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三峡库区肉牛结核病布鲁菌病的调查

2016-11-15李前勇张德志曹立亭熊仲良吴柏青左福元

中国兽医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布鲁菌三峡库区牛群

李前勇,,张德志,曹立亭,熊仲良,吴柏青,左福元

(1.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医系,重庆 荣昌 402460;2.重庆市动物疫病防控中心,重庆 渝北 401120;3.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科系,重庆 荣昌 402460)

重庆三峡库区肉牛结核病布鲁菌病的调查

李前勇1,,张德志1,曹立亭1,熊仲良2,吴柏青1,左福元3

(1.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医系,重庆 荣昌 402460;2.重庆市动物疫病防控中心,重庆 渝北 401120;3.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科系,重庆 荣昌 402460)

采用牛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结合γ-干扰素试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结试验及ELISA法分别对重庆三峡库区肉牛结核病、布鲁菌病进行了抽样检测。结果显示,该区域肉牛结核病阳性检出率为1.2%,布鲁菌病阳性检出率为1.04%。其中,库区东北部区县肉牛结核病、布鲁菌病的阳性检出率均为最高,分别为1.83%、1.14%;3种肉牛养殖规模条件下,个体散养农户牛群结核病、布鲁菌病的阳性检出率均为最高,分别为2.21%、2.94%;所调查的3个年龄段牛群中,19月龄以上牛群结核病、布鲁菌病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分别为2.91%、4.85%。

重庆三峡库区;肉牛;结核病;布鲁菌病

牛结核病和布鲁菌病是由牛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布鲁菌属细菌(Genus Brucella)所引起的两种重要人畜共患传染病,流行较广,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对养牛业生产和人类健康均构成了严重威胁,是世界卫生组织(OIE)列为强制通报的疾病,我国列为B类动物疫病[1-3]。牛结核病、布鲁菌病在我国养牛业生产中较易发生,每年都有相关报道,但多偏向于奶牛,而对于肉牛结核病、布鲁菌病的报道却很少。我国是世界第4大养牛国,牛肉年产量达679.5万吨,近年来肉牛养殖发展势头较好[1];重庆三峡库区位于我国西南肉牛主要产区,可利用草资源丰富,2001年市政府实施了草食牲畜百万工程项目,促进了该市肉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据报道,2010年重庆市肉牛存栏量已达140余万头[2],但尚未见我市肉牛结核病、布鲁菌病的调查报道。为此,我们于2012-2013年对重庆三峡库区肉牛结核、布鲁菌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期为该区域肉牛结核病、布鲁菌病制定科学的防制对策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调查牛只以重庆三峡库区巫山、奉节、云阳、开县、万州、梁平、忠县、石柱、垫江、丰都、长寿、涪陵、渝北、巴南、江津等15区县肉牛为调查对象,按规模化牛场(存栏牛>500头)、肉牛养殖专业户及个体散养农户3种养殖方式,丰都、云阳、石柱3个肉牛养殖优势区县各选择规模场2个、养殖专业户5个、散养农户5个,其余区县各选择养殖专业户5个、散养农户5个,按抽样比例5%确定调查牛只,共得1 249头牛只作为调查试验对象。

1.2试验试剂牛提纯结核菌素(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批号:201007);牛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检测试剂盒(瑞士进口分装,北京测迪科技有限公司);牛布鲁菌病阳性、阴性血清(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批号:201104);虎红平板凝集诊断抗原、试管凝集诊断抗原(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批号:201110);牛布鲁菌病ELISA检测试剂盒(美国IDEXX公司产品,P04130-2)。

1.3试验方法

1.3.1结核病的检测按照《动物结核病诊断技术(GB/T18645-2002)》,采用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对参试肉牛进行检测,依据国标规定进行阳性判断。对阳性病牛再用γ-干扰素试验[3]进行复检。

1.3.2布鲁菌病的检测依据《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 18646-2002)》,对参试肉牛先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初筛,再用试管凝结试验对初筛阳性样本进行复检;对凝集试验呈现阳性、可疑样本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4]进行最终检测。

2 结果

2.1重庆三峡库区肉牛结核病、布鲁菌病检出情况1 249头参试肉牛结核病分别采用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PPD皮内注射试验)、γ-干扰素试验的检出情况,见表1。PPD皮内注射试验与γ-干扰素试验检出牛只的阳性符合率为78.95%。

表1 重庆三峡库区肉牛结核病调查结果

参试肉牛布鲁菌病分别采用血清虎红平板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检出情况,见表2。比较3种检测方法,试管凝集试验与虎红平板试验的阳性符合率为81.2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与试管凝集试验法的阳性符合率为100%。

