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教科书应规范使用外国人名和地名

2016-11-12罗水荣许翔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岳麓外文外国人

罗水荣 许翔

摘 要历史教科书涉及很多外国史的内容,须翻译大量的外国人名和地名。不过,当前高中各版本历史教科书对外国人名和地名的处理标准并不统一,这给师生使用教科书带来不便。以现行高中人教版和岳麓版历史教科书为例进行列表归纳,可以看出其中使用外国名词的不规范。因此,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者应根据学术界通行的相关准则进行处理,并标注首次出现的外国人名和地名的外文原文。

高中历史教科书 外国人名和地名 使用 规范

自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各版本的历史教科书经过了多次修订,总体越来越完善,但仍有需要改进之处。毋庸置疑,各版本历史教科书的编排思路并不一致,显示出教科书编撰者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理解各有侧重,这是值得肯定的。不过,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也需要共识,其中所使用的外国人名和地名就应该按照一定的标准规范使用,否则很容易增加师生处理相关问题的难度。有鉴于此,笔者将以现行高中人教版和岳麓版历史教科书为例,围绕这两本教科书对共同外国人名和地名的不同表述进行分析,探讨该如何规范使用翻译名词。

一、教科书中的外国人名和地名

众所周知,中学历史教学涉及很多外国史的内容,但不同版本的历史教科书对相同外国人名和地名的处理并不一致。为更好认识这一问题,下文将列表进行归纳说明。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高中历史教科书涉及大量的外国人名和少量的地名,但对如何使用这些外来名词并无一定的标准。比如,人教版教科书只称呼英国思想家John Locke的姓,即“洛克”,岳麓版教科书则翻译为“约翰·洛克”;人教版将Crimean Peninsula翻译为“克里米亚半岛”,而岳麓版则写作“克里木半岛”。像表格中的人名翻译“克利斯提尼与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与伯里克利”在中文中读音相似,在教学材料中出现其中任何一个译法都是不妨碍师生阅读和思考的,但如果习惯人教版对英国首相Robert Walpole的翻译“沃尔波尔”的师生,在看到其他教学材料中出现的“罗伯特·沃波尔”时,肯定要花一些时间结合材料进行解释和判断,这无形中给师生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

一般来说,人的名字由姓和名组成。中国人名字是姓在前,名在后,少数国家如日本、韩国、越南等也是姓在前,名在后,而西方人的名字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许多外国人名构成比较复杂,像荷兰后印象派画家Vincent Willemvan Gogh名字较长,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外国人名内部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因此这一人名应译为文森特·威廉·凡·高,也称为凡·高,但现在很多著作将之译为“凡高”或“梵高”。两本教科书在这一人名翻译时有差异,分别为“凡高”和“凡·高”,这客观反映出翻译外国名词并非那么简单。

一言以蔽之,为使教材编排更科学,也为更好地促进中学历史教学,高中历史教科书在下一版修订时应该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对外国人名和地名进行翻译。

二、外国人名和地名的规范化使用

尽管目前我国学界对外国人名和地名的翻译仍存在不少的分歧和争议,但至今已取得不少的共识。因此,高中历史教科书上涉及外国人名和地名的翻译理应按照学界目前通行的规范进行处理,不宜各自为政。

在当今的翻译实践中,凡外国的国名、地名、人名、党派、政府机构、报刊等译名,人们基本以新华社的译名为准。作为全国外文译名的权威机构,新华社译名室自1963年先后编辑出版了西班牙语、英语、德语、罗马尼亚语、俄语、葡萄语、法语等不同语言的译名手册,还编写了《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这些是被广为认可的参考文献。当然,外国人名的汉译还要考虑很多因素,在具体操作中一般遵循名从主人、约定俗成、服从主科和尊重规范等原则。“名从主人”指译者在翻译人名时,尽可能从姓名使用者的母语译出,如俄国Putin译为“普京”而不译作“普丁”;“约定俗成”指译者在翻译人名时遵循习惯译法、专名通译的原则,如美国著名历史学家John King Fairbank不译为“约翰·金·费尔班克”,而译作“费正清”;“服从主科”指当某一人名是某一学科的重要学术人物、已有通用译名的,别的学科则应当遵循该译名;“尊重规范”是指人名的翻译可参照现有的译名规范。同时,在首次音译的人名后加上外文原名。至于人名的外文标注,除阿拉伯人名、日本人名、朝鲜人名等外,其他人名均应由人物的所在国文字标出,不应一律“英文化”或“拉丁文化”[1]。

