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文生态为视角的昆明经开区园博园规划设计

2016-11-15婵张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博园昆明园区

肖 婵张 龙

(1.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 六盘水市 553000;2.云南山川园林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28)

以人文生态为视角的昆明经开区园博园规划设计

肖 婵1张 龙2

(1.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 六盘水市 553000;2.云南山川园林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28)

通过实地调查和利用卫星图分析,以人文生态为视角,景观生态学、植物生态学等为指导,对昆明经开区园博园进行规划设计。在园区内以山体冲击谷景观为中心,将公园南北向与东西向的景观视线联系起来,形成以南北向“谷底景观”和东西向“高压走廊景观”相互串联、相互渗透的景观视廊。并对设计出的主入口景观节点、主场馆景观节点、冲击谷景观节点、花卉展示景观节点、企业展示景观节点等作了细致描述。并以此为契机弘扬地方文化,体现城市新形象,打造昆明城市新名片

人文生态;昆明经开区园博园;规划设计

现代的城市应该是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城市,其实质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拥有大面积的集中绿地,公园与城市的空气流通循环速度加快,起到了改善局部小气候的作用;且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与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也吸引着市民来此放松身心、亲近自然;还能以此为契机弘扬地方文化,体现城市新形象,打造未来城市新名片。

本文通过人文生态为视角,景观生态学、植物生态学等理论为基础,探讨昆明经开区园博园景观的最佳功能结构;依托大观山的自然山体资源,在保护与恢复植被树木,保持生态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特点,在原有绿化基础上融入新的绿色景观,通过“山林”、“空地”、“绿地”、“道路”、“建筑”有机组合,形成一个具有开阔视野的生态山地景观空间,为经开区创造富于绿色与活力的园区,从而带动经开区环境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更有效的促进昆明乃至云南省的全面发展。

一、昆明经开区园博园现状分析

(一)项目背景

《云南省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昆明市园艺博览会举办方案》的通知》(昆政发〔2008〕43号)文件中提出: “为集中展示全市园林园艺水平,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带动园林规划、园林设计、园林建筑、物业管理和苗木花卉等五大产业的发展,全面提高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平,改善城市生态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自2009年起,昆明市拟在14个县(市)区、高新、经开、空港和度假区举办昆明市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园博会),每届园博会将在两个承办地各建一个主题景园,并永久保留对外展示。”

(二)现状条件分析

园博园用地范围南北约600米,西面由于周边用地形成异型入口,东西最长约600米,平均约400米,总体规划范围为21.3公顷,约320亩。

其地处大观山,果林水库南侧,西侧靠北部是马料河休闲公园,北部有水资源丰富的果林水库,地理环境优越,项目用地背山面水,具有良好的景观基础,特别是大观山良好的山林植被以及区域内存在的现状资源,给园博园的塑造提供充裕的可利用资源。

但是还是存在不少局限性,如植被覆盖率虽大,但景观无质量;周边建设项目(公安局、云变电)的用地性质和地块范围对园博园造成一定影响;用地内无自然水体;场地内的高压走廊对规划建设的影响;北侧与东侧用地的不确定因素;较平坦的用地区域较少,地形地貌复杂等。

二、总体构思

(一)规划目标和定位

依托大观山的自然山体资源,在保护与恢复植被树木,保持生态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特点,在原有绿化基础上融入新的绿色景观,通过“山林”、“空地”、“绿地”、“道路”、“建筑”有机组合,形成一个具有开阔视野的生态山地景观空间,为经开区创造富于绿色与活力的园区,从而带动经开区环境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更有效的促进昆明乃至云南省的全面发展。

图1 用地现状图

图2 构思过程

(二)规划布局

规划以山体冲击谷景观为中心,将公园南北向与东西向的景观视线联系起来,形成以南北向“谷底景观”和东西向“高压走廊景观”相互串联、相互渗透的景观视廊,即一心、两轴、六片、六点。

