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科学从“原点”发散

2016-11-14沈世婧

出版人 2016年9期
关键词:洪涛原点科幻

沈世婧

原点,在数学里是指坐标轴的交点,从原点出发,可以发射出无数条射线,有无数种可能。借这个充满科学味道的名词,有着丰沃科普土壤的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了“原点阅读”这一科技文化图书品牌,专注出版原创科普及科幻领域的图书。“科学,从这里发散”,原点读书的团队希望用图书引导读者了解科学、喜欢科学,进而科学生活。自2013年成立以来,这个一开始仅有不超过5人的团队将科普类这一相对小众和冷清的图书门类做得风生水起,让丰富多彩的科学知识也慢慢开始流行起来。

三年多来,始终保持着“科学,让个人更智慧,让社会更理性”的出版理念,原点阅读累计出版了150余种科技文化类图书,销售码洋4000多万。独特的选题视角,优质的原创内容保障使得原点阅读的图书作品屡获大奖。其中,《蚂蚁之美:进化的奇景》获第十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小楼与大师:科学殿堂的人和事》《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先后获评2014和2015“中国好书”,广受关注。“这个市场确实变得热闹起来,这是好事,说明读者群体正在成熟,特别是科普图书,近几年增长很快,读者以年轻人为主,他们的科学素养普遍比较高,所以这是机遇。终于等到风来了,我们一定要站到风口上。”清华大学出版社科普编辑室主任胡洪涛对《出版人》说。在他看来,如今这个稍显小众的图书品牌的树立需要扩规模,更需要提质量,而这些都需要时间的积累。“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让原点阅读快速健康地成长,除了努力工作,更需要扩展思路,解除束缚,迈开双腿往前跑。”

一个活跃的科普品牌

当我们回顾上世纪80、90年代的科普图书,脑海里总能浮现出许多印着枯燥书名的生硬封面,它们之中不乏优质的科普内容,但选题视角以及写作风格总让人有距离感。伴随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时至今日,大众具备了基本的科学素养,对科普图书的需求和以前已大有不同,从获取基本的科学知识,到渴望更加深入地探索科学世界。因此,现阶段的许多科普图书开始“改头换貌”,悄然变身为时尚、有趣、有料的科普读本,它们中间的一部分甚至开始在大众读者中流行起来。

面对逐渐热络起来的科普图书市场,清华大学社本身就有良好的“科普基因”和科幻小说土壤,在各专业学科领域所积累下来的作者资源本身可以转换为该学科知识普及的写作者。据胡洪涛介绍,早些年该社出版的《院士科普书系》由叶笃正、汪成为等107位院士和71位专家撰写和编著,历时7年,分四辑共出版了100种科普书籍,在业界大获好评并产生很大的影响力,但却未能更好地延续下去。

如今,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科普、科幻书市场,为了更好地全方位利用优势资源,将高质量的科学知识传播出去,让更多的读者能够享受到科学知识带来的乐趣,该社从2013年开始规划重点发展科普及科幻领域的图书,并成立了“原点阅读”图书品牌,申请注册了相关商标。为了快速扩大品牌影响力,原点阅读设立之初就确立了自主出版和合作出版并行的方式,并选择了和国内优秀的科普图书品牌果壳阅读进行深度的合作出版。此前,通过和果壳阅读的合作,为原点阅读积累了大量的优质图书,《心外传奇》《鸟与兽的通俗生活》《过日子要有技术含量》《中国科幻大片》等图书的出版和获奖,为原点阅读的品牌建立打下了基础。同时,这些科普作品的作者在国内科普圈有一定的知名度,也帮助了原点阅读品牌的快速扩展,使原点阅读在成立初期就得到了很多读者的关注。此外,原点的编辑基本是做教材出身,较少出版完全市场化的零售书,因此出书规模和品质都比较受限制,市场推广手段也比较单一。为了让大家的思维更活跃,原点阅读的编辑深入了解并借鉴果壳阅读在选题策划、图书编辑、装帧设计、营销推广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并运用于自身的工作当中,这无疑促进了编辑团队的成长。

