but only 46.7%participated.Conclusion To grasp the floating population'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enhance the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the publicity of education;to promote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nto the urban society and to enjoy the equal public services;to promote couples of child-bearing age to act together and integrate resource allocation,can promote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e-pregnancy health examination actively.

Floating population;Pre-pregnancy health;Knowledge;Desire;Behavior

R195

A

1673-7210(2016)07(b)-0048-04

2016-04-11本文编辑:程铭)

江苏省科技项目-江苏省优生优育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BM2013058);江苏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指导性科技项目(JSFTC2014014)。

徐晓燕(1968-),女,江苏南京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生殖健康科研工作。

▲共同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健康检查流动人口保健
成都市13468名育龄男性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分析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分析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漫画
数说流动人口
数说流动人口
给流动人口更多关注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