一心:景观中心(视线中心):以山体冲击谷景观作为公园观赏的视觉中心;两轴:景观轴线(视轴廊道):南北向“谷底景观”和东西向“高压走廊景观”;六片:主要景观节点(主要视点):景观主要欣赏点,有主入口景观节点、主场馆景观节点、冲击谷景观节点、花卉展示景观节点、企业展示景观节点、“小石林”景观节点;六点:次要景观节点(次要视点):围绕各展示区周边的次要视点,为游人提供休息和驻足观赏空间。

(三)功能景观分区

园博园整体规划以现代手法为主,功能分区共有五个片区。分别是入口管理区、室内综合展馆区、花卉展示区、企业特色展示区、专题园区。再根据各片区功能并结合实际景观效果,景观分区主要有以下九个区域入口景观区、水体景观区、花阶景观区、花卉景观区、冲击谷生态景观区、特色展示景观区、冲击谷探幽景观区、冲击谷生态科普景观区、植物景观区。

三、设计内容

(一)东西入口景观设计

园区西入口作为园区主要出入口,在此处设置了大花坛、百花大道、标志性拱门、观瀑台、景观瀑布等大型景观小品,以便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还布置了便于游客疏散及为游客服务的管理及游客接待中心、林荫广场、叠水广场。

园区东入口作为公园的次要入口,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设置了东大门的综合服务站,分别包括小卖、快餐、饮茶、休息、公厕的配套功能。

(二)建筑设计

建筑在公园规划是景观的重要元素之一,公园中建筑的设计风格现代简约,融入现代仿生概念,以“绿叶”、“蛋屋”、“花房”等造型元素,建筑的形式采用自然界中自然形态,体现绿色生态主题。建筑设计采用数字构建,计算机模拟等新设计概念,力求创新。建造力求用新材料、新技术、体现园区特色。

1.室内综合展馆

位于园区西北侧主水景以北,以三片“绿叶”造型组合而成,随山坡逐层而上,形成三片立体起伏,飘逸轻灵。轻钢构骨架,钢网、玻璃蒙皮,消隐于山坡树林之中,使园博园中最大的建筑组合与环境融为一体。内部的大跨度钢桁架给展示及公众活动提供了足够的场所,为举办园博会主场馆,以其独特的“绿叶”造型为特色,本次规划利用“绿叶”作为主要建筑的造型,作为绿色生态的标志。

2.“蛋屋”特色展园

位于园区中部“花房”综合服务站以北, “蛋屋”为引入经开区“孵化器” 工业文化的概念,建筑以轻钢拱形构架;玻璃、铝板表皮,流线透明。融于山脊树林、蓝天白云中。椭圆的蛋形建筑体现了经开区特有的现代工业特质,体现“数字构建”的文化内涵。“水珠”滋润“绿叶”又与综合馆形成有趣的对应——总体建筑和谐。其功能为专题展示室,利用园区优势、优美环境、信息资讯条件,为特约企业、媒体提供有约租期的展示、会所式服务、交流的场所。

3.“绿叶”特色展园

位于园区东部东大门以西,根据园区发展需要,预留的展示构建,初期可作为企业的室外展示场所。同样以“绿叶”形式进行企业特色展示建筑,形式、构造与室内综合馆相似,但体

图3 主要建筑分布

量略小。

4.“花卉”展园

位于花卉展示区,利用五个花瓣的形状作为建筑形态,以花的形式展示花卉展示区,提供餐饮、小卖、休息、厕所等服务。

四、结语

在这次的昆明经开区园博园规划设计中,主要是依托大观山的自然山体资源,在保护与恢复植被树木,保持生态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特点,在原有绿化基础上融入新的绿色景观,通过“山林”、“空地”、“绿地”、“道路”、“建筑”有机组合,形成一个具有开阔视野的生态山地景观空间,为经开区创造富于绿色与活力的园区,从而达到带动经开区环境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更以此为契机弘扬地方文化,体现城市新形象,打造昆明城市新名片。

[J59]

A

肖婵(1989-),江西省吉安市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园林规划。

猜你喜欢

博园昆明园区
南京园博园悦榕庄酒店
雪中昆明 一梦千年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昆明美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쿤밍(昆明)에 로봇이근무하는 주차장 등장
参观园博园
安吉竹博园无线Wi—Fi全园覆盖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