发展至今,原点阅读已经出版的图书可分为两个大方向,科普和科幻兼顾。科普类以原创为主,策划了理解科学丛书、卢昌海系列作品、美丽化学系列作品、张天蓉系列作品、原点科幻文库、刘宇昆作品集等一系列优秀的图书。在胡洪涛看来,这是清华社未来发展的优势之一,因为目前市场上国内优质的原创科普图书还很欠缺,应多组织策划更多样的科普选题。另一方面,团队也发现,虽然科普著作和科幻小说分属科技写作和文学这两个不同范畴,但两者的读者群有一定的兼容性。“这几年,中国的科普圈和科幻圈开始接近并互相影响,慢慢融合。科普和科幻兼顾,在一定程度上让原点阅读快速积累了作者资源、扩大了图书影响力、扩展了品牌知名度。尤其是《变形金刚》《奥创纪元》《复仇者联盟》系列漫画图书的出版,让更多的科幻迷关注原点阅读,进一步关注科普图书,达到了两者的融合。”胡洪涛指出。

不仅姓“科”,还要重“普”

科普类图书由于受到内容体裁的限制,不容易成为大众畅销书。在胡洪涛看来,目前三大图书电商科普图书排行榜上的常客们,大部分是引进版作品,原创内容仍然非常稀少:一是由于国内科学工作者疲于职称、学术等工作,无暇顾及科普写作,而科普写作也不能为自身带来实际利益,甚至可能被指“不务正业”;二是很多科研人员专于学术,但写通俗有趣的科普作品有难度,所以即使出版了也很少能引起读者共鸣;三是大部分出版社对原创科普关注度不够,较少投入资源去挖掘和运作。

这些困难与不足对于原点阅读来说恰恰更是机遇,它们促使原点阅读把目光投向原创科普,积极去挖掘和开拓。据胡洪涛介绍,目前的作者群体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一是编辑们在日常出版图书过程中所积累的高校教师及科研院所专家,原点团队的编辑投入资源去帮作者分析市场、策划选题、查找文献等,包括后期投入更多营销资源,积极参与各种评奖,带动作者的积极性;二是关注活跃于网络的年轻科普作者,他们有创作热情也有写作实力。

面对图书市场的80、90后主力阅读大军,一本图书是否受欢迎,不再仅仅由单一方面的因素所决定。书名、选题、作者、文字内容、图书整体设计等等,成为一本书是否畅销和真正受欢迎的关键要素。“科普书虽然姓‘科,但我觉得重点是‘普,所以在科学严谨的前提下,语言的生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多年在科普图书领域一线工作的经历,使得胡洪涛慢慢抓住了科普图书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有趣有料又生动的内容表现形式,加上作者本身在互联网或者科普圈子具备的人气,以及严谨而科学的内容,会让一本科普图书真正像大众图书那样流行起来。在他看来,科普的选题要引起读者的共鸣,这是至关重要的。

面对未来原点阅读可能的发展方向,胡洪涛表示,团队将一方面在传统数、理、化基础学科方面的选题外,开辟新的选题领域,比如动植物、生态环境、生命科学、医学科普、运动等,并进行内部分工,让每个编辑都有自己明确的主攻方向。另一方面,引进优秀的翻译版图书之前做得不够,以后尚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因此在以原创科普为主的前提下,增加引进版。此外,应引入更多的内容合作者,开展更多的双赢合作。

猜你喜欢

洪涛原点科幻
漳河:洪涛百折向东流
PL-01:科幻飙车党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Book Pilot 飞行选书师,让书重新回到原点
重返历史“原点”的旅程
在原点震荡的扰动Schrödinger-Poisson系统的无穷多个解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
洪涛:培养了世界上最挑剔的观众
Revised Fault Free Analysis Method for Reliability Evaluation of Smart Gr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