2.2不同饲养规模下,肉牛结核病、布鲁菌病阳性情况结果表明,不同饲养规模下,重庆三峡库区肉牛结核病、布鲁菌病的阳性检出率表现为散养农户牛群>专业养殖户牛群>规模化养殖场,见表3。

表2 重庆三峡库区肉牛布鲁菌病调查结果

表3 重庆三峡库区三种饲养规模下牛结核病、布鲁菌病调查结果

2.3不同年龄肉牛群结核病、布鲁菌病阳性情况结果表明,重庆三峡库区19月龄以上牛群结核病、布鲁菌病的阳性检出率均为最高,6月龄以下犊牛群所检两种病的阳性率最低,其中布鲁菌病阳性率为0。见表4。

表4 重庆三峡库区不同年龄肉牛结核病、布鲁菌病调查结果

2.4不同地理区域牛群结核病、布鲁菌病阳性情况对重庆三峡库区东北部(包括巫山、奉节、云阳、开县、万州、梁平)、库区中部(垫江、忠县、石柱、丰都、涪陵)及库区西南部(有江津、渝北、巴南、长寿)肉牛结核病、布鲁菌病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库区东北部区县肉牛群结核病、布鲁菌病的阳性率为最高,库区西南部肉牛结核病未检出,但该区域布鲁菌病阳性却高于库区中部。见表5。

表5 重庆三峡库区不同区域牛群结核病、布鲁菌病调查结果

3 讨论

据记载,牛结核病于1955年在我国牛群中的检出率高达36.4%[5],1952-1982年间,我国牛羊布鲁菌病的血清阳性率高约41.27%[6]。以后,我国兽医科技人员对上述两种疾病均有较多报道。重庆三峡库区是我国牛业生产的主要区域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在市政府实施“草食牲畜百万工程”项目的带动下,库区肉牛养殖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截止目前,该区域年存栏肉牛已达到180万头,但尚未见肉牛结核病、布鲁菌病流行病学的报道。本试验对重庆三峡库区15区县肉牛群进行了牛结核病、布鲁菌病的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结核病的阳性检测率为1.2%,布鲁菌病的阳性检出率为1.04%。本调查结果比新疆[7]、青海湟中地区[8]、陕西[9]等我国养牛业优势省区奶牛结核病感染率的报道略高,但却显著低于郭开彬[5]对四川某县奶牛场结核病的阳性检出率(25.57%)、程振涛等[10]对贵州省某种牛场牛结核病感染率(9.32%)和布鲁菌病感染率(2.48%)的报道。我国《动物布鲁菌病控制技术规范》(NY/T907-2004)及《牛结核菌病防治技术规范》(2009)规定,牛鲁杆菌病省级控制标准为牛群布鲁菌病的阳性率应低于1.0%(试管凝结法);牛结核病省级控制、净化标准为牛群的阳性率应低于0.05%(PPD法),由此说明,重庆三峡库区肉牛结核病、布鲁菌病的防控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控制或净化标准。

我国动物结核菌病诊断技术(GB/T 18645-2002)规定,牛结核病的检测应使用牛结核分支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进行。然而,采用牛结核分支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检查牛结核病存在检出假阳性[12],γ-干扰素试验法是一种新型的牛结核病诊断方法,已被OIE认定为惟一的辅助诊断试验,该法检测牛结核病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11]。本试验过程中,采用了γ-干扰素试验法对PPD法检出阳性牛进行再次检测,共剔除假阳性牛4头,PPD皮内注射试验与γ-干扰素试验检出牛只的阳性符合率为78.95%。这一结果与陈祥等[3]的报道基本一致。动物布鲁菌病诊断技术(GB/T 18646-2002)规定,牛布鲁菌病应使用虎红平板凝集结合试管凝集试验进行检测;但是,目前研究认为,这种方法存在特异性、敏感性不高的缺点[12],牛布鲁菌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法是OIE2002年列为用于牛布鲁菌病检测的一种新方法,该法具有快速、方便、特异、敏感等特点[4],并有逐渐代替传统经典的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的趋势。本研究在试验过程中,对试管凝集试验检测出的阳性牛血清样本,采用美国IDEXX公司出品的牛布鲁菌病ELISA检测试剂盒进行了再次检测,结果该法与试管凝集试验检查的阳性符合率为100%,这一结果与宫晓炜等[4]的报道一致。

