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鸭疫里默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2016-11-15赵光伟杨晓伟

中国兽医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鸭疫鸭群氧氟沙星

赵光伟,陆 维,杨晓伟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疾病快速诊断中心,重庆 荣昌 402460)

鸭疫里默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赵光伟,陆维,杨晓伟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疾病快速诊断中心,重庆 荣昌 402460)

2014年6月,四川省宜宾市某鸭场30日龄鸭发生一起以典型的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为特征的传染病,经临床观察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鸭疫里默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及病理变化

四川省宜宾市某鸭场饲养了3 000羽雏鸭,30日龄时有600多羽雏鸭出现精神委靡,食欲不振,腿软,不愿走动,拉黄白痢,濒死前出现神经症状,头颈震颤。发病后1周内死亡率约为21%。病死鸭剖检可见:气囊增厚,表面被覆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呈灰白色;心包膜变厚,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液增量,呈淡黄色;肝脏肿大、质地脆弱,被膜增厚,表面的纤维素膜较厚,呈灰白色,易剥离;脑膜水肿、充血和出血,肾脏病变不明显。

2 实验室诊断

2.1细菌分离取病死鸭脑组织,接种于巧克力培养基,于37℃温箱有氧条件下和蜡烛罐培养24~48 h,观察菌落形态,挑选典型菌落进行纯培养,并染色镜检。在巧克力培养基上长出一大一小的两种菌落,其中小的菌落暂命名为A菌,其表面光滑、稍突起、圆形、湿润、呈露珠状,直径1~1.5 mm。大的菌落暂命名为B菌,呈圆形凸起、光滑、湿润、半透明、灰白色菌落,直径2~3 mm;分别从两种菌中挑取单个菌落接种于LB培养基中,37℃条件下以120 r/min振荡培养24 h获得纯培养物。将纯培养物涂片,经革兰染色后,镜检,可见A菌为革兰阴性小杆菌,B菌为革兰阴性粗短杆菌。挑取A、B两种菌分别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A菌接种后不生长,B菌能形成红色菌落。

2.2生化鉴定对A、B两种菌进行生化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A菌不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蔗糖,不产生硫化氢和吲哚,V-P试验和M.R.试验均为阴性,触酶试验阳性,尿素酶试验阳性,不液化明胶,无运动力,枸橼酸盐试验阴性,这些生化特征均与鸭疫里默菌相符;B菌可发酵麦芽糖、乳糖、葡萄糖、甘露醇等多种糖类,产酸产气,M.R.试验阳性,V-P试验和枸橼酸盐试验阴性,不产生硫化氢,吲哚和甲基红试验均为阳性,这些生化特性均与大肠杆菌相符。

表1 分离菌生化试验结果

2.3PCR鉴定

2.3.1引物参照覃宗华等[1]的方法合成3条特异性引物,其中1条共用引物(RAE-CFOR)位于鸭疫里默菌和大肠杆菌16S rRNA基因中均保守的区域,另2条(RA-REV和EC-REV)则在各自种内保守而种间不同的区域。RAEC-FOR与ECREV扩增大肠杆菌特异性片段,预计扩增长度为718 bp。RAEC-FOR与RA-REV扩增鸭疫里默菌特异性片段,预计扩增长度为354 bp。引物序列如下。

RAEGFOR:5′-ACGTCATCCCACCTTCCTC-3′;

RA-REV:5′-GTTCAGACTAAGCGAAAG-3′;

EC-REV:5′-TCATTGACGTTACCCGCA-3′。引物由上海英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

2.3.2PCR扩增配制2个50 μL的反应体系,其中Premix TaqTM(含TaKaRa Ex Taq1.25 U、dNTPs各0.4 mmol/L、4 mmol/L Mg2+)25 μL;引物RAECFOR(100 μmol/L)1 μL、RA-REV(50 μmol/L)1 μL、EC-REV(50 μmol/L)1 μL;在第1个体系加2 μL A菌纯培养物,第2个体系加2 μL B菌纯培养物;然后加灭菌双蒸水补足50 μL。PCR扩增程序:94℃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50℃退火1 min,72℃延伸1 min,30个循环;72℃ 延伸7 min。扩增产物通过1%琼脂糖凝胶电泳,凝胶成像系统拍照(见图1)。结果A菌与B菌所扩增的片段与阳性对照大小一致。

图1 分离菌PCR电泳结果

2.4药敏试验取分离纯化的鸭疫里默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按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敏感性的判断参考动物微生物实验教程[2]。结果发现,分离的鸭疫里默菌对克拉霉素、头孢拉定、呋喃妥因、氧氟沙星高度敏感;对环丙沙星、氨苄青霉素、恩诺沙星、头孢唑林、氯霉素、多粘菌素B、红霉素中度敏感;对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卡那霉素、头孢噻肟、头孢西丁、新霉素、青霉素G、链霉素耐药。所分离的大肠杆菌对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氧氟沙星、头孢噻肟高度敏感;对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西丁、多粘菌素B、呋喃妥因、克拉霉素中度敏感;而对链霉素、氯霉素、新霉素、头孢唑林、诺氟沙星、头孢拉定、环丙沙星、青霉素G、红霉素、恩诺沙星不敏感。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分离菌药敏试验

3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细菌形态、培养特性、生化鉴定试验以及PCR鉴定综合判断,引起该场鸭群发病的病原为鸭疫里默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药敏试验发现氧氟沙星对两个病原均高度敏感。

4 治疗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病鸭每羽肌肉注射3万IU头孢氨苄,以氧氟沙星(50 mg/羽)饮水并添加禽用多维等营养物质,连用3 d。同时做好鸭舍及用具的消毒工作,消毒前清扫鸭舍和运动场地,每天消毒1次,连续3 d。经治疗,鸭群精神状况转好,采食量增加,至第7天鸭群完全康复。

5 小结

由于发病前期气温变化较大,对鸭群是一应激过程,易导致鸭疫里默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发生。因此要加强管理,做好雏鸭的保温工作,同时注意通风换气,再以配合饲料进行饲养。鸭舍及周围环境的消毒工作也要重视,在每日早晚清扫粪便后可进行带鸭消毒。平时多观察鸭的精神状态,一旦发现腿软、少食,应马上隔离治疗,避免扩大到全群。

[4]覃宗华,蔡建平,吕敏娜,等.鸭疫里默氏菌病和大肠杆菌病鉴别诊断双重PCR方法的建立和应用[J].畜牧兽医学报,2008,39(4):517-521.

[5]沙莎,宋振辉.动物微生物实验教程[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5-68.

S858.32

B

0529-6005(2016)04-0057-02

2014-12-04

赵光伟(1979-),男,副教授,博士,从事动物疾病的快速诊断工作,E-mail:zhaoguangwei@swu.edu.cn

猜你喜欢

鸭疫鸭群氧氟沙星
鸭感染鸭瘟病毒的症状与防治
咋用信号调教鸭群
浅析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治疗
冬季“噪鸭”可以提高产蛋率
4株鹅源鸭疫里默氏杆菌生物学特性分析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防治
鸭群中的鸵鸟
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盆腔炎的用药效果初评
探讨鸭疫里氏杆菌病诊治方法
飞扬肠胃炎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慢性胃肠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