在前述两种高中历史教科书中,人教版出现的外国名字一般只有姓,也不标注他们的外文原名。这样的处理自然需要改进,因为外国人同姓的很多,只翻译姓有时会给师生带来困惑。比如教科书中提及英国史上的重要人物“克伦威尔”指的是Oliver Cromwell,即军事独裁者奥利弗·克伦威尔(1599~1658)。在他的主导下,英王查理一世(CharlesI,1600~1649)被送上了断头台。而英国史上还有一位著名的“克伦威尔”,即托马斯·克伦威尔(Thomas Cromwell,1485~1540),曾经是英王亨利八世(Henry Ⅷ,1491~1547)最信任的大臣。这两个“克伦威尔”都是英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如果不指明是“Oliver”还是“Thomas”,也不标注他们的生卒年,会给学生的认知带来困难。相比之下,岳麓版的很多翻译则有名有姓,有的还注明了外文原名。例如,岳麓版必修三提及俄国作家高尔基时注明了其俄文名Максим Горький、英文名Maxiim Gorki和生卒年(1868~1936),这是一种相对规范的做法,但在提及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时只注明其英文名Tolstoy及其生卒年(1828~1910),并没有说明其俄文名是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而在讲述法国作家司汤达和英国作家狄更斯时,岳麓版连他们的英文名和生卒年都没有注明,很多外国名字则有姓无名。可见,高中历史教科书翻译外国人名是相对混乱的,至少没有确立统一的处理标准。

因此,为了规范教科书中的外国人名,教科书编写者除了要尽量参考官方机构的译名标准,还应将外国名字的名和姓一起译出,同时,标注首次出现的外国人名的外文原文以及生卒年,方便师生查阅。

此外,虽然高中历史教科书出现的外国地名比较少,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外国地名的翻译和使用。在外国地名的使用规范化方面,我国的政府机构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197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地名委员会,并由中国地名委员会牵头成立了多个权威机构组成的外国地名译写小组。经过努力,译写小组制订出全国试行的《外国地名汉字译写通则》和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地名汉字译音表,以及波兰语、捷克语、意大利语、波斯语、阿姆哈拉语等五十余种语言译音表草案。此外,中国地名委员会还先后编制了《外国地名译名手册》、《美国地名译名手册》、《德国地名译名手册》、《苏联地名译名手册》等,并组织审定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的《世界地名录》,为外语地名的翻译规范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在实际的操作中,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建议教科书的编写者在翻译外国地名时尽量以官方机构编辑出版的地名译名为准。当然,教科书的编写者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语言的类型灵活翻译地名,但与前文提及的外国人名的翻译一样,应标注首次出现的外国地名的外文原文,至少也应该注明该地的英文,方便师生理解,避免因翻译的问题给师生的理解带来麻烦。

有学者指出,历史教科书在体现出一般教科书所具有的共性时,也凸显出自身的一些特殊性。如何理顺历史教科书编写中的各种逻辑关系,如何解决教科书编写中的一些特殊矛盾,是每位教科书编撰者和研究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3]。总的来说,高中历史教科书因为学科的特殊性,不可避免会涉及大量的外国人名和地名,如果在实践中缺乏清晰的处理标准,很容易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因此,教科书的编写者在翻译和使用外国人名和地名时,应尽量根据学术界目前通行的相关准则进行规范。另外,当前国内通讯发达,不同版本的教科书编写者完全可以在教科书修订时多加交流,对有可能引起教科书使用者误解的问题统一意见,以便更好地完善教科书。

参考文献

[1] 屈文生.谈人名翻译的统一与规范化问题——从查理曼,还是查理曼大帝说起[J].中国科技术语,2009(5).

[2] 周定国.谈外国地名翻译的几个原则性问题[J].地图,1989(2).

[3] 黄牧航.中学历史教材研究[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岳麓外文外国人
泡泡里的童年
外国人学汉字
Gender Differences in Expressing Gratitude
世界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育——以岳麓版教材《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一课为例
外国人
怎么跟外国人推荐《琅琊榜》?
餐馆就餐
外国人排“毒”妙招
外文局期刊目录
对“外文字母”的看法