对重庆三峡库区不同饲养规模、不同年龄、不同区域肉牛群牛结核病、布鲁菌病的检出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库区肉牛结核病、布鲁菌病阳性检出率均表现为散养农户牛群>专业养殖户牛群>规模化养殖场;19月龄以上牛群结核病、布鲁菌病的阳性检出率均为最高,6月龄以下犊牛群所检两种病的阳性率最低;库区东北部区县肉牛群结核病、布鲁菌病的阳性率均为最高,库区西南部肉牛结核病却未检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库区属于高山地区,肉牛饲养个体农户分散,牛疫病防控知识传递不畅,开展结核病、布鲁菌病检测工作有实际困难;19月龄以上肉牛多为种牛和繁殖母牛,这些牛群经济价值高,即使过去表现检疫阳性,也因经济上的原因实行淘汰有困难,同时该牛群饲喂时间长,易与羊、猪等结核病、布鲁菌病易感动物接触,致使感染几率升高;库区东北部是重庆市的偏远山区,信息到达不畅,养牛户牛疫病防控意识淡薄,因而造成了该区域内牛群结核病、布鲁菌病的阳性检出率最高的局面。

本结果表明,重庆三峡库区肉牛群结核病、布鲁菌病的防控均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控制或净化标准,并存在一定的疫病流行风险。建议当地应切实开展肉牛结核病、布鲁菌病的检疫,加大宣传力度,搞好活畜的市场监管,有效控制肉牛结核病、布鲁菌病的蔓延。

[1]曹宾海.我国的肉牛产业及其发展展望[J].饲料与畜牧,2012,5:6-7.

[2]陈红跃,熊廷奎,左福元.重庆市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牛业科学,2010,3:31-33.

[3]陈祥,徐正中,时振华,等.γ—干扰素试验与皮试变态反应对检测奶牛结核病的比较[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1,27(2):97-100.

[4]宫晓炜,邱昌庆,蔺国珍,等.牛布氏杆菌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J].中国兽医科学,2010,40(6):598-602.

[5]郭开彬.奶牛结核病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J].草业与畜牧,2008,12:39-44.

[6]胡森,步志高.布氏杆菌病概括及其研究进展[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3,12:9-11.

[7]李爱巧,赵建国,胡德江,等.乌鲁木齐市奶牛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J].中国动物检疫,2012,29(10):52-54.

[8]李海基,梅以赛,田生花,等.青海省湟中地区奶牛布病结核病感染情况调查[J].养殖与饲料,2008,8:25-26.

[9]段旭基,张鹏,王波,等.陕西关中地区奶牛结核病调查[J].中国动物检疫,2009,26(7):50-52.

[10]程振涛,王开功,冯杰,等.4种牛主要传染病的血清学调查[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4,23(3):220-223.

[11]蒋柏茂,李文平,刘从松,等.奶牛结核病实验诊断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奶牛,2009,4:38-39.

[12]Nelsen K,Smith P,Yu W L,et al.Second generation competition enzyme immunoassay for detection of bovine antibody to Brucella abortus[J].Vet.Microbiol,2007,24(12):173-177.

Investigation of Tuberculosis and Brucellosis in Beef Cattlefrom ThreeGorges Reservoir of Chongqing

LI Qian-yong1,ZHANG De-zhi1,CAO Li-ting1,XIONG Zhong-liang2,WU Bai-qing1,ZUO Fu-yuan3
(1.The Department of Veterinary Medicine,Southwest University Rongchang Campus,Chongqing 402460,China;2.Center for Animal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 of Chongqing,Chongqing 401120,China;3.The Department of Animal Science,Southwest University Rong-chang Campus,Chongqing 402460,China)

Detection of tuberculosis and brucellosis in beef cattle from three gorges reservoir of Chongqing was performed by methods including bovine purified tuberculin intradermal allergic combine gamma-interferon test,rose bengal precipitation test,standard tube agglutination test,and ELISA.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rate of tuberculosis was 1.2%,and brucellosis was 1.04%.The positive rates of tuberculosis and brucellosis in beef cattle from northeastern counties in the reservoir area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libraries in Central and Southwest,which were 1.83%and 1.14%,respectively.The tuberculosis and brucellosis positive rates in individual backyard farm-raised cattles were the highest,which were 2.21%and 2.94%,respectively.The positive rate in cattle older than 19 months was also the highest,which were 2.91%and 4.85%,respectively.

Three Gorges Reservoir of Chongqing;Beef Cattle;Tuberculosis;Brucellosis

S858.23

A

0529-6005(2016)04-0003-03

2015-03-0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D36B01);重庆市科技支撑示范工程项目(jcsf121-2012-01-1)

李前勇(1966-),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肉牛疾病防控,E-mail:qianyong_l@126.com

猜你喜欢

布鲁菌三峡库区牛群
江西省布鲁菌分离株的鉴定及分子特征分析*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与牛共眠
广西羊种布鲁菌病菌株种型鉴定及评价
某县布鲁菌病的血清学监测分析
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乘积季节模型在我国布鲁菌病短期月发病人数预测中的应用
三峡库区生态环保成效显著
牛牛阿卡
三峡库区雕塑遗存忧思录
激怒牛群巧炸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